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我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难忘时期
雷晓东
1974年3月26日,我高中毕业后,响应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和“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到洛南县原太平公社李塬大队第10生产队插队落户。至1977年12月28日参加工作,我在这里呆了近4年。4年插队使我经受了种种考验和磨练,从而奠定了自己人生观的基本理念,同时也培养了自己自强不息、勇于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整整30年过去了,如今回想起那一段生活,其情其景仍历历在目。
艰苦的生活锻炼了自己能吃苦讲节约的良好习惯
从城镇来到农村,我们遇到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要过好生活关。那时候农村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对大多数农民来说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虽然国家对知青很照顾,粮食一直够吃,但常年以包谷为主,粗粮多,细粮少,油更少,几乎吃不上菜,几个月吃不上一顿白面,从未吃过米饭。40里梁塬,干旱缺水,农民很少种菜,只是到了秋季收获些萝卜、白菜,家家都腌一大瓮酸菜,酸菜糊汤是农民的主食,可我们连酸菜也没有,天天都是咸盐就糊汤。日子长了,积下了胃病,胃痛得厉害。我们10队知青组一共有5名知青,一直是集体灶,我是组长,他们几个家都在县城,我离家较近,约有十几里路。一天,我给大家说,今天我去永丰街上赶集,顺便回家去拿点白面,改善一下咱们的伙食。大家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下午,当我把白面带到永丰街上压成面条回到点上时,伙伴们个个翘首以待。见我回来了,大家就抱怨起来:哎呀,你咋才回来嘛,我们已经把水都烧开了几次了,烧开了晾冷,晾冷了又烧,终于把你盼回来了。
有一次我下乡搞计划生育工作,在社员家派饭吃,吃过早饭房东大妈说,“后晌我给咱烧米汤”,我心里一阵狂喜,可以吃上米汤了!可到下午大妈端上来的却是稀糊汤。我忍不住问:您不是说吃米汤吗?怎么是糊汤呢?大妈爽朗地说,这就是米汤呀,比这稠的才叫糊汤呢。我问,那米做的稀饭叫什么?大妈说,那叫米米汤。我是空欢喜一场。我在插队的近4年中,在农村只吃过一顿“米米汤”,还是在全县巡回讲故事时,在一位故事员的家里吃的,那是我这几年中吃过的最香、最难忘的一顿饭了。
还有一次,县文化馆贾真、卢必忠两位老师到我们队上下乡,见我们屋里没有一根菜,他们心疼地说:光吃粮不吃菜咋行呢,你们正在长身体的年龄,长期不吃菜会影响健康的。于是他们到卫东集镇上给我们买了一大捆蔬菜。
虽然说那时的生活艰苦,可我们从来没叫过苦。正是这一段艰苦的生活,使我们了解了农村的现状,了解了农民的疾苦,知道了粮食的珍贵,内心深处十分同情农民,懂得了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道理。后来,参加工作了,物质生活条件好了,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我从不浪费一分钱、一张纸、一度电,领导和同事说我是个不论花自己的钱还是管公家的钱都不会浪费的人。我在行署办工作期间,见一位从黑山来给交通志办送木炭的人,又饿又累,就把自己刚刚下好的一大碗面条让给他吃,然后给自己重做。
繁重的劳动砥砺了自己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
插队劳动锻炼,劳动是必须过好的一个关,过不了劳动关,就等于没有插队。进村的第2天我们就开始下地干活了,第一桩农活就是从鼓楼河水库担水浇包谷。开始我担担子就像电影里的银环一样,双手抓住扁担一走三摇,十分吃力。可是我不服输,硬是咬牙坚持。经过两个多月的锻炼,干起农活来与村里的同龄人已不差上下了。不久,全公社集中在葡萄岭搞植树大会战,我们和社员一起,天不亮就起床做饭吃,带上干粮和农具,在葡萄岭上一干就是一天,晚上才回村。事后,我还被大队评为植树造林先进个人。
那时候正是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时期,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村的头等大事。我们在农村除了收种季节跟上农民学一些种庄稼的农活,一冬天都奋战在修大寨田的工地上。对于一个在城里长大,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的女孩子来说,一下子要参加这么繁重的劳动,苦和累是可想而知的。三九天,天气十分寒冷,在工地上我们一个个干得汗流浃背,热得脱了棉袄,只穿一件衬衣。一次休息时我没注意及时穿棉袄,患了重感冒,得下了严重的气管炎,咳嗽得十分厉害,治疗了好长时间才痊愈。
为了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使社员们在紧张的劳动之余能够放松一下,得到更好的休息,我们大队的20名知青成立了一个文艺宣传队,编排一些文艺节目给乡亲们演出,同时还上公社参加会演。县文化馆曾抽调我们去县城演出。我自告奋勇每天晚上在生产队的广播上给社员们念报纸等,乡亲们说还以为是广播电台上说话的声音呢。我把参加省、地革命故事调讲会学的反映农村男女同工同酬的故事《两个队长》讲给乡亲们听,他们给了我很高的评价:真格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1975年春节,我们大队的20名知青相约:谁也不回家过年,在农村同贫下中农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生产队给我们分了小麦、黄豆、油、肉等,还派人帮我们磨面,做豆腐,蒸了一大笸篮各种包子,前任老支书还帮我们炸了满满一圆笼子果子,以至于累得他老胃病都犯了。春节期间我们给乡亲们演节目,男女老少高兴得不得了,说,有这些娃在队上和我们一起过年,就格外热闹、开心。
我插队期间很少回家,除外出参加各种会议,或参加文化馆组织的故事调讲会和巡回讲故事外,我都坚持上工。劳动锻炼了我的意志,参加工作后,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我都能够吃苦耐劳、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当赤脚医生培养了自己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
插队后不长时间,大队决定让我到大队合作医疗站当赤脚医生。我的主要任务是搞计划生育工作和推广新法接生。我那时还不到18岁,对搞这种工作感到很是害羞。可当我看到有的社员已生了6胎,男女都有,可还要再生的现状后,知道了计生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我还看到,农村妇女生孩子一直沿用传统的老办法,产妇得产褥热、孩子得新生儿破伤风的不在少数,推行新法接生势在必行。于是我克服了害羞心理,先后参加了县上4个月的赤脚医生培训班,在县医院妇产科实习了2个月,又参加了永丰区地段医院办的推广新法接生训练班,边学边干。公社卫生院的杨淑娥医生带着我们各大队的女赤脚医生们,在全公社56个生产队一茬接一茬地搞计划生育工作,我们既做宣传动员工作,也做上环手术。我还把计划生育政策编成眉户小演唱、陕西快板等节目向群众作宣传。
在推广新法接生工作中,我向群众广泛宣传新法接生的好处,强调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把全大队的孕情摸得清清楚楚,定期上门给她们做检查。发现有胎位不正的,及时采取措施,指导孕妇做膝胸卧位训练,及时矫正胎位。自从我当了赤脚医生以后,凡生育的妇女一律实行新法接生,再没有发生过产褥热、新生儿破伤风等情况。大队医疗站专门买了一套产包,我定期拿到县上的赤脚医生训练基地去进行高压消毒,他们对我网开一面,从没收过一分钱,我给产妇接生也没收过一分钱。正常情况下我独立完成接生工作,遇有难产的情况,我就及时护送产妇就近到卫东医院救治。有一次,4队的一个复员战士的妻子临产,我忙活了大半天,产妇情况还是不太好,我一面让人赶快去大队医疗站再叫一名赤脚医生来帮忙,一面采取措施。孩子终于生下来了,可不会哭,经检查是异物堵住了喉咙,那复员战士急哭了。为了抢救这个小生命,我想起老师教的急救方法,不顾一切急忙伏下身子,口对口用力吸出了婴儿口中的脏物,孩子才“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复员战士感激不尽。这时,医疗站的刘大夫赶来了,看到此情此景,事后他告诉我,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可用一块干净纱布隔着嘴作人工呼吸。我当赤脚医生的近4年中,经我手接生的孩子有三、五十个,如今这些孩子都已过了而立之年,不少人已成了各条战线的精英、骨干。
我在当赤脚医生期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大力向群众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当地老百姓改变了尿罐不满不提出去的陋习。我去老乡家巡诊、串门,凡是看见谁家的尿罐大白天还放在家里,我不由分说,提起尿罐就往外走。我还给村小学的同学们上卫生课,讲青春期卫生知识,后来时常有女孩子来找我说“悄悄话”。
为了满足群众的看病需求,除了学习新法接生技术,我还多方求教,刻苦练习静脉和肌肉注射技术。经过勤学苦练,我做到了静脉注射一针见血,从不扎第二针,肌肉注射手法轻不太疼。我参加工作后,由于单位在郊区,离城较远,职工及家属有个头疼脑热的打针不方便。我给台长建议买了一套肌肉注射用具,大人小孩谁生了病需要打针,就由我包了。
也就是这段当赤脚医生的经历,密切了我和乡亲们的关系,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受到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使我深深地懂得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好务。
扎根农村招工禅让造就了自己先人后己的行为准则
我在李塬大队插队近4年,先后陪了2批知青。第1批走了,又迎来了第2批。这期间有3次招工、招生的机会,可我都让给别人了。第一次是1975年底,从知青中招工,当时正值农业学大寨高潮,我朴素地认为,这时候农村正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不能离开农村,我要学习邢燕子、候隽,扎根农村干革命!我给当时正在召开的县农业学大寨会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积极投身农业学大寨运动,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决心。会上宣读了我的信,并号召向我学习。第2次是1976年,商洛626医学院(商洛卫校)医士班招生,组织上点名要我去。但我考虑在我们公社火寨大队插队的一名女知青是独自一人,我毫不犹豫地把名额让给了她。这一年还有一次招工,我又把机会让给了独自远从西安来我大队插队的一名知青,让他先走,自己留下来。
我在插队期间自觉接受劳动锻炼,为群众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可组织上给了我很多荣誉。1976年11月我在农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1977年10月我作为知青代表随陕西省第一批赴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代表团前往北京瞻仰了毛主席遗容;参加了省知青办在延安举办的《毛选》五卷学习班;先后出席了省、地、县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代表会议、知青积代会和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
离开农村虽然已经整整30年了,但我常常回忆起那一段不寻常的经历,留恋那一段光阴。它是我人生的起点,它是我成长的摇篮,它是我一生中永远挥之不去的一个难忘时期。
楼主是知青的典范,是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积极分子,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你的所作所为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结果。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