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对“贼光”这个词产生深刻的印象是在去年。
有一位外地朋友玩了很多年瓷器。我去过他家,书柜里塞满了介绍瓷器的各种工具书、刊物和资料。他家的万宝格里也塞满了琳琅满目的瓷瓶、瓷罐、瓷碗及瓷盘。他跟我说,这是他多年倒腾到手的东西。
去年,他让我找中国的瓷器权威给他鉴定一下部分瓷器。我联系好专家后,他开着车来北京了,拉来几十个瓶瓶罐罐。
我问他搞到这些东西花了多少钱,他说前前后后大概花了近一百万。
朋友带来的瓷器全部摆在桌子上。那位著名的专家,只挑了其中几个看上去很古的瓶和罐,拿在手里瞧了瞧,又放回原处,说:“这几个也不过是现在的高仿品而已。其他的都不用看了,贼光四射的,没一件儿真东西。”
最后,专家对那位朋友说:“你花了一百多万搞来这些假玩意儿,学费也交得太高了点儿。说老实话,你把这些东西都卖给我,我只给你一百块钱。”
崩溃!之后,我那位朋友三天没说一句话。后来,他不甘心,自己又在北京找到别的专家鉴定,可是,结论还是一样。
那位朋友后来怎么处理的那些假货,我就不知道了。但,从此以后,我永远地记住了“贼光”这个词。而“贼光”是新烧制的瓷器必有的光。
懂此行的朋友告诉我,现在作假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手段消灭或减弱新瓷器表面的“贼光”。
前些日子,在上海街头的小报亭买了最新一期的《读者》,上面转载了一位台湾作家的文章。
他说他的朋友从意大利买了三百多盏有百年历史的施华洛世奇古董水晶灯,然后分销到台湾各处。
使他惊奇的是,通常在一个空间,只要有两盏主灯,其光芒要么互相排斥,要么互相消减,而这些老水晶灯却不然,几十盏在一起,互相协调,互相辉映,互相衬托,自然得就像百花开放,没有任何人工的造作。
他的朋友说:当水晶的贼光消失的时候,宝光就会生起。什么是贼光呢?贼光就是互斥互抢的光,不知收敛的光,不含蓄、不细腻、不温柔、不隐藏的光。
他恍然大悟:从前看古董,内心都会感到特别优美和安静,在感动的同时也有所疑惑,原来这都是贼光消失的缘故。现在他明白了,明式家具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贼光消失,在陋室,不减其光芒;在皇宫,也不会刺眼。
在上海期间,我住在一个交往了二十几年的日本朋友家里,他是瓷器收藏家。我给他写了几幅精品,他要付钱给我,我说:“你要真的谢我,就把那个瓷瓶送给我吧。”我指着他万宝格里的一个精美的八宝瓷瓶说。
他问为什么非要那只瓶子?我说:“因为没有贼光。”
他笑了,很爽快地把那只瓶子和花梨木瓶托放进了锦盒,然后交给了我。说:“你真有眼力。但这个瓶子是我从旧货市场买的,还没来得及找专家鉴定。可我相信,这是真正的古董。”
回北京后,我立即找故宫的朋友帮我鉴定这只瓶子。还是上次那位专家,仔细地看了看说:“这是乾隆年官窑生产的云耳八宝瓶,真正的宝贝。”
他估了一下价格,告诉了我数字。
我立马崩溃!
<!-- -->看来兔哥得到了一个珍品,真正的宝贝,要不然怎么会崩溃呢?你好眼力!
严重支持!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