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8年开始的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牵动千千万万人的心,几呼家家户户都有子女,亲朋好友离开家,到农村,边疆开始新生活.先不说我们下乡的生活,先说家里为每一个孩子都操碎了心,那时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但还是把能给的都给了我们,生怕我们受委屈,生活不了.那时写封信要等好多天才能收到,母亲每天都定时在门口迎着邮递员,盼着儿子来信,常常是失望而归.由其是到春节前,有点好吃的都要留起来,等我探亲回来吃.这么多年都是那么操心,你们说是不是很辛苦.
时光如梭,一晃快四十年了,孩子们都大了,结婚了,生子了,我们也要老了,打开记忆的大门,往事历历在目,由其下乡那些年,酸甜苦辣味味具全.拙文一篇,抛砖引玉,望大家指教.
1968年6月28日,天津第一批下乡到内蒙布特哈旗的800多名青年学生,蹬上北去的专列,送行的家人,同学人山人海,依依不舍,很多人都哭了,在喧闹声中,列车缓缓启动了。
火车开出十几分钟,同学们才止住哭声,随后又是十多分钟的沉寂。逐渐同学们开始聊了起来,原来我们学校共有十八人,有的都不认识,由于我校男女分班,有初中的,还有高中的,只有六个男生,其余都是女生。那时火车时速慢,也总停车,而且绕道哈尔滨,所以到三十号才到扎兰屯。
扎兰屯原来是个镇,布特哈旗所在地,也是大兴安岭南第一重镇,呼伦贝尔盟的八大站都设在扎兰屯,我们就被安排住在百货站的会议室。
扎兰屯的地理位置在雅鲁河畔,东边西边都有山,尤其夏天,风景还不错,原先没爬过山,第二天我们选择了爬山,火车站东边的山不太高,也就一百多米,采石场把山劈去一少半,我们从侧方爬了上去,好家伙山连山,没尽头。我们在山上找了些白石头,摆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八个大字,尽兴而回。
七月一日,一辆大卡车,把我们送到一百多里的太平川公社,生产队的马车已等在那里,马车拉着我们三男六女和行李,到了生产队知青点,开始了知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