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3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
[浏览完整版]

标题:仅供参考

1楼
梧桐树 发表于:2009/7/6 6:24:00
           

     1966年的夏天。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到了六七月份,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同学们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学校的领导干部,和一些老教师,人人自危。他们成为革命小将的冲击对象。校长的领导职能,已经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是由年轻教师为主体组成的“文革领导小组”。

     1966年8月18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了红卫兵小将。他对宋彬彬说;“要武啊......”以此为契机,红卫兵运动席卷了中国大陆。我们学校也建立了红卫兵组织。刚开始,能加入红卫兵的同学,家庭出身绝对是革命家庭的。我们班40多名同学,头一批只有c同学有幸加入。[他的父亲是区委的干部,所谓的“革干”出身]

8月的下旬,以“孙大圣”为代表的首都红卫兵,到天津串联。闹得天津的红卫兵,也要求到北京串联。没有办法,市委只得同意“革命小将”的要求。组织各个学校的红卫兵到北京串联。C同学也被选中了。

    一连几天,没见c同学的身影。当他再次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时,变了一个人。只见他穿了一身浅黄色的军装,[那时没有‘国防绿’]腰系帆布的武装带,头戴一顶军帽。只不过红色的五星,比军队的小了一号。C同学的胸前带了一枚领袖像章,左臂上戴着红卫兵的袖章。神采奕奕的站在同学们的面前。

当时大家对到过北京的人们都特别羡慕。[毕竟是到过领袖的身边啊。]纷纷围在他的身边,听他讲一讲串联的感受,及北京的革命形势。

     由于教师已经靠边站了,所以教室里只有我们40多名“秃小子”。C同学站在椅子上激动的说:“北京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可比咱们火热多了.......”接着他说:“我们住在‘xx附中’。我在上厕所时,看到挡板上写了好多关于女人的字句,写的太哏儿了。”接着他绘声绘色的讲起了,女性生殖器的构造……。他特意解释;这是我在挡板上看到的。不是瞎编啊。讲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目瞪口呆。我们的第一次性教育,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

     随着领袖数次检阅红卫兵,学校的秩序更加混乱。一些出身不好的同学,也纷纷要求到外地串联。以便更好的投入的运动中去。校领导小组只好同意。但强调外出时,十几名同学为一组。由两名出身好的学生为组长。一切听他们指挥。

     1966年11月上旬,我找父母要了10元钱。和十几名同学去了北京,开始了我的串联之路。

     到了北京,我们先去了“先农坛体育场”。体育场里人山人海,天南地北的学生,都在那里等着签字,以便坐火车,到外地串联。而我们准备到广州串联。由于去广州的学生太多,一连几天都没签到票。夜间大家只得在球场的看台上休息。初冬的北京,夜间的气温很低。大家冻得受不了。一些学生把体育场的桌椅都砸了,点起了篝火。以驱走初冬的寒意。

      在领袖第7次接见红卫兵的日子。我们终于签到了去广州的车票。到了车站一看,后悔死了。本来就不要车票。只要是青年学生,没人管你。这几天白挨冻了。好不容易挤上了去郑州的火车,经过长时间的颠簸,我们到了郑州。在等候去广州的列车的时候,带队的两名同学发生了分歧:zh同学提议,经西安去延安,再去其它地方串联。L同学坚持去广州。大部分同学反对去延安。[没好玩的,不如广州。]而我和另外两名同学同意zh同学的提议。结果大家分道扬镳。向着各自的目标前进。

      到了西安,我和zh说:“咱们到长途车站,看看去延安的车,何时出发.......”没想到他却说:“你还真想去啊?我可不想去。”[不去干什么来了?]“告诉你,我大爷在这。我来看我大爷啊。”

     zh的大爷是一名售货员。孤身一人住在商店的阁楼上。侄子来看望,他特别高兴。向领导请了假,陪我们在西安市转了一圈。又请我们吃了“羊肉泡馍”。至今我对“泡馍”的印象就是:“鲜”和“辣”。

     由于老人没地方,给我们安排住处。我们在西安只呆了一天。又回到了火车站。正好一列去成都的客车停在了站台。我们费尽了周折,挤上了车。列车走走停停,过了两天才到了成都。出了车站,我们直奔“杜甫草堂”而去。到了跟前一看:大门紧锁。一条红卫兵通告赫然在目:“杜甫是封建主义的吹鼓手,草堂是反动阶级的招魂堂。革命小将勒令,必须把草堂关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永远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完了。草堂玩不了了。别的地方去哪儿?“都江堰?太远了。”“青城山?可能也不叫登了吧。”还是回车站吧。站前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南腔北调的青年人,聚集在一起。有的交流造反经验,有的交换主席像章,及毛主席语录。有的在窃窃私语:“那地方好玩......”我们去什么地方那?回头路是不能走的。趁早去重庆,完事坐船去武汉,再去广州。[这如意算盘打的。]

      到了重庆,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起:“不能再走了。”想想自北京出发以来,一路上光是坐车了。那个城市也没呆住。郑州只看看“二七纪念塔”,西安只看了一下街景,大小雁塔,什么样的?全然不知。成都是四川省会,也一点印象没留住。都说是走马观花。可我们光走马了,花一点也没欣赏啊。吃亏呀。

      串联接待站的同志,把我们分到x学院住宿。学校接待组的人员,领我们到了一间教室。屋里空荡荡的。木地板上,好多稻草摊在地上,一些被褥铺在上面。我们四人躺在一起休息,一会又一名革命小将走进屋里。此人白白的,痩瘦的。说着一口上海普通话。“阿拉是上海人。”他躺在了我们旁边。

      第二天,我们开始了革命串联活动:我们先去了解放碑,又到朝天门码头转转,顺便看了一下,去武汉的船期。一天时间很快过去了。晚上回到学院,一进屋发现又来了十个小将。屋里顿时热闹起来。转天也转了一天街景。重庆也没什么啊。晚上大家聚到一起,交流串联体会。觉得此地没什么玩的,不行接着走吧。突然有人说:“咱们怎么把‘白公馆’‘渣滓洞’给忘了。”对呀。应该去看看啊。可这俩地方不在市里,怎么去,是个问题。再大的问题也难不倒革命小将。我们分头到另几间教室串联。一会一张署名“革命小将”的“关于到革命烈士牺牲地参观学习的倡议书”贴在了学院的围墙上。

       过了一天,接待组的人通知我们:亲人解放军来车,接你们到‘白公馆’‘渣滓洞’参观。

       汽车行驶在歌乐山上,俩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可我们的心情却变得沉重起来。十几年来接受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这些略显狂妄的小将们,突然变得规规矩矩。大家对于革命先烈还是怀着敬仰之心。我的心中涌出了一首歌:“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路。少先队员扫墓来。墓前想烈士,心潮更澎湃,壮志如凌云,气节如松柏…..”

      白公馆是用别墅改成的牢房。站在阴森的楼道里。我的眼前浮现出:杨虎城、陈然、小萝卜头等革命烈士的形象。看到一间地牢,我想到了许云峰烈士。白公馆的围墙,原有一豁口,据说是在大屠杀时,革命烈士和敌人英勇搏斗时扒开的。不知何时又堵上了。这可激怒了革命小将。一张大字报贴在墙上,要求把豁口重新扒开。由于此地归军队管理。人家理也不理。小将们也是无可奈何。

      渣滓洞的牢房阴暗潮湿。刑具室阴森恐怖,里面老虎凳,烙铁盆,手铐,脚镣各种刑具,好像浸着烈士的鲜血。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晚饭后,zh同学说:“想想革命先烈,我们不能老游山玩水,得干点对革命有用的事啊。”他提议:印点传单,为文革摇旗呐喊。印什么好那?重庆的文革也分“保皇派”和“造反派”。两派相互攻击。每天指责对方的传单满天飞舞。这种传单我们是不能印的。[主要不知学校是哪一派。弄不好,连油印机也借不出来。]我突然想起回来的道上,拣了一张传单,内容是“中央文革小组人员名单”。印这个没问题吧。

      找有关人员要了蜡纸、钢板、刻字笔、油印机、胶辊、油墨白纸。准备停当,一名同学[插队时的二哥]刻起了蜡板:顾问:康生、陈伯达。组长:xxx副组长:xx组员;xxx、xxx、xxx最后注明:根据电话录音整理。仅供参考。落款是:天津xxxxx中学红卫兵。[其实就zh是,我们仨都是“狗崽子”]二哥刻好蜡板,歇着去了。我们赶紧印了起来。胶辊前后滚动,纸张上下翻飞。看着一张张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传单,我想起了成岗烈士。有一种印“挺进报”的感觉。好半天两军挎的传单完成了。大家赶紧休息。准备明天撒传单。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重庆最繁华的地方,解放碑广场。广场的下面是一条条弯曲的石阶路。我们掏出一军挎传单,撒了下去。好多市民纷纷抢夺。可抢到手一看;老掉牙的消息,气得扔在了地上。有的人冲我们大喊:“搞啥子么?!!!”闹得我们十分尴尬。不知剩下的传单该不该撒。

      突然一个中年男人,拿着传单找到我们。他轻声地对我们说:“这传单有问题。”“有什么问题?!”zh同学急了。男人指着传单:“看这几个字。”大家定睛一看:“反共参考!!!”二哥当时脸就红了。明明刻的是“仅供参考”,怎么变成“反共参考”了?正在慌张间,男人说:“愣着干吗,还不快走。”几个人如梦初醒,拿着军挎落荒而逃。

      到了没人的地方,几个人不死心,掏出传单研究起来。经过分析:“仅”字单立人,一丿太长了,而一竖又太靠左边了,怎么看就是一个“反”字。要命的是:“供”字单立人没刻,一条“反动标语”就这样出笼了。幸亏遇到了好心人,要不然,跳到嘉陵江也洗不清啊。

     剩下的一书包传单怎么处理成了问题。烧了?上面都是领袖的追随者。万一叫人看到你烧他们,“现行反革命”是跑不掉的。扔了?我们的学校,赫然印在上面。被人发现,追究下来。一对笔迹,二哥是在劫难逃啊。二哥把剩下的传单,都放到他的书包里,鼓鼓囊囊的,背在了身上,坚定地说:“我带回天津再处理吧。”

      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学院。一进屋看到上海小将躺在地上看小报。小将看到二哥的书包满满的,以为有什么好东西。起身凑到跟前:“阿拉看看有什么好东西。”说着要拿书包。吓得二哥急忙护住:“嘛好东西也没有!别动!”音都变了。

那几天,这个书包成了定时炸弹。我们几个人轮流看护它,一刻不能脱离我们的视线。万一炸了,我们,我们的家人,都会粉身碎骨,永世不得翻身。

      中央下了通知;停止革命串联,返回原地闹革命。我们游览三峡的计划也泡了汤。本来也不想去了。想想:天天抱个炸弹,谁还有心气遛啊?唉,回家吧。在北去的列车上,各地的红卫兵小将情绪高昂,有说有笑。只有我们阴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闹得好多人不知就里,觉得几个天津人有毛病。不敢理我们。我们还真是有毛病。没事印劳神子传单做啥啊。

      我的文章,对于经历那个疯狂年代朋友们,回忆起所做过疯狂的事。能够有一点“仅供参考”的作用吗?





2楼
劲草 发表于:2009/7/6 6:54:00
可作参考。谢谢。
3楼
轻舟 发表于:2009/7/6 7:07:00
以下是引用劲草在2009-7-6 6:54:00的发言:
可作参考。谢谢。

4楼
莫旗知青 发表于:2009/7/6 8:06:00

谢谢楼主的精彩文章!仅供参考!

5楼
兔子念经 发表于:2009/7/6 8:23:00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梧桐,你终于种了一个经典大豆!!!

6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7/6 9:02:00
到处乱跑去串联,
走到哪边算哪边,
总算想到发传单,
印错一字好危险。
哈哈哈哈!真实!动人!
7楼
兔子念经 发表于:2009/7/6 9:19:00
狂顶一下梧桐,这叫不动声色地种逗!

许多文章,不需要你去评价什么,就把那件事讲出来就好,桐文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我们却看到了领袖的作用、社会的荒唐、财产的浪费、青少年的茫然和危险的潜伏等等。

梧桐,继续写这样的文章!
8楼
梧桐树 发表于:2009/7/6 20:32:00
       谢谢朋友们的鼓励。由于7.05事件,我的心情不好。就不一一回复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楼
槐乡 发表于:2009/7/6 22:06:00
拜读您的好文章!谢谢!
10楼
梧桐树 发表于:2009/7/7 6:10:00
以下是引用劲草在2009-7-6 6:54:00的发言:
可作参考。谢谢。

            不要谢, 抛砖引玉。应该的。

共3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