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兵团十四团,一连、二连、六连号称是全团三个最大的连队。 1970年初天津新兵来之前,二连共有四个建制排和一个后勤排,全连(不算农工)大概不到200人。当时建有四栋宿舍和一个连部。70年4月下旬,天津河东区一下来了100多名新战士,住房问题立刻突显在连队领导面前。为了解决住房困难,连里决定在连队西北的羊房建新点。
羊房距连队约有二里来地。从羊房往西到三支渠、往北到长五濠、往东到四支渠,都是二连的地。因此在羊房建点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谓羊房其实是一片荒草滩,只是因为那儿有一个羊圈和一间放羊人住的小土坯房,大家随口就这麽叫起来了。
我们排在排长常栓锁(老兵)的带领下于5月下旬进住羊房。在我们进驻前已由原场农工在羊房搭好了一排工棚。工棚是用红柳笆子搭的,东西约有三十多米长,南北约有
进驻羊房后,我们三班和一班被分配打坯,二班负责新点的平整及开挖房基的工作。
坯场选在工棚的东南面。每个人四五十平米的一块地方。个人先用铁锨把地上的杂草清理干净,再拉上一车沙子铺在坯场上,找平。二十几个战士,二十几个坯场。每天天刚蒙蒙亮,大家脸未洗,牙未刷,先到坯场上干上一通活,再洗脸漱口吃早饭。
为了搞好战士们的伙食,连里从炊事班派了3名炊事员到新点给大家做饭。食堂也是用红柳笆子搭的。为了给搞基建的战士们吃好,这三个炊事员没少费心思。馒头蒸的又白又大,糜子米饭敞开吃。只是蔬菜太少了,一般情况下都是炊事班自己腌的大咸菜。
天渐渐热了,蚊子开始猖獗起来。新点周围都是草滩和麦田。每天傍晚时分是蚊子最活跃的时刻。在我们工棚的门口,一团团的蚊子堵在门口不停地飞舞着。一个战士用水把洗脸盘沾湿,然后端着脸盘在蚊子堆里一兜,脸盆里立刻沾上一层蚊子,黑麻麻地让人看着恶心。此时你要往远处的麦地里看,就像有人在地里怄火一样,上下飞舞的蚊子恰似一团团升起的黑烟在麦田上滚动。
仅仅二十来天的工夫,每个坯场旁边都立起了两行一人多高的坯垛。此时,营建工作正式开始。连里抽了几个会盖房的农工,带着我们这些战士火热朝天地干了起来。
新点盖的房与连里的不一样。连里最早盖的那几排房子是一面坡的土坯房。新点盖的是两出水、穿靴戴帽的房子。所谓穿靴戴帽是指房的地基部分、房的四角及房檐下边用砖,空心部分填的土坯。一栋房子三大间,每间都是一明两暗三室房。据说这样盖是考虑到将来兵团战士成家的需要:一对夫妻一间房,中间堂屋两家共用。
此时我们班被抽去配合农工盖房。农工是师傅,我们当小工。说起来盖房也不是件轻生活,特别是盖到高处以后。师傅站在跳板上,所有的砖和泥都要从下面送上去。先说送砖:下边的人拿起两块砖,掐住了,往上一扔,嘴里喊着:接着。上边的人用双手把两块砖一起接着。这里的诀窍是,扔砖时两块砖不能散开。散开了上边的人接不住,掉下来就容易砸着人。再说送泥:内地人往上送泥,都是用布兜子,一兜一兜往上提。这盖房不是,就用铁锨铲满一锨泥,连锨带泥一起往上扔。上边的人要准确地接住铁锨把,再把泥倒到泥斗子里。
麦收前四栋宿舍盖好了。连里又调了一个女生排住到新点。由于女生的到来,新点顿时有了生气。上冻前新点的大食堂也盖好了。四栋宿舍加一个大食堂成品字形矗立在羊房的那片荒野上。至今当初我们盖得那几排房子仍在,只有那个大食堂早就被当地人拆没了。
白手起家创大业,
自家住房新手结,
吃得大苦耐大劳,
全新天地汗水携。
连队荒原建新点,
吃苦耐劳不怕难,
兵团岁月不蹉跎,
人生难忘那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