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屯离新华近。
一些团部人员被“下放”到松树屯,家还在新华,每天走步上班。
先后下放到松树屯的有会计老赵,电工老李和放映员老王。
老王名叫王子明。他有一个弟弟叫王子声,早先在松树屯,后来调走了。
我跟老王聊天,只谈电影。
文革前,农场的电影放映员非常辛苦。演电影,上边加码,下边加劲。
新闻片隔长不短地翻新,宣传科布置任务,就是上边加码。
影片多,生产队放映都是夜场。
一部片子跑十多个生产队,半个月就搭进去了。
农场文艺活动不多,职工喜欢看电影,就是下边加劲。
生产队派小型车,车接车送,放映员坐舵楼子,够优待了吧?
演完电影,生产队给端碗热面汤,卧两个鸡蛋,算是高级款待。
大冬天坐在车里,脚冻得跟猫咬似的,到家都十点多了。
这就是放映员的生活。
“你也该歇歇了!”我说。
“歇啥呀?”他说,“现在放电影可没那么忙了。”
八个样板戏翻来复去,连队没有那么高的热情。
在松树屯,我只看过一场电影,演得是啥?不知道。
看电影时,我跟老王都坐在放映机的后面,正好被档着视线。
那场电影的放映员是两个知青,初学乍练,搬把椅子,请老王在身后坐阵。
看着电影,老王给我说放映。后来,我还真当过放映员。
1974年以后,北大荒电影进入第三阶段。
解放了一些老电影,拍摄了一些新电影,知青对电影非常狂热。
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和电影《高考1977》中都有农村放电影的场面,
而且都赶上了停电。《高考1977》中,农场放映电影,停电了。
迟场长亲自脚瞪发电机,使放映继续进行。
月亮湾没有脚蹬发电机,那疙瘩穷。
北大荒有脚蹬发电机,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农场没有那么穷。
16团的很多连队都用柴油机带动发电机。这里的柴油机,可以是脱离
拖拉机的柴油发动机(引擎),也可以干脆把小型车开到放映场地,带动发电机。
身为三分场的场长,老迟不知道拖拉机能够带动发电机,不可思议!
大山联想真丰富,
实际指出影不足,
当年回忆何真切,
小小片断判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