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下半年,公社(当时的行政机关)动员青年下乡插队落户,我响应号召,报名申请到农村插队,到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说起我报名申请还有一个插曲,我的中学班主任老师报名要求下乡(我的老师大概也只有20多岁吧,其他的就不展开讲了),被我知道后,我串联了几个要好的同学,跑到公社精简安置办公室,找到负责人说自己要求下乡插队,因为我们是在校学生,按政策不是下乡上山动员对象,公社管委会主任对我们做思想工作,让我们安心在校学习,待毕业后再去.当时,我父亲因公出差病故,家庭发生突变,母亲也不让我去农村,要我好好在校学习,但,我革命意志坚定,我认为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锻炼,可以继续学习,而且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有什么不好?,对大家和母亲的劝阻,根本听不进去.因为我们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公社管委会终于批准我们5位学生去郊区农村插队落户,安置在龙湾公社金岙大队(当时整个大队12个小队共接收安置80名下乡青年).
当年,温州郊区农村是人多地少,经济品种只有水稻,生产和生活水平都较落后贫困的状况,国家(计划经济时代)为安置下乡青年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修造建(有的是祠堂改建)几幢宿舍,厕所就是建在门外的生产队茅坑,女生宿舍配马桶.为下乡青年发放生活费和生产农具,建立下乡青年集体户,成立下乡青年管理委员会(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