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那个吹----唯一的一次下乡动员会
一九六八年的夏天,随着工宣队的进校,在外游荡多日的我们回到了校园,说是复课闹革命,其实光闹“革命”了,根本没有复课。那个“革命”可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花,不是做文章,能看到的就是暴烈的行动。由于文革中的派性,成王败寇,失势的一派就成了清理阶级队伍的对象。教师被打,同学被打,只要不打死,“现行反革命”,“特务”就层出不穷。搞得人人自危,于是顾不上复课了,只盼早点离校,不管去干什么。也就在那年的七月二十一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最新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似乎给我们带来点希望。当时还有几个面向的说法:面向工厂、农村、基层,可是没有提到面向大学,只是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会面向哪里。日子就在这迷迷茫茫中走过了夏天。直到有一天,在校学生全部下乡的消息沸沸扬扬的在全校传开的时候,已经是初秋了。
终于,这个消息被证实了:传达文件的同时进行下乡插队动员。这也是我记忆中唯一的一次下乡动员会。我在的中学初高中共六届,没有开全校大会,估计当时校革委会和工宣队也担心事情太突然,全校大会不好控制局面吧,各个班分别动员。来我们班动员的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他姓鹿,平心而论,他的课教的不错,人也很幽默。但他是革委会委员,和我们班多数不是一派,所以我们对他的动员不屑一顾。他口若悬河的讲了半天,下面没有一点反应。其实大家明白:不就是个全体下乡么,说别的都没用。于是他话锋一转:“我知道,大家还惦记着七二一指示呢,老人家是说了:大学还是要办的。可是你们别忘了,七二一指示还有好多后置定语呢: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中选拔,到大学学几年,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才是今后上大学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他是数学老师,习惯用数学用语)。我们有些同学就记住个“大学还是要办的”,这怎么行?就算想上大学,也得先成为农民。”说到这里,大家终于笑了,动员会结束了。
从动员会结束到五届学生(初一学生太小时后走的)同一天离校,仅仅用了七天。期间忙忙乱乱,很多事都模模糊糊记不清了,唯有这次动员会记得很清楚:整个动员会,大家就笑了一次,那就是说到“大学还是要办的”时候。可是当我真正以学生身份跨入大学校门时,已经是风风雨雨十年后了。
楼主回忆的没错,68年上半年说是这六届毕业生分配方向是“四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工矿,面向农村,面向边疆。学校里有人放风说是造反派面向基层,面向工矿,而“保皇派”则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造反派们很高兴,“保皇派”们非常反感,几乎要寻衅和造反派打架。到十月份宣布我们毕业时,才知道全部下农村,当时我们都觉得共产党、毛主席给我们出了一口气。
我也这么说.
深有感触!欣赏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