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伯伯是江南富商的小儿子,很小的时候,家里就供他到上海去读书。
他在上海住在叔叔家,衣食无忧。
上中学以后,他和进步学生交成了好友,开始大量阅读这些同学推荐给他的进步书籍。跟着这些同学,他还见过鲁迅先生,听过他的演讲。
上高中的时候,他恋爱了。爱的对象是同班同学,姓杨,是一位江南大儒的女儿。我们叫她杨伯母。
当时,日本军队正向上海逼近。许伯伯和杨伯母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运动中。
上海沦陷前,双方家长怕遇不测,派人把他俩各自强行接回家乡。两人分手时,立誓以后结为夫妻。
沪沦宁陷,除了川滇,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被日军占领了。
许伯伯和杨伯母失去了联系。那时,像他俩这样的进步青年,根本就顾不过来儿女情长。许伯伯徒步走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杨伯母投奔了新四军。
抗战期间,杨伯母几次通过关系到许家打听许伯伯的下落,得到的回答总是:那个不孝子自离家出走后,就再没了消息,早被日本人打死了。
杨伯母当时年轻貌美,又有文化,立刻成了高级将领锁定的目标。在一位名将的热烈追求下,加上杨伯母确信许伯伯早已不在人世,就和那位名将结成了夫妻。
当她和名将生活在延安时,她万万没有想到,许伯伯其实就在离她不算远的晋察冀部队工作。
日本投降后,解放战争打了四年零两个月,新中国就建立了。
已成为师级干部的许伯伯还是独身,因为他念念不忘杨伯母,不忘他俩抗战前的誓言。可是,到北京开会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上海的老同学,得知了杨伯母的情况。当时,这个消息对他来讲,不啻是一个天上砸下来的炸雷。
心灰意冷的许伯伯回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队,通过组织的介绍,取了一位文化程度很低的女人。也不知道他俩谁有毛病,反正结婚多年也没有生出一个孩子来。后来无奈,两口子领养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许伯伯是南方人,而他的夫人是北方人,不会做江南人爱吃的菜。于是,许伯伯就常年吃食堂,因为机关食堂里有江南来的厨师。许伯伯一要求夫人学学做南方菜,夫人就大哭大闹,说他嫌弃她了。为了家庭和谐,许伯伯只好继续吃食堂。
杨伯母那头更惨。那位名将进了城,看上了大学里一位年轻漂亮的教师,两人打得火热。回到家,他就找碴跟杨伯母闹,最后,他说杨伯母有精神病,还真的把杨伯母送进了精神病院。
在精神病院,杨伯母在送来的离婚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一天,护士告诉杨伯母,说有个姓许的军官来看她。杨伯母问,来看她的人叫许什么?护士说,人家没说,我们也不敢问。杨伯母说,那就请他进来吧。
客人进了房间,笑眯眯地看着杨伯母,摘下了大沿帽,说:“还认识我吗?”
杨伯母愣了半天,又仔细端详了半天,忽然开始颤抖起来,说:“是你?真是你吗?你没被日本人打死?”
这时,护士已经出去了,杨伯母扑在许伯伯怀里,泣不成声地说:“你,你好狠呀!当时怎么就不给家里写封信报个平安呢?!”
许伯伯说:“那时我们在敌占区,交通被彻底封锁了,我又在部队上,哪有可能给家里写信呢?”
等杨伯母平静些了,许伯伯告诉她,他来北京开几天会,听说了她的情况,于是就找到了这家医院。许伯伯说,今天是星期天,不开会,我雇了一辆三轮,咱俩去北海公园,好好唠一唠吧。
以后的事情,我就不讲了。
只告诉大家,许伯伯的夫人在十几年前去世后,许伯伯就转到了南方的干休所,由女儿照顾他的生活。去年,他也去世了。
杨伯母还活着,今年100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