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运动,造舆论。在那个年代,对国人来说是头等大事。且不说在校期间,在农村只是相对少一些,准确地说是更具体了。那些地富反坏右和阶级异己分子,早已名花有主。谁要是想弄个名额,怎么说也得凑点儿材料(挂牌游街戴高帽,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是司空见惯的是事)...
比如:在修大寨田工地的四周插些旗子,村里村外的树上电线杆子贴些标语,能写字的墙上用白灰浆刷上诸如‘猫冬思想要批判’等革命口号...
每当上工(既干活)休息之时,大多都得把那些倒霉分子拉出来批判!当然,最积极的要数‘头儿’了,党员干部一带头革命群众的积极性就空前的高涨。一时间,拳打脚踢,‘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毛主席万岁’等口声,此起彼伏,喊的是唏唏啦啦(出工前没怎么吃饱)。‘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只要路线对了头,革命群众有劲头’。
批判会要开,革命群众的斗私批修会也要开。每个人总得找出点儿什么毛病才行(没毛病也得想法找出点儿)不然你就会被拉出来批一痛。‘私’斗完了,接茬就得‘讲用’,讲讲自己是怎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为社会主义贡献了多少力量。当然啦,功劳归功于毛主席革命路线,至于错误,当然是刘少奇资本路线了...
楼主那可真够热闹的,我在的山西农村可没那么多事,很少批斗人,活得比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