茶坊随笔
茶坊镇,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君可由由交道塬蜿蜒而下,溯洛水曲折而上,可知茶坊乃其间必经之地。茶坊镇,倚北山南坡而建,国道穿镇,西邻洛河,南毗小泉坡溪水。北控延安府之要津,倚陕北高原之雄浑,南望铜川之驿道,挥鞭策马泾,三,高,豪迈驰骋关中之平原。伫立茶坊古周峁,临河西眺,鄜县塔近在咫尺。循古渡,鄜州城遥遥相对;过川口,出枣林,秦道沧桑。
韶光鏑逝,叙话麻田。四十年弹指,六十年忽至,黄土窑洞已成藤萝缠绕,惟有洛水滔滔向东,从冬到夏。呱啦扁草叶上甩仔,纺织娘豆棵上鸣唱。村头那半截铁轨清晨敲出的乐声,伴着知青和乡亲们踏着露水,迎着山峁的斜阳上了黄土坡。溪边磨坊水车吱吱呀呀的声响,和着那磨盘呼隆隆的步履声。闪烁的油灯下,窑洞里的北京娃彻夜的磨面,恍如踏上了那回京的列车。
请楼主看站内短信。我的联系电话:13521175548 盖头坪
呀!哥们,咋介白版呐?修改稿哪?!你的故事已成咱这搭儿的一道风景啦,继续多多写啊!对了你那“葱爆海参”的经历把俺的谗虫勾出来了,咱约约啥时来一回“葱爆海”、“火爆腰”的。呵呵!一定给俺回个电话:13051774228,白天俺在车间上班,如果没及时回电你可先来个短信,俺啥时看到立马就回。一定要联系上!
据说陕西富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对你们知青特不错,前年还曾特意为1951年(兔年)出生的同学们举办过六十岁生日的集体庆典,把本县生产的一箱箱鲜红的优质大苹果送给你们,真羡慕啊!
往 事 如 烟
作者:张树人
一.豆腐记事
陕北这地界属于黄土高原,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水资源贫乏,加之耕作技术落后,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水土流失及植被破坏严重,真个是穷乡僻壤。其次,塬峁沟叉人烟稀少,村落人家星星点点散落山间。那年月儿,乡民们除了种些谷子糜子之类农作物,聊以充饥,几无其他副业。茶坊生产队由于地处茶坊镇,国道穿镇而过,相比公社其他生产队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队里好歹借助于地利办了些副业,譬如大车店,磨坊,煤炭运输和豆腐坊,也种了些瓜地,菜地等。插队的时候,我曾在菜地和瓜地干过,曾开过手扶拖拉机搞过运输,也在豆腐坊干过。
提起这豆腐坊,看官或许不知,这陕北的豆腐做的确实好,质地紧实,味道独特,都说麻绳拴豆腐提不起来,唯有这当地的豆腐就能提起来,您说绝不绝呢!我记得当年到陕北插队吃的第一顿饭,就是豆腐。那会儿正是冬季,寒天彻骨,滴水成冰。我们200多名北京知青被部队的军车拉到了茶坊公社粮站,下了车开完欢迎会,就在粮站院儿里吃的饭。当时吃的就是肉片儿土豆烧豆腐,就如同陕西泡馍讲究的水围城架势,面上一层油泼辣子红朗朗的,腾腾的冒着热气。知青们又饿又乏,排着队急忙各自盛了一海碗,三五成群圪蹴在地上吃起来,几口下去肚里有了食,加上掺有辣子面身上暖和多了。再看那豆腐切成菱形片儿,吃到嘴里倍劲道且绝无散碎,细细咀嚼品味,豆香绵远悠长。加之陕北特有的油泼辣子面,火候掌握恰到好处,泼出的红油似化在汤里浮在汤面,十分诱人且夹出的豆腐片却又片片见红油,食之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插队期间,我到富县和延安地区参会,又多次有幸品尝豆腐。在茶坊时,曾偶有外地来当地的访客,每每提及富县的豆腐,无不拍案叫绝,叹曰:如此美味只应天上有,此生有幸尝此美味,亦不枉世间走一遭。之后我辗转回到北京多年以后,每每忆及富县的豆腐,仍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秋天的时候,豆子下来了。队里派我到豆腐坊和房东大娘把豆腐坊恢复起来。豆腐坊里南面是盘水磨,北面迎窗下是常见的农村灶连炕,一口熬豆浆的大锅自然必不可少。大锅所处位置的正上方,房梁上垂放下来的是过滤豆浆的纱布,纱布四角吊在一副十字交叉的板上。此外,尚有些水桶泥盆之类必备物品,沿南墙根已码好了两麻袋黄豆,接下来大娘又和我把第二天要用的黄豆泡上,豆腐坊的摊子就算支起来了。
书说简短,转过天约莫凌晨四点许,我就起身去队里饲养室牵了头驴,到了豆腐坊把驴套上,先用水磨磨黄豆。说起泡黄豆,讲究泡黄豆时水要宽,黄豆要充分泡透发够,这样磨出的黄豆就会比较细且出数儿。磨好的豆浆需要滤除豆渣,我站到火炕上手持摇板,反复摇晃纱包。此时纱包里已倒入磨好的豆浆,经过晃动和挤压,乳白色的浆汁流入下面的大锅,待滤净再将剩在纱包里的豆渣倾出倒在渣桶里,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磨出的豆浆全部过完豆渣。大娘此时手持水舀子又往锅里续了些水看着熬豆浆。我则趁空儿挑着豆渣桶奔队里的猪场。队里的猪场养了若干头猪,多少头我也记不清了。凡是在豆腐坊干活的就兼着养猪场的管理。到了猪场,我用豆渣先把猪槽添满,观察了一下猪进食的情况。然后,我又擎了把掀,跳进圈里把猪粪清除出来。清除的粪便就手堆到旁边的粪堆上,一层粪一层土的封好沤肥,留待日后用于地里施肥。猪场打理完,回到豆腐坊,我又在磨盘上把豆腐格子准备好,淋上水再铺好豆包布。返回身再看,此时豆浆已经熬得差不多了,大娘不断地拿着舀子淋着,防着溢出来。趁空儿,我拿碗照例盛了一碗尝尝鲜,嘿!醇香味浓,口感颇佳,绝非现在市面卖的豆浆之类可比。豆浆即已煮好,炉火此时已撤,大娘开始点豆腐。其时当地点豆腐既不用盐卤,亦不用石膏之类,乃用的是酸浆。酸浆是将头天做完豆腐以后,锅里余下的水盛在盆里盖好,待其自然发酵,第二天即可用来点豆腐。大娘点豆腐技巧娴熟,点出的豆腐软硬适中,口感上佳。我亦曾尝试点过若干次,总觉得差些火候。待豆浆呈现豆花状开始凝固时,随即用盆儿盛出倒入备好的豆腐格子里,倒满后用豆包布包好杀紧,再取石板将在木框里包好的豆腐压紧压实。晌午吃完中饭,我来豆腐坊取两盘豆腐搁到挑子里,按照头天客户预订豆腐的情况给送去,顺便收一下豆腐帐。送完后,豆腐坊剩下的豆腐我就挑到街面上,圪蹴在路边儿吆喝着卖出去。现在回想起来,我辈亦曾肩挑小卖,就地还价,当了回小贩,却也是一桩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