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知青结婚

1楼
大山脚下 发表于:2009/1/10 9:55:00
1976年,春节前。
大清早,小王一出门,就看见几个人拉着爬犁下地。
“你们干啥去呀?”
“打鱼去!”
“这好事咋不叫上我?”
“你要当新郎官了,忙活你家里的事吧!”
“不行,我跟你们搭伙,算我一号,等我一下啊!”
小王说着,就往家里跑,他要请个假呀!

那时候,连队比较宽松了,冬天,农场职工可以自己打点鱼。
小王跟大家砸了一天冰穿,扛回一袋子鱼。
“看把你累的!”新媳妇迎上来。
“累也值呀,为这事,我着了好几天的急,他们咋不早说呢?
好了,咱们的婚宴不发愁了,哎呀,你也累得不轻吧?”
小王跑了,收拾屋子的事儿,还不是她一个人忙活?
“有几个人来帮忙!”女朋友说,“多亏是冬天,不然,外边还一摊活哪?”
“啥活?”
“收拾菜园子,还要搭鸡窝,你会搭鸡窝吗?”
小王直挠头,干大帮活儿,也跑过大墙,可是鸡窝,没搭过,
那要是垒得挺难看,多丢脸呀!

34连盖了一栋红砖瓦房,成为知青的家属宿舍。
屋里屋外的,全靠自己设计,布局。
“艺到用时方恨少,干了几年的农工,鱼不会打,鸡窝也不会砌,
也没干过大师傅,媳妇,你做饭的手艺行吗?”
“新婚大喜,让媳妇做饭?你也想得出来!”
小王抓耳挠腮,想了半天,说:“对了,小康跟我不错,请他来!”
小康是炊事班长,也就是34连的最后一任炊事班长。

屋里都收拾好了,新的锅台,新的炕席,新被面儿,是爹娘买的,
最值钱的家具就是那对木箱子。你可别小看那木箱子,知青返城后,
那些好板子,能打一副好家具。

那时候知青结婚,两盘毛嗑儿,一盘子糖,领导,乡亲到新房坐坐。
晚上,家里摆个席,也就是炒几个菜,招待几个要好的朋友。
酒席撤了,人都走了,小康收拾碗筷。
“收拾啥呀,你忙活半天了!”小王说。
“人家把大食堂的碗和盘子挑出来呀!”新娘子说。
结婚太仓促了,碗筷不多,小康想得周到,从食堂带了不少。
收拾完了,小王请小康坐在炕上,递上一支烟,对媳妇说:
“别摆新娘子的架子啦,去,切点菜,拌个凉菜,我跟小康再喝点!”

倒上酒,小王说:“小康,咱们是老朋友了,你啥时候结婚呀?”
小康说:“我就知道你要问这事儿,喝酒!”
“别喝了,你喝多少啦?”新媳妇在一旁劝。
“又没让你喝!”小王说着,把酒碗端起来,干了。
小康端起酒碗,也干了,说:“我已经结婚了!”
小康是上海人,利用探亲假,结了婚。他的媳妇是上海郊区的农民。
这事儿只有连长和指导员知道,他没有跟别人提起过。

新娘子捧着盘和碗,走向大食堂。
小康和小王跟在后面,摇摇晃晃。
那是1976年的春节,满天星光。
多少年后,小康在上海办了农场。

2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1/10 10:16:00
知青结婚很简单,
一切都靠自己干,
更有小康恋故土,
再建农场还夙愿。
3楼
莫旗知青 发表于:2009/1/10 13:15:00
        在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年之际,向全国的知青夫妻致以崇高的敬礼!
                    上山下乡雷声急
                    有志青年离故里
                    互相帮助见心迹
                    共同生活萌情意
                    患难与共同舟济
                    身无分文不相弃
                    举案齐眉永比翼
                    知青连理我敬你
4楼
槐乡 发表于:2009/1/10 13:42:00
76年是最不寻常的一年,当时国家出了大事,结婚酒席都不让办,知青们只好草草地成了家。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1/20 9:29:00
好事、喜事都在春节前顶上来!
6楼
蓟门烟树 发表于:2009/1/21 11:35:00
两盘毛嗑儿/葵花籽也。
7楼
蓟门烟树 发表于:2009/1/21 11:37:00
非常喜爱大山的文笔。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