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秦老师

1楼
山杏儿 发表于:2013/2/26 18:08:00

秦老师

     四十四年前,陕北的延安县川口公社同岔生产队,有一个民办小学校,其实就是一间破窑洞,几张歪斜的课桌,凳子是学生们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家里连凳子都没有的学生娃就站着上课。学校只有一个女老师,二十六七岁,是从上头(榆林地区)逃难下来的,姓秦,在村子里口碑极好,全村人都叫她秦老师。

     这一年,陕北延安发生了大事情。从北京来了一大批学生娃娃,到陕北农村当农民。同岔生产队也分配来了13个北京学生娃娃,有男也有女。都是北京114中学68届初一的学生,年龄都在16岁左右。他们住在离小学校不远的窑洞里。他们的官称叫做“知识青年”,而当地老乡们则叫他们学生娃娃。

     秦老师和村里的乡亲们一样,对北京来的学生娃娃有着特殊的情感。毛主席身边来的学生娃娃,连山路都不会走,何况还要自己受苦(劳动)打柴种地养活自己呢。那才真叫难活啊。

秦老师的丈夫在川面上李渠学校教书,离这里也有二三十里地吧。每星期才回来一次。秦老师带着才两岁的娃娃过活(日子)也不容易,常常把要把娃娃放到教室的台台上,给学生们上课。

好在都是有文化的人, 秦老师又是个极热心的人,再加上女人的软心肠。很快就和北京学生们打成了一片。秦老师手把手帮助知青们生火做饭,帮助他们缝洗衣被。当然学生们也经常帮助秦老师挑水看娃娃。但终归秦老师帮助知青们要比学生们帮助秦老师多的多。学生们都把秦老师当成自己的干姐姐,秦老师也自然而然地把知青们看做是自己的外姓弟弟妹妹们。

     秦老师家里有一台缝纫机,那可是稀罕物。这就成了知青们所有需要缝缝补补的依靠。秦老师时常晚上批改完学校的作业,哄娃娃睡着之后,再给知青们忙活穿戴。十三个学生长年累月的衣物,缝补修改,也不是一时半会,一天半天就能忙过去的。何况秦老师带着娃娃也是要砍柴烧火,挑水做饭,加工碾磨,一切生活过日子也要靠她放学后用自己的双手来完成。

有时候秦老师家里做点好吃的,稀罕的食物,比如杂面啊,滩簧(玉米面制作)啊,还都要叫知青们过来品尝。当然也有一些知青借着帮秦老师引(带)娃娃,其实也就是为了能自己少做一顿饭,多蹭一顿吃食罢了。秦老师丈夫在公家学校里教书,有粮票,常能带回来一二斤挂面之类的东西。本打算是在秦老师太忙太累的时候,顾不上做饭时,给娃娃煮点吃。结果实际上都慢慢进了知青们的肚子里。

 秦老师家住在村头,还和庄子隔着一个土峁卯。这里只有单独的两孔土窑,一个秦老师带着娃娃住,一个当做仓窑。这里因为太背,太僻静,整天无人来往。秦老师就养了一条大黑狗。那时候虽然坏人不很多,但一个年轻婆姨带着娃娃住在四周没有邻居的小(山)沟沟里,对面又有稍林(原始自生林),没条大狗看护,也着实可怕。

 好在知青们和秦老师关系极好,走动频繁。那条大黑狗也自然把知青们都当成一家人看待。看到知青们还会跑上前去亲热夹着撒欢。

第二年的一天早晨,秦老师起来忙活完了,也没看见大黑狗,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里山鸡野兔多,都是狗狗们爱追赶的对象。

 秦老师来到学校,碰上知青们正在吃早饭,一个知青热情地招呼秦老师进窑吃饭,说还有肉吃,让秦老师尝尝。秦老师纳闷;不年不节的,哪来的肉吃。于是就忙着招呼外起(外面)的村里小学生们,进教室上起课来。

 课间时秦老师去窑后厕所,看到后山坡上扔着一张湿溜溜的黑狗皮。秦老师一下子蒙了。原来知青们把她照(看)门的大黑狗给杀了吃肉了。秦老师不知道怎么才挪动到了知青们住的窑洞前,瘫软在地上嚎啕大哭;“我一个照门的狗,你们也不放过啊!以后谁来给我照门哪?你们给我轮流照门克(去)哎!”

 哭诉完了,秦老师对待知青们依然如故。理由就是娃娃们太恓惶(可怜)了。我不照顾应谁还照应呢。一直到几年后把这13个知青们全部送走,全都离开了这个小山村。

 如今秦老师已经是古稀之年了。身体不是很好。但一提起知青来,就来了精神头儿。她还能把那十三个知青的名字全都一个不落地念叨出来,甚至还记得谁吃过她什么东西。这不是陕北人的小气,而是埋藏在秦老师心中最深处的惦念。当然最后也不忘说上那两句;“他们吃了我照门的大黑狗,也不回来看看我。”最后这句才是古稀老人压抑了四十年的心里话。

 四十四年过去了,秦老师没有忘记那年月和知青们一起度过的日子。但知青们却没有一个再回到延安来,再看看秦老师一眼。

    过街鼠2013.02.26

2楼
盖头坪 发表于:2013/2/26 19:50:00
多好的秦老师啊,让人感动。
3楼
先乡后城 发表于:2013/2/27 23:45:00
13是个很不吉利的人数,阿门。
4楼
吴小龙 发表于:2013/2/28 12:28:00
文章写的太好了,秦老师更好。
5楼
屹梁梁 发表于:2013/2/28 21:28:00
是啊,秦老师是咱陕北千千万万个乡亲们中的一个,咱北京知青为什么对陕北农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刚开始俺想不明白,相信很多人也会有和俺一样的疑问。读了“秦老师”这篇文章后,加深了咱们后来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咱那搭的老百姓有善良淳朴民风。我们1969年1月份来苏沟村的时候,除了国家分配给我们的粮食以外,什么吃的也没有。当时村里的老百姓,今天这家给他们一点酸菜,明天那家给他们几个土豆,后天另外一家又给他们两个萝卜,那些日子就是靠着乡亲们帮助着这么过来的。延安在最艰苦的年代,收养了我们延安,对我们有养育之恩!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