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曾经发表了“老知青的愿望——给人大委员会的信”一文,征求了网友们的意见,现在修改如下:敬请网友们再帮助斟酌,提出宝贵意见。
从比较多的知青网站,看到了一些反映知青的问题,心中有些想法。
在全国一千七百多万当年的知青中,目前还是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上到网上来述说自己的事情,这些恐怕也都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相对而言)。而绝大多数当年小学都没有真正毕业的知青们,他们现在生活得如何呢?只有少数文章代表他们反映出了很多的困难。我看过那些文章后也是很激动的,在我知道的知青朋友中,的确有不少人在为了生活、为了看病、为了房子而挣扎在贫困中……既然我们都说“天下知青是一家”,那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起草了这一封信,不知道有没有不对的地方?不知道还应该补充些什么?不知道应该不应该发出去?所以希望得到大家的斧正与支持……
老知青的愿望——写给人大常委的信
尊敬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是1963年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的北京知识青年。97年因为身体残疾才提前退休,落户回到了北京。
根据我了解到不十分全面的情况,知道在四十年前的那个年代里,全国上山下乡到农村支援农村建设的城市知识青年就有一千七百多万人。现在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返回了原来的城市,但是因为那个年代的确耽误他们最美好的上学机会,所以他们在返城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与同代没有上山下乡的人来对比,都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没有享受到公益住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很多人又首当其冲的遭到了下岗的命运……
我们都知道;国家对军队这个群体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在战争年代,是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安全,而奉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和平年代又是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全,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所以国家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因此国家对转业和复员的官兵依然都很重视,不但关心他们的工作安排,更给予了优厚的待遇……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大批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对城市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总理都帮助了“农民工”讨回拖欠的工资;各个地方还都成立了“农民工”的维权组织;现在“农民工”也能得到了所在城市的“社保”和“医保”了……
我们相信党和国家也没有忘记一千七百多万城市知识青年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没有忘记这些知识青年,当年作为屯垦戍边的有生力量所作出的不次于戍边军队的贡献;没有忘记他们在特殊国情时期为了分担国家的困难,减少城市就业压力所作出的牺牲;我们新中国建立以来,历代领导人都根据中国的国情,特别关注国家农业的发展,因此党和国家都不会忘记当年上山下乡的城市知青是为了改变旧农村面貌,建设新农业做出的贡献。我们认为这样的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在国力允许的范围内是值得党和国家给予关注和政策倾斜的
我们支持2006年4月21日《人民政协报》上刊登的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呼吁: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在提案中以真挚的笔触写道:“……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前没有也不可能彻底解决的知青为题,有积少成多地显现出来。2008年是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在此之前,能不能系统调研,梳通理顺,彻底解决这一社会矛盾,为今天的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课题……”
在濮存昕委员执笔的这份言辞朴实、分量颇重的反映社情民意的用笺上,全国政协委员张贤亮、魏明俗、彭丽媛、敬一丹、吴雁泽、朱尔澄、冯小宁、陈昊苏等48位民盟、民建、 九三、妇联、青联、文艺、对外友好等界别的社会著名人士先后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 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解决老知青遗留问题发出疾呼:建议将这个社情民意的材料送到国家级的主管部门,请给予重视,尽早制订全面系统、有效可行的方案。
前不久,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办公室走廊的沙发上濮存昕委员又字斟句酌地告诉记者:“对老知青问题,我建议政府应搞一个系统的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把问题归类处理:哪些是能解决的,哪些是不能解决的,解决的标准又是什么,应该出台、调整什么样的新政策。我认为,要将这个问题一揽子解决好,不要再留下后遗症了。”
濮存昕说,“此类问题在春节前北京市‘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都 反映过。据我了解的情况,不只是北京,上海、天津政府信访工作收取的意见中,这类问题的比例也很高。这类问题还牵连到知青所插队地区的相关政策。所以,上访者在某省、市级政府部门得到的回复常是没有政策依据,无法解决。再加上个别工作人员态度上不够耐心,使这部分生存处在艰难中的老知青反映出较激烈的情绪。我也曾是知青,在边疆有近 8 年的经历。所以 , 我很同情他们。”濮存昕委员动情地说:“老知青问题可能是‘文革’中遗留的最后一个问题了。‘文革 ’已经过去了30 多年,我们国家今天强大富裕起来,政府应想办法使这部分年近 60岁的老知青特困群体过上高于低保水平的正常生活,争取对他们的问题来个彻底性的解决,再一次、让他们感受一下‘大快人心事’。比如,他们户口在北京、生活在北京,但却没青享受北京市的任何福利、社会保障待遇;一些工作关系在外地的老知青,每年还得回原单位被‘验明正身’领取那点退休金等。对这些情况,有关部门不应该堵门,应尽可能想办法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
为此 , 他和其他委员呼吁并建议政府应放手调查研究,为决策部门制定、出台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尽快将这部分人退休后的工资、社会保障等问题解决好。他告诉记者:“如果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我作为政协委员,很愿意去参加。”}
……
我们恳请国家的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能够关注一下这样的现实;
一, 现在,这个当年的“知青”人群已经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很多的人因为文化水平低,返城后既没有什么工资待遇比较高的工作;也没有能享受到福利分房;如今下岗后,只能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证的补助维持着比较艰辛的生活……所以,我们支持政协委员濮存昕提出的;我们国家今天强大富裕起来,政府应想办法使这部分年近 60岁的老知青特困群体过上高于低保水平的正常生活……
二, 还有一些从原单位或是外地退休后返城的知青,因为农场或是其他的县市的工资水平比较低下,回到了高消费的大城市,只能依赖儿女过着高消费的城市生活,因此他们的生活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希望能有相应的朴帖,或是统筹养老金的发放……
三, 一些从原单位退休后返城的知青,已经进入了老龄时代,身体都出现了衰退状况,却享受不到原来下乡城市的医疗保险。不但原单位的医保条件又与大城市相差太多,而且还是按转院异地治疗的比例报销,是与在原地报销比例的百分之70~80,还要亲身地往返去办理报销事宜,非常艰辛。希望在全国医疗制度改革中,首先解决这部分人的问题,既能得到所在城市的同等待遇……
现在网络技术这么发达,领取退休金与在各地的医保都实现了便利的刷卡消费,希望医改方案早日解决已经返城知青享受原城市的医保待遇。
四, 还有些留在当地,没能返回城市的知青,这批人都进入了老年期,已经无能力再通过种地来解决生活问题了。而他们的孩子可以按政策落回到城市了,可是这些人退休后却不敢回城市与孩子们团圆,原因就是一没有住房,二外地退休金少,三没有城市的医疗保证……
国家进入小康社会的前景那么美好,可是这些人将怎样地去设想自己的将来……
雪峰大哥心地善,
心系困难战友间,
挥笔疾书提建议,
三番五次修改全。
向老大哥致敬!
关于“写给人大常委的信”的几点建议:
我是当年去黑龙江兵团的知青。看过上面文章我思考很久,也想了很多。我很同意冷兄的想法,你所叙述的都是我们想说的话。为能达到预想目表,对你写的内容建议如下:
一、此信是作为给人大的一封公开信形式还是以人大或政协代表提案形式好,请斟酌。如果公开信形式,表达的内容比较直接,大家都明了,渠道通畅的话,上级领导能够很快了解情况。能否有结果,何时有回复,就说不好了。如果以人大代表或政协代表提案的方式,按程序逐级反映,时间或许长些,但是一定会有答复。然后通过代表再反馈我们。我们能了解全过程。
二、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此信的内容一定要说道理、有证据,有面上的情况,又有典型的实例。
要想获得一些证据和数据,通过书面调查征询意见是个不错方法。先提出调查提纲,设计个调查表,以问答形式征询意见,然后收集、整理汇总,分析,用数据说话。从网上调查,局限性很大。因此应该深入最下层,直接面对老知青,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再辅以实例情况说明。点面结合,数据事实结合,这样做全面、有说服力。例如网上人所说“北京市的210万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多少曾是下乡的,多少去农村、边疆的知识青年”我们说不清楚,心里没底。
我是想在明年退下来后做点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动员一些人员来做,要认真做,仔细做,比较麻烦。
三、调查征询的范围。为解决知青问题,找知青调查毫无问题。同时也要调查非知青群体,听听他们的声音,也许是不同的声音。上峰在决策一件事情时,会听取多方面意见和呼声的。就我所知,有些我们同年代的非知青人员,对于知青的活动和评价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在我们下乡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留城工作,也有去工矿企业服务行业,也有去当兵而没有下乡务农,他们中的有些人过去(当兵除外)和现在的生活境况也很窘迫,是否也要制定相应的优待政策。他们和知青唯一的差别就是知青务农,非知青做其它工作。那么什么人是知青:远离故土上山下乡是知青;留在本地区(或郊区)务农的人员,也是知青。那么远离故土在异地做其他工作的人员,和留在本地区做其他工作的人员就不算知青了。他们这些当年非务农的人员那时同样也为国家做了贡献,现在有的也很困难,也比照知青处理吗。国家政府要出台一个政策一定会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寻找平衡,照顾全面的。否则顾此失彼,会引起新的连锁反应。
所以我们调查的范围要尽量全面,准确,客观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找准问题关键所在。
四、在现有的弱势群体和贫困人群中,同时存在着曾经下乡的知青和没有下乡过的人员,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从总体上看,知青在那个年代吃的苦,受得罪比另一部分人员多些。如何区别?如何对待?得冷静下来好好分析研究。至于在贡献方面,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不好说哪些人员贡献更大更多。
五、至于如何解决?何时解决?是一个问题。目前,一定要把老知青遇到的区别与其他人员的问题的特殊性说清楚,把解决老知青问题要提出来,而后摆到议事日程上来。解决特殊性问题会比解决普遍问题可能容易些。
以上看法供参考。
望见马克心思细,
所提问题很合理,
做事真得细安排,
努力实践达目的。
这是一个工程量浩大的重要操作任务!等于是帮助政府作一项全面调查!意义重大!
真心佩服老望的精神!向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