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酒
当年在农村,由于糯谷产量不高,农田有限,队里种植的糯谷基本上只能满足乡亲们过年过节的需求。秋后分粮时,原则上按人均二十斤分配糯谷。五保户可以自报需要量,算是特殊照顾。
我不是五保户,但知青点只剩我一人,也被列为照顾范围。队长让我报数量时,我冲口而出:“一百斤。”
“一百斤?”保管员世枚怔怔地盯着我,其他人也瞪大了眼睛,以为听错了。他们很清楚,我全年口粮加上工分抢的粮食总共不到四百斤,一下就要了近三分之一的糯谷,来年怎么过?面对大伙诧异的目光,我又重报了一次:“一百斤!”队长张了张嘴欲言又止,默默摇摇头一边登记一边让世枚称给我。
事实上,我也并不是不晓得来年会发生的粮食危机,只是再计划那三百多斤毛谷无论如何也不够吃,便有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的心理,先饱饱口福再说,因为我自幼就太喜欢吃甜酒了。
小孔来访,高兴之余首先想到一定要做甜酒款待他。这也是当时能够拿得出来的好东西了。此外,我也很想在挚友面前露一手,让他瞧瞧我做甜酒的本领。
做甜酒的东西很齐备:炊具——为蒸甜酒特意在邻队的盆桶匠处定制的小木甑子;糯谷——朋友来前就已经打成了糯米;甜酒粬——春节回家过年就从贵阳买了回来。应该强调的是,甜酒粬是决定甜酒成败的关键。而当时我从贵阳带回的是驰名全省的“湄潭甜酒粬”,质量绝对可靠,而且价廉物美,仅六分钱一包。一包酒粬冬天可酿五斤糯米,夏天做五斤甜酒则只需半包酒粬。每年探亲回来,甜酒粬都是我送给乡亲们最好的礼物。
挚友目睹了我做甜酒的全过程。
泡米,蒸糯米饭,轻车熟路,易如反掌。我一边操作,一边向小孔介绍我学做甜酒的“光荣历史”。
说起做甜酒,得感谢我的母亲。不知因为我是长子,过年前总是跟着她忙前忙后准备食品,还是她断定我会早早离家独闯社会自立生活,她很早就放手让我学做家务,做甜酒只是其中一例。
母亲说,讲十遍不如做一遍。要我亲自动手,她只站在旁边监督指导,让我记住了做甜酒的全部要领。
分水——将刚出甑的糯米饭倒入盆中,稍凉一些后一边浇水一边搅拌,使沾在一起的饭粒分开,为下一道工序作准备。
拌酒粬——要领是分水时必须掌握好糯米饭的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酒粬里的酵母,过低则无法发酵。温度介于两者之间最好,即在糯米饭既不烫手也不过凉时加入适量酒粬搅拌均匀,然后将其轻轻压实,在中间弄出个小窝,表面上再撒少许酒粬,盖上盖子即可。
发酵——是最后一道关键的工序,要点是保温。夏天气温高,保温不成问题;冬天气温低比较麻烦,如果温度不保,便会前功尽弃。此外,发酵的时间也不能马虎。如果时间过长不把酿甜酒的器皿取出来,就会“烧缸”。即甜酒变老变辣无法食用。
说到这里,我从床下拖出一只米箩,放了些稻草垫在里面,然后把盛甜酒的面盆放进去,上面再盖件旧棉袄,随手将米箩推进床下。
晚上,我对小孔谈起了困难时期有关甜酒的往事。
一九六零年春节,当局发的票证中每户有一张小吃餐券。凭此餐券,可到小吃店里就餐:碗儿糕、米粉、面条、糖包子等等,其实就是早些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早点,只能任选一样。当然,还得花一、二两粮票和几分到一角多钱。母亲把餐券、钱和粮票给了我。我到大众饭店对面的甜酒粑店里花了六分钱一两粮票吃了一碗甜酒粑。那简直就是无与伦比的美餐啊!
小孔叹息道:“那个年代,能够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亏你拿到餐券就选了甜酒粑,你对甜酒的确是情有独钟啊!”
“确实如此!那时我就想,哪天我可以守着一大盆甜酒,想吃就吃该有多好啊!”
“怪不得你不管不顾一下就要了一百斤糯谷,这下称心了吧?”
“哈哈哈。”
“欸?筱君她俩在这里时你们做过甜酒吗?”
“没有没有,那时想做也没条件。一没糯米,二没行头。不过说起甜酒,我们倒是吃过一次,我几乎在她俩面前出了洋相,只是她们不知道罢了。”
接着我就把经过告诉了挚友。
去年房东送给我们一碗甜酒,筱君她们特意舂了点米面煮甜酒粑。那天天气很冷没有出工,我独自上山砍柴回来,又冷又饿。一进厨房,她俩就递过来一碗刚刚煮好的甜酒粑,我接过来就吃。可能是口腔已经冻麻木,喝了两调羹甜酒水还没缓过来,那块糯米粑到了嘴里胡乱嚼了几下竟然没品出滋味,喉咙里仿佛伸出只手就把它往里拽。它一到喉部就烫得我后悔不迭,想吐又吐不出,只得强行咽下。那简直就像一块火炭从喉管一直往下烫到胃里,难受极了。
我赶紧放下碗,到水缸边舀了勺冷水喝下去,半晌才缓过劲来。还好刚才的的狼狈相她俩没看见,否则真是丢脸。
甜酒做好后,兄弟俩一人一把调羹,直接从盆里舀着吃。那个甜啊,甜透心底了。
一边吃一边聊,我又对小孔讲起了童年的往事。
听母亲讲,我打小就特爱吃甜酒。一九五四年夏天我还不满四岁,那时我家住富水中路圆通巷。当时母亲和奶妈在厨房有事,我午睡起来不知怎的竟然摸到了家里的甜酒缸边,抓起里面的调羹就舀甜酒往嘴里送,弄得整个衣襟前都是甜酒酿。之后摇摇摆摆走到院子里,满面通红哈哈哈傻笑。
院里的邻居忍俊不禁:“快看快看!小平吃醉了!小酒疯子来了!”母亲和奶妈闻讯大惊,从厨房冲出来抱我回去……
其实,我的一百斤糯谷并没有全部吃完。最终大部分都被我拿去和大塘小学的公办老师换成粮票了。甜酒再好吃,也替代不了一日三餐啊。而不管外出还是回家,没有粮票寸步难行!
2011-12-8
坐沙发,首席欣赏,爽!
老兄还会用糯米酿甜酒,真有两下子。“甜酒”我头一回听说,更没喝过,不知道嘛味儿。
“甜酒”是我国南方广大地区群众喜爱的一种糯米酿制的食品,各地对这种食品的叫法不一,有的地方叫“酒糟”等,一般是将“甜酒”(酒糟)拿来煮鸡蛋、汤圆、桂圆肉等等,来做早餐和滋补品,一些地区的妇女生孩子是必须要吃“甜酒”煮鸡蛋。就连嫁女也要煮“甜酒”鸡蛋给接亲的人吃。吃“甜酒”食品是汁渣一同使用的,没有单纯喝汁的。吃到嘴里甜甜酸酸。
我在南方居住一辈子了,见过别人酿制甜酒,但是自己从未实践过,感谢楼主的介绍使我也学了一招。
这里甜酒,南方叫酒酿,用糯米酿成的米酒。
楼主自小爱甜酒,
分到糯米拼命留,
来客示范酿造事,
相关故事说不够。
坐沙发,首席欣赏,爽!
老兄还会用糯米酿甜酒,真有两下子。“甜酒”我头一回听说,更没喝过,不知道嘛味儿。
谢谢伯江兄弟!昨天发帖后因为有事离开了,迟复为歉。
关于甜酒,枪神朋友已经介绍得很清楚了,非常感谢他!
补充一点,由于甜酒是酒酿(汁)酒糟一起食用,所以我们都称之为“吃”甜酒而不是“喝”甜酒。南方妇女生孩子(坐月子)时必须吃用甜酒煮的鸡蛋,既可滋补身体,还有刺激乳腺分泌母乳的功效。
我婚后与妻子(也是贵阳知青)在远离父母的县城工作,儿子出生时我做甜酒的本领派上了大用场。除此之外,我师弟(上海知青)的妻子坐月子时也是我帮他们做的甜酒。呵呵,扯远了,打住。我想说的是,知青经历的那些锤炼、学到的生活技能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艺多不压身嘛!您说呢?
“甜酒”是我国南方广大地区群众喜爱的一种糯米酿制的食品,各地对这种食品的叫法不一,有的地方叫“酒糟”等,一般是将“甜酒”(酒糟)拿来煮鸡蛋、汤圆、桂圆肉等等,来做早餐和滋补品,一些地区的妇女生孩子是必须要吃“甜酒”煮鸡蛋。就连嫁女也要煮“甜酒”鸡蛋给接亲的人吃。吃“甜酒”食品是汁渣一同使用的,没有单纯喝汁的。吃到嘴里甜甜酸酸。
我在南方居住一辈子了,见过别人酿制甜酒,但是自己从未实践过,感谢楼主的介绍使我也学了一招。
枪神您好!久违了!谢谢您的详细介绍!紧握您的手!
谢谢山光水色老兄!由于不知道南北对这种食品称呼的差异,所以拙作没有对此详细说明。多亏枪神朋友和你老兄及时补充,谢谢你们!在这里和大家相聚,真的是缘分,谢谢大家!谢谢中知网!
福建省是鱼米之乡,许多农民家庭都自己酿酒。富裕人家每年酿一大缸,埋在地下,过年时启封五年前酿的那缸;贫穷人家也每年酿一缸酒,当年酿、来年喝。我特别喜欢农民自己酿的红米酒,那是真正的粮食酒,不仅好喝、还有营养。
下乡第二年,我分到了自己的口粮,800斤稻谷,还有杂粮。个人吃是足够有余。心血来潮,我也学当地农民,决定酿一缸酒,专门向农民请教了酿酒的方法,买了一口缸,讨了红酒曲,用了50斤大米。造酒的过程实际很简单,40天就能出酒。
我们知青点有八位同学,我是唯一自己酿酒者。到了20多天,有同学就提议要尝尝,打开酒缸,酒香气扑鼻,同学们尝了后都说行了。结果,我这一缸80斤酒还不足两个月就全报销了。剩下酒糟被我们用来淹芥菜了。
这也是我平生唯一的一次酿酒经历,至今回想起红米酒的香味,就会钩起谗虫。如今酒厂越来越多,酒场也越来越多,有些人经常就象泡在酒缸里一样,我也经常为喝酒而烦恼,编各种理由躲酒,但还是念念不忘红米酒。有机会到南方,我还想痛痛快快地喝它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