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我睡在一个炕上的兄弟

1楼
千帆过 发表于:2009/4/3 12:01:00

   我睡在一个炕上的兄弟

 

 

    像出门在外的人常想回家看看一样,我时常来到这里浏览,我把这里当作我的另一个家。在这里我能感觉到朋友们心中的喜怒哀乐,体会到朋友们知青岁月里的悲欢离合,也会勾起那些尘封的记忆,回味走过的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明天是清明节了,我想起了曾经睡在一铺炕上却已经在另一个世界的兄弟--柏林。
    柏林和我是从初中到高中都在一个班下乡又在一个青年点同学。他的父母都是印尼归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投身到热火朝天的新中国建设当中来了。柏林的爸爸是工程师在矿务局,妈妈是小学老师,教过我。在这样的家庭里柏林受到很好的教育,他诚实、好学。善良、正直。有些事情在今天看来觉得无法理解,但在那个年代却是再正常不过了。比如六十年代初全国都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人人做好事的时候,柏林和爸爸、弟弟星期天就会到我们市的大桥头帮助推煤车的人向桥上推车,一干就是大半天,没报酬连水都是自己带。
    一九六八年秋天,我们下乡插队了。我和柏林分在一个青年点,从此朝夕相处,那才是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呢。因为是烧火炕每天又要做三顿饭所以炕头特别热根本没法睡,可是我们的炕只能一个挨一个睡,不然就睡不开,柏林二话没说把自己的被褥放在炕头了。睡了几天褥子都快烤糊了,他只好用几条柳木杆并排铺在褥子下防止褥子烧了,可是木杆咯得睡觉非常不舒服,但他一直坚持不让别人换他。青年点的水缸经常是他给挑满水,大伙的镰刀常由他磨快,类似的事情还很多但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学习劲头。干了一天活都特别累,大家每天几乎是快要出工了才急忙爬起来洗漱,吃饭,上工。只有柏林比大家起的都早,他每天都会在炕上借着窗户的亮光看书,学外语。也有人问柏林:学这些有用么?柏林总是说我相信以后会用的着的。几年后我们都把外语忘得差不多时候,柏林已经可以熟练的阅读英文版的小说了。
    命运有时候真的会和人开玩笑,回城后柏林被分到商业局下属的酱腌厂当了一名做咸菜的工人和一群街道女工为伍。就是在这个再平凡不过的岗位上,柏林仍然做的有声有色。他不断的就酱菜品种、工艺流程、配方提出改进建议,在一群文化不高的女工中他显得鹤立鸡群。他的建议得到厂里的重视。允许他进行试验。很快他的试验有了成果,在为厂里带来了效益的同时他也收获了爱情,一个女工被他的才华和人品所吸引爱上并嫁给了他。似乎天妒英才,柏林后来得了癌症。我们去医院看他,他依然很乐观,床头柜摆着英文版小说《艰难时代》。
    一九七七年的冬天,恢复高考了。我们当中不少人都怀着园自己大学梦的激动心情走进了考场。可是柏林没能等到这一天,那一年的夏天,他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对亲人同学的眷恋,去了另一个世界。我们都说其实柏林最应该也最有资格去参加高考的。
    去年,当我们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聚会时,有人用“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怀念我们的兄弟柏林,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仍然是佼佼者。

2楼
槐乡 发表于:2009/4/3 12:07:00
怀念我们的兄弟柏林,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仍然是佼佼者。默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真情年代 发表于:2009/4/3 13:14:00
默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91_lar.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楼
莫旗知青 发表于:2009/4/3 21:25:00
   知青队伍里真有许多出类拔萃之人,只是被那场政治运动给埋没了。
5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4/4 9:50:00
严格自律有理想,
助人为乐作平常,
可怜天妒英才事,
英年早逝断衷肠。
6楼
海喜 发表于:2009/4/5 18:17:00
千帆过的文章写的好,也引起我的构思,
7楼
感恩 发表于:2009/4/8 14:07:00
     读到柏林最后的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对亲人同学的眷恋,去了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我的泪水已经充满眼帘。“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仍然是佼佼者”。 这是我们永远的崇拜和祝愿 !
8楼
感恩 发表于:2009/4/9 14:42:00
    
    再念“柏林”!
9楼
天津老知青 发表于:2009/4/9 16:08:00
用户已锁定!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