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2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磨砺人生之五——柳暗花明

1楼
老猫 发表于:2008/11/8 13:39:00
 

五、柳暗花明
  
  由于前面所说的清队材料的原因,一九七○年春节回来后,被公社调到水利总指挥部担任宣传工作,每月补助五元钱,三十斤粮,这样生产队分的粮食就省了下来。工作环境的变化使自己的思想也得到了一个缓冲,逐渐地从痛苦之中解脱出来。
  宣传部门就我一人,集采访、编辑、刻印、发行于一身,每周出版一期《战山河》小报,红色报头是从毛主席诗词中选的战山河三个字。文章的正文是黑色的钢版体小字,文章排列犬齿交错毫不呆板。文章的标题用楷行隶不同的字体,并且用蓝、绿等不同颜色的油墨。虽然颜色不同但不是套版的,是一滚子直接印出来的。
  可能你会觉得很奇怪,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报头部分用红色油墨、标题部分用所需的各种颜色的油墨涂好,再用适当大小的油光纸复盖。然后上到油印机上,这样一滚子,彩色的报纸就诞生了,比套版的效果还好。可惜没有保存下来,现在也可成为文革时期的重要文物了。
  由于笔杆子属于指挥部的干部,就得按照当时的规矩实行“三同”:“即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吃饭在民工食堂,春夏一般是玉米面窝窝头,有时掺和着地瓜面;秋冬天天是地瓜和玉米面稀饭。菜就是咸菜或者大锅熬的萝卜白菜,缺油可不少盐。住的是集体宿舍,在农舍的地下铺上稻草,周围用砖或石头一挡,上面铺上铺盖,一铺挨着一铺像摆着的咸鱼干。在到各连队采访和散发战报的时候,就和民工一直劳动,学习劳动的技能。到石工连,就学习打炮眼,开始没人敢给我把钎子,连长就亲自上阵,着实挨过我几锤。到最后,抡起来还真像个样子了。到瓦工连,就学习浆砌干渠。由于用的不规则的石块,砌着一块还得用眼端量下一块,然后用锤子稍微敲一下,让它能够严丝合缝。过不多久也能够像个瓦工那样工作了。还经常和测量班下去测量,帮助计算图纸。还设计过干渠的涵洞,画出图纸让工人们去施工。所修建的平塘有我书写的碑记……。在我生活和劳动过的那片土地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念。
  在完成工作之余,就练习书法。由于是做宣传工作,也就不是不务正业了,而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了。因而后来有人说,你在公社的那段时间,练字的墨汁得用缸盛,用的纸(指的是1K的纸)摞起来有你的人高了。说实在的,还真为我的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后,由于老会计回村,我接任了总指挥部的会计一职,这样一干又是四年。


2楼
槐乡 发表于:2008/11/8 16:37:00

猫兄是宣传部门的笔杆子,虽然也是“三同”,那也好多了,只是偶尔的同劳动吧?大部分时间还是“写”吧?天生我才必有用!佩服!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冷渊道人 发表于:2008/11/8 18:00:00
那个“战山河”的碑记还在吧,它应该是文物了。
4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8/11/8 20:52:00
勤学苦练是本份,
得到技艺才真能,
楼主实践不怕难,
努力终得硕果盈。
5楼
莫旗知青 发表于:2008/11/9 0:15:00
      楼主是多面手,什么都会干哪。真正的“知识青年。”
6楼
老猫 发表于:2008/11/9 16:17:00
以下是引用槐乡在2008-11-8 16:37:58的发言:

猫兄是宣传部门的笔杆子,虽然也是“三同”,那也好多了,只是偶尔的同劳动吧?大部分时间还是“写”吧?天生我才必有用!佩服!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也是逃避繁重的体重劳动的唯一方法吧。

7楼
老猫 发表于:2008/11/9 16:19:00
以下是引用冷渊道人在2008-11-8 18:00:51的发言:
那个“战山河”的碑记还在吧,它应该是文物了。


是的,还在的啊。

8楼
老猫 发表于:2008/11/9 16:20:00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08-11-8 20:52:17的发言:
勤学苦练是本份,
得到技艺才真能,
楼主实践不怕难,
努力终得硕果盈。



哈哈,龙管夸奖了啊。

9楼
老猫 发表于:2008/11/9 16:21:00
以下是引用莫旗知青在2008-11-9 0:15:04的发言:
      楼主是多面手,什么都会干哪。真正的“知识青年。”



莫管,被逼无奈啊,还想体力劳动,就得向脑力劳动发展啊。

10楼
永远的胡杨林 发表于:2008/11/10 21:09:00
顶!
共2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71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