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7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5][6][7][8]
[浏览完整版]

标题:如出生在今朝,我仍愿意当知青

1楼
王保国 发表于:2009/3/2 10:19:00
 

223日,天空中飘起雨雪。

威县固献乡刘河北寨村的刘尚云家,凌乱而冷清。全家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愁容,而刘尚云的爱人因为哀伤过度已病倒在床上,不时发出撕心裂肺的呻吟。

原本这是个幸福的家庭,悲剧来自不久前女儿刘伟的自杀。在石家庄学院上大三的女儿刘伟今年即将面临毕业,这个春节她都没顾上回家和家人团聚,一直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和焦虑着……而家人再次见到她时竟然已是阴阳两隔了。(选自《女大学生死亡日记》)
这是一篇滴血日记,女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在别人看来,你们大学生都可以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真正做了大学生才知道远非如此,工作是何其的难找,未来又是何等的渺茫。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早知如此,我宁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孩,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日子,也就知足了!为什么非要走这上学路,注定要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罪。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所在城市的事件,我的心在流泪;如果说三十多年前的下乡对我们每个人是一种磨难的话,那么如果在今天,我宁可要那份磨难,而不要今天迷茫。
当年我们下乡,经历了几年劳动,我们必竟回城了,有了一份工作;如今的孩子要中考、高考,几番拚搏下来毕业后,他们自己都不知干什么,不知何时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城里的孩子在同等条件下,要比农村的孩子就业好一些,那些借钱上学的农家子弟不知路在何方。
如出生在今天,我仍愿意上山下乡当知青,几年后,不用各种考试,可以有一份工作,这是当今青年的求之不得的事情。

2楼
共和国同龄人 发表于:2009/3/2 10:39:00
保国老弟:我很理解你,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觉得如今的孩子没有我们小时候幸福,简单说就是太累!压力太大!我觉得目前找工作难还不是最重要的,毕竟现在金融危机,经济萎缩,需求不足,必然就业难了。但相对40年前选择的范围广了,可以搞个体,从事服务行业,插队务农说不定还是个聪明的选择呢,再不行还可以出国......总之饿不死了。我觉得难在人的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太弱了,可比不了咱们。咱们那个时候多苦也没听说谁谁自杀的,是把?!
3楼
莫旗知青 发表于:2009/3/2 10:45:00
    这个话题很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就业方式是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真正的利益,还有待后人评说。
4楼
易森 发表于:2009/3/2 11:17:00
期望太高,失望就越大。学校和家庭要加强教育和心理辅导,现在的孩子也太脆弱了,他们考虑家长的感受了吗。社会毕竟在不断进步,就业环境也宽松多了,不管干什么只要努力,都会干出一番事业。
5楼
冷雪峰 发表于:2009/3/2 11:53:00
依我的看法,女大学生的自杀,以及学校里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不但是家庭的悲剧,更是现代教育的悲剧!

求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还是为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培养?

我只知道在我上小学(1949年)一直到高中毕业,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培养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的人才。自己一生的选择,就是党和人民那里需要,自己就到那里去。63年向雷锋学习,更使每个人都要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为国家利益而献身的精神,这个国家的未来……
6楼
莫旗知青 发表于:2009/3/2 13:03:00
以下是引用冷雪峰在2/3/2009 AM 11:53:44的发言:
依我的看法,女大学生的自杀,以及学校里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不但是家庭的悲剧,更是现代教育的悲剧!

求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还是为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培养?

我只知道在我上小学(1949年)一直到高中毕业,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培养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的人才。自己一生的选择,就是党和人民那里需要,自己就到那里去。63年向雷锋学习,更使每个人都要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为国家利益而献身的精神,这个国家的未来……

    说得好,非常赞成!

7楼
天籁之音 发表于:2009/3/2 13:05:00

      我们的教育是出了症结了,教育从上世纪中叶的荒芜中走出来,慌慌地追赶世界经济文明的发展,一方面教育的力度不容轻缓,另一方面,大量的优秀人才又被板滞的教育模式所扼杀。孩子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成了上紧了发条的学习机器,经过十几年严酷的程式化旋转,很多自然天赋被消磨殆尽,还有半数以上会被筛滤在大学门外。发达国家受高等教育的人可达百分九十以上,他们人才的选用已不再单凭一张学历,而是要考核实际工作能力,教育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我们的孩子为了一张学历要苦争苦读十几年,把烂漫的童年和灿烂的少年时代都支付给了粗糙单一填塞式教育的学校。即便这样,学校有限,要挤进去,必须承受超负荷的学习压力。
      就家庭而言,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与传承。教育一旦失败,全家黯然。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要想把孩子从重负下解脱出来只有政府投资设立更多的高中,大学。要想爱护培育好自然天赋的幼苗,就需要更多的教育家来思考和改良现实的教学方式。教育的精致需要物质的丰富和人文精神的温润。
      我急切期待国家教育的改革,使更多的孩子有书读,有工作,全身心地建设自己的祖国!
     

8楼
二黑 发表于:2009/3/2 13:07:00

学生自杀首先要拷问教育制度,因为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她不能面对社会问题。
其次,“毕业即失业”并非现在才有,大学扩招的直接后果是失业压力直接施加在毕业生身上,使他们为就业问题疲于奔命。
再次,如四楼所说,一个农家的孩子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却承载起过高的“期望值”,这就使人无法“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最后,农村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挤在城里找工作?他们就不能回去工作吗?

 

9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3/2 17:28:00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殊的一份麻烦。教育也好,岗位也罢,其所缺失的不是一星半点。从宏观角度讲,似乎与不同资源间的合理配置有关,又肯定与人们的求学和就业思维倾向有关,还应当与市场经济初建阶段几乎必然出现的一定混乱有关。不过,我同意教育问题的最严重的症结之一。商品思维造成的自私与狭隘搞得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全扔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不同的利益索求搞得人心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动力。所以才会出现冷兄与二黑朋友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
10楼
槐乡 发表于:2009/3/2 18:22:00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社会、家庭、学校要紧密配合,共同担当起教育下一代的光荣使命,使之能健康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共7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5][6][7][8]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59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