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伏尔基河一路行

1楼
大山脚下 发表于:2009/10/13 13:48:00
二师十六团,原来是伏尔基河农场。
农场的前身是荣军农场,组建于1952年,地点在后来的“一分场”,
也就是18连、20连和21连所在地。那里有一条伏尔基河。

这一带的地形,总的说来是:西高东低。新华地势最高。
1969年发大水,新华地区和15连、16连没有“捞麦子”。
21连,麦田里的水有一尺多深。
再往东走,33连到38连,则是水乡泽国,出门就要穿雨靴。

1958年,转业官兵选择新华这块风水宝地,建了场部。
因为这里地势高,还邻近铁道。
早先,新华有一个永顺屯。
40年代,这里很荒凉,老班长徐春堂的老爹在这里打过熊瞎子。
后来,永顺屯成为农场的良种站。站里的书记李经武曾经担任过一分场的场长。
良种站的人说,早先,一分场有苏联专家。
苏联人给那条小河起了一个俄文名字:伏尔基河。

伏尔基河是一条小河沟,两旁长着柞树和白杨,非常静谧。
一分场附近有一个苗匍,后来建了17连。
这里地势低,可以种水稻。谁也没有对那条小河引起关注。
1971年,伏尔基河发了大水,波涛汹涌。
碗口粗的树木被冲下来,在浪中翻滚。
当时,一个17连的家属到一分场探亲,被截到对岸。
知青提出,游到对岸,营救乡亲,被刘连长阻止了。
后来,家属安全无恙。如果派出营救队,肯定会有伤亡。
伏尔基河咆哮起来,非常可怕。

伏尔基河的沟沟渠渠,最后都流到东大甸子,在33连形成一条河。
从34连坐汽车,一踩油门,半个小时可以到达33连。
如果顺着河道走,在34连鱼亮子吃早餐,到33连吃晚饭。
那条河曲曲弯弯,不知道拐了多少弯。
钱塘入海时拐了一个弯,称为“之江”,也就是“浙江”。
东大甸子的河,可以称为“之乎浙也”江,能把人转晕了。
那河有三米宽,两米多深。
冬天,鱼群都藏在河道的深水处,是打冰穿,捞鱼的“窝子”。
后来,16团在34连修了大坝,建成了“向阳三库”。

水库的下游,仍然有一条河,叫做“乌桶河”,还是伏尔基之水。
河的两岸荒凉多了,灌木丛中挂着蛇皮,常有野兽出没。
“乌桶河”仍然是曲曲弯弯,到了37连附近,有一个宽阔的水面。
五月里,下“三行网”,每条船能打几十条大鲤子,平均每条鲤子十斤重。

《水浒传》里有一段李逵跟张顺抢鱼,在水里厮打的描写。
北大荒的鱼场跟梁山泊不一样。
打鱼人一律穿着黑色的工作服,脖子上挂着酒壶。
天上下着雨,两手冻得打哆嗦,还要解网结。
打下的鲤子,用荆条穿在腮上,像栓牲口一样,在岸上一字排开。
有人想买鱼,从水里拉出一条,问:“不用称,十斤,你买不买?”
那时候,鲤鱼六角一斤,十斤六元。
司务长买多少条鲤子,才能满足全连的需要呢?

这是37连捕鲤大会战,师部的首长也来观战。
首长让大家歇会儿,谁敢歇呀?眼看着大鲤鱼在网上蹦,不解网行吗?
冷了,就喝一口酒,一个个都醉醺醺的。
有人问,打鱼人最好的饭是啥?是葱花油饼。
师长的炊事员带着油,到江边炖鱼。大鲤鱼浑身是油,还用带油?
再说了,江水炖江鱼,没有炊事员的事儿。
炊事员把油烙了葱花饼,真香!

从37连继续行船,河面宽多了,水流也急多了。
那年夏天,水库里鱼少,指导员派我们下河捕鱼,风餐露宿。
伏尔基河之水,最终汇进梧桐河。
2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10/13 14:19:00

伏尔基河历史长,

且听楼主诉端详,

兵团当年欢乐景,

欣然回顾特欢畅。

3楼
莫旗知青 发表于:2009/10/13 14:21:00

伏尔基河产江鲤,

每条都有十斤许,

师长现场吃鲜鱼,

不用佐料调味品。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