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们一共去了98个人,分配到三十来个生产队,每个队约三人。由于男少女多,每队是一个男知青,两个女知青。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知青们相依为命.在那暗无天日的日子里苦度光阴……
知青们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干着繁重的农活,而每一天的收入也就是几分钱.可以说连基本的吃饭都不能保证.经常是有一餐无一餐的。我们的理想与追求被湮没,被腰斩。在农村的日子里终日感到的是饥饿,感到的是无奈与无助,精神上极度的空虚。我们苦难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每到了晚上女知青的房里便传出了凄惨的悲嚎声,那种哭声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至今仍在我耳边徊想。女知青的对前途的渺茫,对亲人的思念,对生活的艰辛只有用哭声来解脱,来喧泄,来暂时抚慰自己……
男知青到了晚上就早早上了床,在床上展转反复,久久也不能入睡……有时我也与几个好友带上我心爱的笛子,来到村外的小河边,我们憧憬着未来,也谈谈我们在农村的事情。一边用笛子口琴吹奏出思乡曲,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我们大队的知青伍大成,他比较性格内向,不大与人交往,有时见面也只是点点头而已。文革时他回到长沙。由于家贫他每天不得不去推板车,干苦力挣几个小钱度日。我好几次看到他站在蔬菜堆旁,很久都不离开。我好奇地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很神秘地告诉我这是在呼吸氧气,因为蔬菜是植物可以制造氧气。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他的精神出了问题了……
后来我经常听人说他多次跑到南区粮食局吵闹,要求解决他的粮食问题,每一次都被人打出来。他又多次跑到军管会要求解决户口的问题,起结果是可想而知。在那个无法无天的时代又有什么人来管我们知青问题?后来我又听人说他天天跑到饮食店去枪人家的面吃,有时被人打得半死……
不久我便听到他死去的消息,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他服了大量的“六六六”《农药》悲惨地死去。死时年仅21岁。一个花季少年就这样的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这样绝望?为什么选择了轻生?我为他扼腕叹息……
他的死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他是以死来抗争,他是对前途的绝望,他是以死来呐喊。以死来控诉下乡运动。我一直认为:上山下乡运动是一场摧残青年的政治运动,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场闹剧。一千多万青年的下乡浪费了国家的大量金钱与人力物力,其结果是事与愿违……至今另我不解的是还有一些人对下乡运动大唱赞歌,说什么“无愿无悔”我想这些人也许是失去了良知,失去了公平正义感……
下乡运动还造成了现在的老知青弱势群体,他们的晚年的处境清苦,许多人没有养老保险,没有医疗保险,他们的后代也没有幸福的生活。我认为:由于过去的错误的政策而造成的老知青弱势群体与当今建设“和偕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政府应该对过去的上山下乡运动进行界定,与此同时也应该对老知青存在的问题给于彻底地解决。
战友之逝故可哀,
分析尚需两面来,
有悔无悔且不提,
解决现状最实在。
不清楚你说的事。
是否你以前发过什么不太合适的帖子啊?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心结从当年走到了今天,肯定还会有无法解开的部分,但我们还是应当就事论事,不要去对这个社会整体太过抱怨吧。我看发帖时注意到这一点就行了。我们这个论坛是不允许议论时政的;再就是不能针对个人进行漫骂。这在大家进来时就已经提醒过了。别的倒不会有什么限制吧。
哀'伍大成'之死,希望社会不断进步,历史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