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鸡蛋的时候
今天休息,上午去了一趟超市,想买几张购物卡,年底了嘛,用来送个亲朋好友什么的。另外,想看看有什么便宜的促销产品。逛了一圈,发现只有鸡蛋还便宜些,2.48元一斤,较自由市场大约便宜3毛钱。有十几个人在那里排队,于是也站在那里。一边等候,一边听这些大爷大娘们聊天(其实,自己也早已属于大爷之类的了)。……
“昨天电视台播了一段新闻”,身后的一位老大姐说;“开发区一个民工,40来岁,跟当头的闹了点别扭,开着一辆卡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轧死了8个人,伤了11个,连警车都被撞坏了3俩…….”。“你说,你跟当头的有意见,你拿老百姓解什么恨呀!这大年底下的,这些人招谁惹谁了?”“这非得枪毙了他不可”另一位大姐说。
“还有呢,昨天下瓦房(地名)那也叫汽车撞死了一个男孩,才18岁,刚刚上大学,寒假出来打工的第一天。回家时自行车坏了,给家里打电话说,晚会儿到家,正在路边修车呢。家里人等到很晚他也没回来,他爸爸不放心,顺着马路迎来,才发现孩子被汽车轧死了;一个小车司机酒后驾车直直地撞了过来,你说多倒霉呀。据说,撞人的司机,正准备结婚去接新娘呢。有人看见他当时就给女方打电话说,结不了婚了,撞死人了。”身后又是一片唏嘘。
“那天电视还播了一段新闻,一个在城里打工的贫困家庭,3个孩子没钱上学,让大家捐款献爱心。你说,你没钱,生那么多孩子干嘛?咱们养一个还费劲呢!让我们捐款,凭什么呀?”“是啊,你去自由市场看看,那些卖菜的外地人,总有一些大人身边站着几个个孩子,一个比一个矮,跟台阶似地。他们生这么多,也没人管,人家也养得起。”另一个大姐说。“我们这一代挺倒霉的,”又一个人接着说;“小时家里穷,人口多,三年自然灾害,挨饿。文化大革命后又上山下乡。回城后又没有好的工作,紧接着又下岗。我是66届老高中的,38岁才结婚,现在孩子才20多岁,我们老头都快70了。靠这点退休金,东西又这么贵,不计划着花,这钱哪够啊。”“我也是下过乡的,那时哪家不得走几个,我们家就去了4个……”的确,站在这里排队的,年龄都差不多,看来有知青经历的人不少。
说着,听着,快排到跟前了。鸡蛋,每个人只限买一兜,大约3斤多的样子。前面的那位大姐,买完了,还想买一兜,售货员看了看后面的我,我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售货员也就默默地为她多拿了一兜。为了俭省这1块来钱,多不易啊,也不惜礼下于人。前面刚买完的一位大哥看情景也顺势站在了我的身后,我也没有反对,后面的几位大姐也没表示异议,还继续聊着她们的路边新闻。
我想大家此时可能都这样想,我们都是同龄人,也可能曾经都是知青,天下知青是一家嘛,加个塞,多买一回,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的确,回头一望,在排起的长队中看不到一个年轻人,哪怕是一个30来岁的人,清一色的中老年。年轻人对这些是不屑一顾的,半小时乃至1个小时的排队,他们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所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嘛。只有我们这些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日近黄昏的人们仍然不断地加入到这长队中,为了节省那几毛钱……
主要是咱们大多数知青退休都是靠养老金活着.上有老.下有小.买商品房.去医院.需要大钱.到超市碰见便宜鸡蛋当然排队喽。
还有更玄的呢,一些七、八十的,路都走不稳当,为省块把钱,超市一开门,就跟大伙一起往里挤,真危险。花一半个小时,受那份累,省块把钱,真不值。但是----
百姓生活仍艰难,
精打细算省小钱,
知青一代承重负,
为国发展铺路艰。
不满才会谋发展,
历史动力在此间,
真正放开眼光去,
笑看明天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