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1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红梅恋

1楼
沽上鲁人 发表于:2009/12/4 14:37:00
 

红梅恋

 

癸未年初秋,我曾为他们画了一幅《岁寒相依图》,写意冰雪傲霜下的梅花挺拔俊俏,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唯有青竹相伴,那竹叶恰似飞雁,全然不顾自己的寒冷,阿护着鲜红艳丽的梅花,以此寓意他们的爱情,题藏头藏尾词曰“试问飞雪谁似雁?梅竹相依岁寒红”。落笔望图时,不觉想起了他们的恋情往事。

年轻时的梅姑娘人长得漂亮,是我们那批天津知青中的出类拔萃者,很难用文字描写清楚他的美貌。不管他走到哪里,只要有人群,保证会让那儿撒一地的眼睛,没见过她的小伙子会两眼发直,见过她的老爷们会趁老婆不注意多瞟她几眼,就连那些大闺女小媳妇们也会因为她的美而投去嫉妒的目光。尤其她那双水晶般的大眼睛,即便没有太阳,也是那么烂漫、那么令人陶醉。在她齐肩的两条乌黑发亮的小辫子上,散发着十足的天津学生味道。在灰绿色的年代,她经常穿的那身旧军装几乎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能说会道的她说起话来先是甜甜的一笑,然后会发出铜铃一样清脆的声音,不论到哪儿去总是声音抢先到达,说话时用的每一个单词都是那么准确、中听,不会令人反感。唱起歌来比唢呐还要悦耳,能传出好几里地远,就是路过的小鸟也会停下来等她唱完了再飞走。她性格开朗,对谁都是那样热情洋溢,从不势利眼,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才招来了不少多情的男人。明爱、暗追她的人不少,却都以单相思告终。

那年解放军“支左”部队来到农场,帮助农场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接二连三的演出使得爱唱歌的梅姑娘一下子成了农场的当红歌星,这下子追她的、爱她的人更多了,多得像蜜蜂一样,有的为她送去蜂蜜,有的要取她的花粉,也有的伤他的心、蛰了他的痛处。殊不知梅姑娘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风流女子,她是个有个性、有理想、有主张的性格倔强的姑娘,不论小伙子明送秋波,还是老爷们儿暗渡陈仓,她那巧妙的低调处理令他们无可奈何。梅姑娘始终按照自己的择偶标准像梅花一样傲然处置,等待着“山花烂漫时”的那一天。

晚会的大幕又拉开了,一曲“红梅赞”再次赢得了满堂彩。坐在前排的一名“支左”解放军军官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位梅姑娘,曲终了时台上的梅姑娘已经换上了报幕员,观众们都在等待下一个节目的出现,这位军官还在那里使劲儿的鼓掌,直到左右的观众向他送去笑声时,他才如梦初醒。他是驻扎一分场的军代表,叫红,苗正根红的红,红色“钢铁长城”的红,一米七八的大个子在宽肩膀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魁梧,长得眉清目秀、英俊潇洒,一幅黑框近视眼镜透着文职军官的温良恭俭让,一口略带陕北口音的普通话表明他是在部队多年的西北汉子。红是慕名从一场专程来到总场听这曲“红梅赞”的,姑娘的歌声打动了他,姑娘的美丽醉倒了他,姑娘的传说迷住了他。从此红和天津知青接触,向天津姑娘靠拢,向梅姑娘贴近。

当时流行一句口头禅,“吃菜要吃白菜心,对象要对解放军”,和军人结婚政治上有依靠,经济上有保证,是姑娘们求之不得的。尤其像红这样帅的大学生军官,正宗的老革命子弟、行伍家庭,听说还是军区哪个大首长的什么亲戚,这对农场的姑娘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同来的知青向梅姑娘投去羡慕的目光,劝他千万不要错过机会。和梅同一宿舍的还有三个姑娘,每当红到来时,她们都会主动找理由出去,为他们创造二人世界的机会。

可梅姑娘有她自己的准则和想法,他对所有的男人都是一样的热情,也对所有向他求爱的男人一样的低调,真让人有点捉摸不透。红的一次次求爱,换来了梅姑娘的一次次拒绝,他能看到姑娘的热情,却看不到姑娘的心。一次,红提出要和梅单独谈一谈,梅点了点头,红胜利地笑了,言谈之间,红大胆的说了句“我爱梅花,更爱你。”失控的抓住了梅的手,梅红着脸挣脱了,马上变得不愉快起来,说了句“不老实”随即推开门跑了出去。红傻乎乎地站在那里,悔恨自己的莽撞,他捉摸不定女人的心思,以为女人真的变化莫测了,他接受不了这样愿意在一起又不愿意接受爱的“考验”,承受不了这样的折磨。红再次失败地回到了一场,他朝思暮想,夜不能寐,只能在梦中和梅谈情说爱,只能在太虚幻境中享受伊甸园的乐趣。他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认为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决心坚定地走下去。

当时“支左”部队规定军人在“支左”期间是不能谈恋爱的,红的举动犯了“大忌”,惊动了部队首长,向他发出了“黄牌”警告,原因是革命军人不能和家庭出身不好的姑娘谈恋爱、更不能结婚。红苦恼了,在爱情和前途的十字路口徘徊。一边要接受姑娘不冷不热的“考验”,一边要承受政治上的压力。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冷静思考和思想斗争,红做出了一个旁人难以做到的决定——为了梅姑娘,转业。他忍着心痛、含着泪水脱掉了他心爱的的军装,战友们不理解,部队首长惋惜,他应该在部队还有更大的发展、更理想的前程……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红的举动感动了所有熟悉他的人。从此他离开了他仍然热爱着的部队,离开了他曾经工作的农场,也离开了梅姑娘。红不知道怎么接近梅,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向梅说明这一切,怎样向梅表达他的真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红在乌鲁木齐通往农场的国道上遇见了和梅同一宿舍的好友,他高兴极了,像见到了救星似的把梅的这位好友从行使的汽车上叫了下来。他向梅的朋友说明了一切,表述了他对梅的真挚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委托这位梅的朋友作他的情书邮递员,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梅的朋友身上。

梅的朋友替红解释了一切,说明了一切,多少次情书的传递,多少次真情的表白,梅终于被感动了。火辣辣的情、火辣辣的爱在两颗火辣辣的心里撞击着、燃烧着,两人终于走在了一起,爱在了一起。中秋之夜,梅的一曲“八月十五月儿明”终了,红提出:“嫁给我吧。”梅没有说话,轻轻摘掉了红的眼镜,平生第一次为男人送去了最珍贵、最甜蜜的吻,依偎在红的宽厚胸脯上幸福地笑了,红把梅紧紧地抱在怀里胜利地笑了。

红再次来到了农场,把梅接走了,从此断了那些还在梅的身上打主意的男人们的心思。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在什么地方,红和梅悄悄地结婚了,结合了,生育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真正的爱情是要付出代价的,婚姻是爱情的延续和发展。

丈夫经常出差,常年在外工作,梅就一个人支撑着家,除了疯狂的工作外,还要照顾心爱的女儿,担水劈柴全靠她。不知过了多少年,梅病倒了,刚到新疆时的艰难困苦和争强好胜使她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症。不知是那个多嘴好事的婆姨把梅得病的消息传到了梅原来工作过的农场,传来传去就走了样,说梅得的是什么“麻风病”,说来也怪,多嘴者又把这错误信息反馈给了梅,爱说爱笑的梅的脸上又挂上了多年不见的愁云。红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一次次地开导妻子,一次次地劝慰爱人:“不要为闲言碎语活着,行的正坐得端,咱啥也不怕。”红千方百计地为她寻医问药,千方百计地为她调理生活,吃惯了食堂的他学会了为妻子做各种美食,粗心的他也学会了照料和教育孩子。又当爹又当妈,又是丈夫,他无怨地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梅的病情越来越重,连下地走路都很困难了,红没有气馁,他背着梅去医院看病,他抱着梅作理疗药浴,他为梅买来了医疗器械,他为梅尝试偏方草药……。病魔把梅折磨得失去了年轻时的美貌,失去了她视为最宝贵的甜润的歌喉,也失去了她战胜病魔的勇气,他不忍心看到丈夫日渐消瘦的脸庞,不忍心看到得不到母亲分忧的女儿的辛苦,不忍心看到全家为自己所作的一切,不忍心看到自己的难堪,一向信奉唯物主义的她开始相信上天,她要超脱自己,她想到了死……

红看出了妻子的心思,紧紧地抓住梅的变形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梅,最宝贵的是生命,最幸福的是活着,记住《国际歌》里说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没有神仙皇帝,咱只能靠自己,为了治好你的病我会舍去一切,抛弃一切,但女儿不能没有母亲,我不能没有你,因为我爱你,女儿更爱你,你看,咱们有一个幸福的家,不是比什么都好吗,相信我,病会好起来的。为了我,为了咱们心爱的女儿,勇敢地活下去,好吗?……”一席话感动了梅,梅满面泪痕地望着累瘦的丈夫,两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美貌是天生的,青春是短促的,爱情是永存的。爱情是精神支柱,是动力,是力量。是爱情治愈了她俩的伤痕,是爱情扫清了她俩的障碍,是爱情克服了她俩的困难,是爱情创造了她俩的幸福。

瞧,梅站立起来了,红搀扶着梅走出来了,走出美丽的天山,走向美好的明天
2楼
土左情深 发表于:2009/12/4 16:33:00
剧中的人物与故事感动着我, 很感人的知青故事。
3楼
千帆过 发表于:2009/12/4 17:17:00
   欢迎沽上鲁人朋友。你的红梅恋再现了那时知情的生活和无处不在的政治影响,很佩服红,他那样做是需要勇气的。
4楼
莫旗知青 发表于:2009/12/4 20:23:00

天设地造腊红梅,

风雪凛冽傲枝蕾,

真情无价结连理,

举案齐眉永相随。

5楼
云游天下 发表于:2009/12/4 21:02:00
    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个赤诚的爱情。
6楼
燕山人 发表于:2009/12/4 23:37:00

生动感人

7楼
莫旗知青 发表于:2009/12/5 0:41:00
    欢迎云游天下、燕山人两位网友光临纪实文学栏目!
8楼
午夜兰馨 发表于:2009/12/5 9:17:00
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的心痛。
9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12/5 10:03:00

风雪齐迎梅盛开,

经霜经雨方自在,

红梅相恋真心爱,

战胜病魔立起来。

10楼
沽上鲁人 发表于:2009/12/8 14:20:00

 这是真实的故事,“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祝福生活中的宏和梅把爱情到永远,幸福到永远。

共1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