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楼主描写的东北冬天的冷,我深有体会,要不是因为这个“冷”,我可能就一辈子扎在那了,就是因为冷,把我给冻回内地了。欣赏楼主的文章,谢谢!
娟子姐妹:给您编辑了一下,请您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建议您:再打文章时,不到一个段落,不要敲回车符。敲标点符号时,要在中文状态下,看您的文章,标点符号全是在英文状态下打的,所以不对头。我是把您的文章全部复制下来,应用选择性粘贴,无格式文本,粘到word文档里,去掉了许多回车符,再重新设置段落、标点符号、字号、字体等,直到满意为止。有问题再修改,再交流。
龙兄万幸!鼻子没冻掉就不错了。我老伴的耳朵那年就是全冻白了,象速冻饺子似的,幸亏老职工有经验,不让进屋,在雪地里用雪使劲地搓,直到搓成原来的颜色,要不然就成了一只耳朵了,哈哈哈......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
这些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不过,还清楚地记得,那是我响应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第二个冬天,那一年东北的冬天啊,真的是很冷很冷的.冷得出奇,冷得彻底,冷得受不了,冷得惊心动魄,冷得刻骨铭心,总之,冷得让人一辈子无法忘记!
哦......怎么形容那一年冬天的冷呢?记得古代诗人杜甫什么时候有句诗吧?“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意思是天气很冷,手指冻得不能结衣带。这样讲啊,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啊。那年冬天就是这样冷,整天都是阴沉沉,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寒冷。让人无法躲藏,只感到冻手,冻脚,冻脸,冻耳朵,冻鼻子。寒气直逼你的眼睛和牙齿,如果冬天到了冻眼睛,冻牙齿的地步,那就相当的冷了,是不?
青年点里,晚上,我们把火炕烧得热热的,想:这下总该热了吧?可谁能想到呢,早上起来,每个人盖的被子都蒙了白白的一层霜,我们甚至成了“白头翁”了。唉!好恐怖啊!!多亏年轻火力旺,要不恐怕真的就这样被冻死了。呵……最恐怖的,当然还是每天上井台挑水的事了。
井台就在屯子南头的一块空地,那时,我总是“全副武装”,肩上架着一根长长的扁担,两臂成一字状,不熟练的一手拽着一只水桶,来到井台,井台的四周结满了冰,.当我战战兢兢,走一步啊滑半步,摸索着接近井台的时候,怀里像揣了个小兔子,,狂跳不已,全然不顾寒风凛冽,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痛。
井台高高的,人们打水难免洒水,井台的四周边缘的冰像镜子一样光滑,四周没有一点安全措施,我站在镜子一样光滑的冰上,脚尖的前面就是黑洞洞,透着彻骨寒气的井口,我哆哆嗦嗦把辘轳放下,听着“吱呀” “吱呀”的声音,心里那个怕呀,那个空呀,生怕有个闪失,一脚跌进井里……
放下绳子,摆两下,就开始往上摇了。水桶渐渐地升上来了,最要命的时刻来临了。这时候,必须一只手握着辘轳又及时地松开,另一只手迅速地将提上来的那只桶拉向井沿,然后,两只手再协作把水倒进自己的桶里,这样,才算完事。整个这个过程,两只手动作要配合协调,不得有误,站在滑滑的冰上面,脚下踩不实成,完成这些动作相当的难!况且,心理素质还要好,谁不恐怖啊!脚下稍有不慎,跌入黑洞洞的井底,多危险啊!所以,每次挑水都像战斗一样。所以,每次打上来的水都要洒一大半,常常是折腾了半天,水是挑回来了,人也成了“冰糖葫芦!”
冬天,公社总要趁这个时候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所谓的“三级干部”是指公社干部,大队干部,小队干部。每当这个时候,都会叫上知青点干部,因为大多知青点干部也在大队兼点职。那天早上,我们坐着小队的马车出发了。路上很静很静,连一只鸟”都没有,正可谓柳宗元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呵......就差“蓑立翁”钓“寒江雪”了。再看我们的尊容,没法看,大衣,手套,我在围巾外面又罩上了棉帽子,不伦不类啊。呵......
走着,走着,还是冻得受不了了,我们就下车和马一起跑了起来,我们呼出的哈气和马的哈气在空气中散开来。我们的手戴着厚厚的棉手套,都冻成了“葫萝卜”纪队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这天啊......怎么这么冷啊?......我们明明穿着这么厚的衣服......怎么好象没穿衣服似的呢?......怎么好象光腚似的呢?”大家哈哈大笑。不过,他说的很形象,当时真的感觉好象在寒风凛冽中裸奔一样,寒风刺骨,浑身针扎一样疼痛!
挨冻的,当然不止我们,还有裸露的枯草,还有裸露的大地,大自然的一切被寒气严严的包裹,万物皆无法抗拒。看!大地处处被冻成长长的裂缝,冻裂的口子最宽的足足有一尺,实属罕见啊!
还记得,在快到公社的时候,我的脸颧骨两处被冻白了,像白面一样颜色,没有知觉,纪队长害怕了,说:“不好了!不好了!!这是冻伤了!!血液不流通了,肌肉坏死了!!前几天,我们那里有个人的手就是这样冻坏的,后来截肢了。”我们都害怕了,我赶紧不停的揉啊揉的。还好,在会议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揉开了,恢复了红润。唉!.....天气太冷啊,有什么办法呢?
那一年的冬天啊,真冷!!冷得有些无奈!!!!!呵呵......暂时找不到那时候冬天的照片,上传一张夏天的吧。
我去的地方,冬天到0下27,8度。【夜间】井台周围,老是结着厚厚的冰,没有辘轳。打水需用1丈多长的钩杆子,伸到井里,双手晃动,水桶装满。【这得使巧劲】最危险是往上提水时,双手使劲。脚得站稳。一不小心,就会滑落井中。淹是淹不死。肯定会冻坏的。
还是哪句话:“女孩子插队更不易。”佩服你!
看到楼主描写的东北冬天的冷,我深有体会,要不是因为这个“冷”,我可能就一辈子扎在那了,就是因为冷,把我给冻回内地了。欣赏楼主的文章,谢谢!
老天爷,可怜这些知青。所以哪几年,天气是出奇的冷。地冻住了,根也扎不下去了。
前一段时间,见不到你的帖子。是不是又在写回忆文章?等候拜读你的精彩文章。
那时东北的天气就是冷,听说现在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