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庄学校建在公路旁,是周围村民进丰润县城的必经之路。知青点的伙伴们到城关赶集或看电影,总忘不了喊上我一嗓子。有时我正上课,他(她)们推门就进,拉上我就走,连请假都来不及;还有两回我正带课间操,突然操场旁来了十几个伙伴,他(她)们有的戴着太阳帽,有的戴着墨镜,还有的穿着花衬衣,全然不顾近千名师生的睽睽众目,对我大喊起来。操是做不下去了,校长找人替下了我,我只好陪他(她)们去了一天县城。学校领导,包括李庄子工委的总校长柴老师,常庄公社的总校长翟老师,他们包容了我的一切,对我的工作和生活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一次,门赵庄演电影,知青点让本村学生给我捎来了信。看完电影,我和小樊边走边思量着找点下酒的菜,这时远处传来了水管车子的铃声,小樊说:“菜来了,看我的”。
一会儿,在黑黑的夜色中,影影绰绰来了一个黑影。果真是一个卖豆腐丝(片)的,小樊大喊:“哎,是卖豆腐丝的吗?”
“是啊”。
“哪村的?”。
“油各庄的”。
“玉署换吗?”
“换,三斤换一斤”。
那人下了车子,也许是卖了一天,临回家又遇上了一个卖主,他显的很兴奋,天太黑没法过秤,就按片数。我记得好像要了四斤,小樊让他明天到知青点取玉署。
路上,我问小樊:“咱们的口粮都卖了买肉吃了,哪还有玉署给人家?”小樊笑笑说:“谁说给他玉署了?想得到美,三斤换一斤,一斤也没有!”
“哪人家来了怎么办?”
“该怎办就怎办”。
第二天一早,我就返校了。后来听说,那人真到知青点取玉署了,面对小樊却不敢认。你想,那么黑的夜,谁也没看清谁。而小樊留着两撇胡子,又理了一个光头,一脸凶像,谁敢说是他?那人只等到中午知青们全回来了,也没认出谁吃了他的豆腐丝。
如果,那位网友认识那位大哥,一定代我向他表示歉意,当时我们口粮确实支光了,全靠赊账吃饭,请原谅我们这些伦落他乡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