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家里的藏书也已是几千册了。但自己却没有了当年那求知若渴的那一股子劲儿,好多书买来就一直放在架上未曾翻过。老大不努力,少壮图伤悲。唉,人呐---”
和楼主有同样的感受:那时候能有书读真是莫大的享受,现在书很多了却没有了那时的如饥似渴的心情。
以下是引用田园在2008-10-20 15:49:42的发言:
没有书的日子太难熬啊,想当年我们户里也是只有马列的书,一个同学从家里拿来了一本没头没尾的《红楼梦》,大家如获至宝,还要偷偷的看,当时那可是“黄书”啊!问好朋友!
“书荒”对于当年的知识青年来说,简直比其他很多政治上的高压还让人受不了!
楼主刚刚下乡就能拿到每月18元的工资啊?真令我们这些插队的羡慕。记得我们累死累活干了一年,到年终分配的时候,每个工毛把钱的分值,扣除口粮和柴草,能拿到几十块钱就是万幸,假如平时稍微偷点懒耍点滑,“超支”就是必然的命运了。
我还是插队8年回城后的第一个月才拿到18块钱的工资(因为本人是67届初中,如果是高中的工资 是22块,比我们高4块钱)。
同是老知青,插场(农场)、兵团、插队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