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探亲回家,我们心情十分激动,这里也没啥可带回家的礼物,只是些大枣和柿饼子这样的土产。
来到了火车站,遇见了许多在其它公社的同学,大家七嘴八舌的互相问候。聊起各自的经历,看来都是大同小异,锻炼了一年,分红的钱,怕连探家的来回路费都不够。不知哪位知青建议:“既然我们来时,是戴着大红花送来的,为什么回家就得买票呀,一年的血汗,连车费都不够,可我们总得回去啊!”“就是,来张站台票就能上车。”有人附和道,“那查票时怎么办?”有人疑问,“在哪站下车,就在哪站上,一站一站的,总能走到家。”大家齐声喊好,看来哪时红卫兵的组织纪律性,还未从我们心中完全消失,男女知青都无异议,大家统一行动。
坐在火车上,两眼望着向后倒退的冬野,想到不久就要回到离别一年的家乡,又能见到慈祥的父母和可爱的兄弟姐妹。有人在车厢里带头唱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浆》那欢乐的歌声,漾溢在我们脸上。
列车员进来了,那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大婶,带着怜悯的眼神,笑着问到:“查票了,大家都有票吗?”“有,”我们齐声答道:“站台票。”逗得大婶乐得前仰后合:“好,坐车就要买票,不买就是无票乘车了。”说着,在我们旁边也坐下来,询问我们一年来的生活和分红的收入:“你们一年分到多少钱啊?”
“三十元”
“二十元”
“十五元”
“四十元”
“有分到一百元的吗?”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摇摇头:“没听说,只有倒贴十元八元,”
“那还得家里给寄钱还上啊。”
有人笑着说:“那倒不用的,就是欠着队里的。要不怎么连买站台票的钱,都是向同学借的呀。”
说得大婶也和我们大家一起笑起来。
“大婶,前面那站要到了,你就该让我们下车了吧?”
“下车?你们到下一站就会买票吗?”
“不会的,没钱呀,再坐下趟吧。”
“你们坐下趟还是不买票,那就坐这趟吧。”
“大婶,车长知道了,会批评你的。”
“车长?”大婶笑道:“车长见你们上来了,干脆就不出来了,有事让我们去找他。”
我们一听都笑起来。
大婶接着说道:“我们这年龄人,自己或亲朋好友的子女都是和你们一样大,也都有下乡的,大家都理解,不是万般无奈,你们也不会这样做的。”
“谢谢大婶。”
“呵呵,你们可别谢我,火车是国家的。要是上级知道了,我们车长也顶不住的。其实也没啥,领导也是心知肚明,大家都心照不宣罢了,祝你们平安到家。”
我们拍着热烈的掌声,目送大婶走出了车厢,
不管我们多么归心似箭,火车依旧按部就班的缓缓行驶,好象我们生产队里的毛驴,就该抽它几鞭子。
火车终于慢慢的进入了家乡的站台,我惊讶的看到,黑压压的人群朝着车厢涌来,人们呼喊着不同的名字。我十分后悔,为什么没给父母去信,告诉他们我也坐这趟车回家了,那样,我也可以早一些见到亲爱的父母了。
楼主:真替您高兴!遇上了这么好的列车员大婶,领导也是心知肚明,你们太有福气了。平安到家!
楼主:真替您高兴!遇上了这么好的列车员大婶,领导也是心知肚明,你们太有福气了。平安到家!
哈哈,谢谢槐香,俺是农场的,路费公家给报销.这是俺在火车上,听一天津知青讲的事.就用到一篇试写的小说里了.那时确有不少同情知青的好人.
哈哈,有啥条件打啥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