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子要打地基,二尺多宽的土沟,画出房子的轮廓,用木夯砸实。
北大荒的砖瓦房都要用岩石做地基。
连队基建大都安排在六、七月份,麦收之前。
打地基则要更提前一些,有的连队甚至把这活儿安排在头一年的秋天。
连队盖房子不容易,买红砖,备木料,都要到团部批条子。
把地基砌好了,摆在那里,再去要指标,就容易多了。
连队派两个瓦匠,带几个知青去打地基。这是个慢工,“慢工出细活儿。”
打地基的第一步,把最大、最重的石头扔在土沟里。
然后,就要挑选合适的石头。石头不合适,“齐不齐,一把泥。”
抹上很厚的洋灰,不好看。地基,一定要有一个整齐好看的表面。
搬石头需要手套。保管员忘了发劳保,知青就去“拣”手套。
大宿舍的炕席底下常有别人收藏的劳保手套。管他是谁的呢?借来用用。
用了一天,手套就全破了,不能“完璧归赵”了。
连队派活总是变来变去的。今天派张三去打地基,明天又改派李四了。
李四说:“我记得,炕席底下有双旧手套,咋不见了?”
“谁道哩?可能是有人打扫卫生,扔了。你去找保管员再领一双吧!”
从打石场拉来的岩石,形状很不规则,找一块石头,要费很大的功夫。
所以,砌地基的进度很慢。
一般的情况下,一间房子的地基,拖拖拉拉地要花一个月的时间。
地基砌好了,跑大墙,快多了。
房子盖好了,人们站在一旁看。
“哪块石头是我砌的来着?想不起来了!”
每块石头都挑选得那么合适,那么好,没有不好的。
人们都知道地基的重要,干得快点,慢点,没关系,绝不能干坏了。
一块块岩石,一道道沟缝,一栋栋房子,都是大伙儿的功劳。
有人说,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有人说,那是没有英雄的时代。
咱们的锄,咱们的犁,咱们开荒卖力气,
新盖的房,岩石的地基,新的门窗,新的炕席,
这就是咱们的新天地,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