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2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忆兵团麦收时节

1楼
伏尔基河 发表于:2009/6/24 15:08:00
 

忆兵团麦收时节

伏尔基河

  远山逶迤连绵层林尽染,一望无际的大地在天边勾勒出蜿蜒的曲线。伏尔基河水潺潺流淌,辗转跌宕在河床上。岸边草长莺飞、含笑的野花焕发着勃勃生机,微风裹着热浪抚慰着大地,原野上麦浪此起彼伏,巍然壮观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每逢麦收的时节,勾起多少尘封的麦收记忆,和浓郁的知青深情……

  每当麦收来临,布谷鸟总是如约而到,“布谷、布谷,麦熟、麦熟”的叫个不停,一年一度的麦收战役也即将打响。但是,在东北每年的麦收季节,正好是黑龙江的雨季,那麦收简直就是“雨口夺粮”的大会战。

  记得当年,那一台台早已检修完毕的康拜因(联合收割机)摆开了阵势,虎视眈眈地准备与老天大战一场。连队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的人们也全都动员了起来,全力以赴支援麦收大会战。再看当年那些16、7岁的知青们,真是不分男女个个生龙活虎,那干劲儿、那精气神儿、那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魄,堪比那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上千垧地(一垧=15亩)没几天的工夫便抢收完毕。

  可是,

  一旦赶上连雨天,这一切就要玩了完。

  再好的机械下不了地,又着急来,又心烦。

  怎么办?

  全连动员要斗天,“小镰刀”也要把麦全收完。

  同志们来到麦田里,一字排开站垄前。

  弯腰侧身便开了战,左手揽麦、右挥镰。

  镰起麦收,放一边,三扎一捆码成垛。

  割麦的动作虽简单,腰痛眼花望不见边。

  双手横刀别腰间,治肩痛来治腰酸。

  这就是我们当年割麦时的体会和写照。割麦,重要的是操作的娴熟程度。我也用心的割着,努力地加快速度,奈何自己不善稼穑、缺乏锻炼,还是远远的落后于老职工的后面。只见他们弯着腰,左手一揽满怀的麦子,右手挥镰快如闪电,动作流畅如天上行云,操作熟练手法简便。镰刀在手中舞动,似蛟龙在水中翻浪,在泥泞中移动着脚步,个个身轻如燕,辗转腾挪,轻盈灵活。虽然前面还是无垠的麦垄,后面却也留下了一大片的空地,空地上垛满了麦子。

  是啊,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农场,更直接的接触农事劳作,也更懂得农田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生存的根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涵义,在这里被他们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只有付出辛勤和汗水,才能换来更加丰盈的口粮。

  收麦讲究“龙口夺粮”,只有在晴天朗日才行,浸湿了的麦秸,收麦时就会格外的用力,再者雨淋的麦粒,容易发霉不易保存,所以要及时收割。收麦时节,往往是烈日炎炎的时候,强烈的日照,麦地里到处是瞎蠓和小咬,闷热笼罩着大地犹如蒸笼一般,汗水是出来一身又一身,顺着脸颊流淌,浸湿了衣衫,真可谓挥汗如雨。麦田与连队路途很远,所以饭要送到地里。收麦时过度的劳累,会造成身体不适,虽然体力很耗费,但也难有胃口。送水也不是很方便,只能找寻雨后坑洼地的积水,来补充体力解渴消暑。有时就是蹲着割麦、左揽右割,要重复着动作,一干就是整天,期间辛苦不必细说,腰酸背痛口干舌燥,神情倦怠甚为辛苦。

  来到打麦场。平坦的场院上堆满了从地里收回的麦子,脱粒机轰鸣着,麦粒与麦秸分离,饱满的麦粒便脱粒出来了。这边老农场人仰首望天,看看风向便要扬场,让风儿吹起麦秸屑,剩下的就是没有麦糠掺和的麦粒了。

  每当回忆起当年的麦收会战,还记忆犹新的感到,麦收真是件累人的苦差事,但其中却也洋溢着知青们当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深情画面。这般辛勤劳作的深刻体验,让我尤为对老农场人的敬业,深怀感慨和敬意。他们拥有朴实的情感,吃苦耐劳的品质,甘于奉献的作风,使我深深地感动着。

  一颗播种下的麦种,长出青葱的麦苗,大片的麦田如绿色的地毯一样展开,点缀东北大地的情趣。直到麦收季节火红的太阳,晒熟了麦田,一个晌午,碧波荡漾的麦田变成焦黄灿烂的金色海洋,这是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画,更是凝结着当年知青和农场人艰辛的写照。

  北大荒,祖国的北大仓,我们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很难把你遗忘……

2楼
金色童年 发表于:2009/6/24 15:20:00
“一颗播种下的麦种,长出青葱的麦苗,大片的麦田如绿色的地毯一样展开,点缀东北大地的情趣。直到麦收季节火红的太阳,晒熟了麦田,一个晌午,碧波荡漾的麦田变成焦黄灿烂的金色海洋,这是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画,更是凝结着当年知青和农场人艰辛的写照。”

我们仿佛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收麦子!
文字背景颜色
3楼
聆听 发表于:2009/6/24 16:16:00
 “来到打麦场。平坦的场院上堆满了从地里收回的麦子,脱粒机轰鸣着,麦粒与麦秸分离,饱满的麦粒便脱粒出来了。这边老农场人仰首望天,看看风向便要扬场,让风儿吹起麦秸屑,剩下的就是没有麦糠掺和的麦粒了。”

    听着脱粒机轰鸣、摊开那饱满的麦粒,就像金色的海洋....,我仿佛又回到了那熟悉的麦场,难忘啊,麦收时节!
4楼
永远的柳遥 发表于:2009/6/24 20:43:00

     魂牵梦绕,知青们最常用的语言,寄托着深深的情,默默的思念.
5楼
莫旗知青 发表于:2009/6/24 20:56:00
轰轰烈烈的劳动场面!

人们不会忘记共和国的兵团战士!
6楼
感恩 发表于:2009/6/24 21:20:00
左手揽麦、右挥镰。

  镰起麦收,放一边,三扎一捆码成垛。
北大荒,祖国的北大仓,我们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很难把你遗忘……
魂牵梦绕!

7楼
槐乡 发表于:2009/6/24 21:41:00
欣赏楼主的文章,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北大荒终身难忘!
8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6/25 9:19:00
回顾当年抢收景,
满眼艰难化豪情,
看到青春在闪光,
悟出壮丽真人生。
9楼
伏尔基河 发表于:2009/6/25 9:41:00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09-6-25 9:19:00的发言:
回顾当年抢收景,
满眼艰难化豪情,
看到青春在闪光,
悟出壮丽真人生。

  感谢龙兄,赋诗一首,让我们看到青春的闪光点,悟出壮丽美人生。
  如果回忆当年连队的麦收动员会餐更是让人留恋,全连老少齐动员,全力支援麦收第一线,连队杀猪、买鱼、花样翻,炊事班全天送饭到田间,且不论你一天吃几餐。麦收的确是又苦又累的活,但是也是知青们最兴奋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也是知青们最能体现自我的时候,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敢想、敢冲、敢干,冲在前,干在前,因为知青是连队劳力的骨干,正是向聆听所讲; “ 听着脱粒机轰鸣、摊开那饱满的麦粒,就像金色的海洋....,我仿佛又回到了那熟悉的麦场,难忘啊,麦收时节! ”。
  谢谢金童友,柳遥兄,感恩妹,莫版和槐管,谢谢你们的点评,谢谢啦。
                                   伏尔基河

10楼
感恩 发表于:2009/6/25 23:24:00
纠正:是感恩小妹妹!
共2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