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二十八

1楼
昆仑山主 发表于:2013/1/25 9:52:00
 

《难以忘却的岁月》之二十八

 

老知青的困惑

 

1970年我回到了黄圩子,这时知青们的生活状况已不同于六年前了,集体劳动、集体生活的场面见不到了,欢乐的歌声、笑声听不到了。知青们走的走,结婚的结婚,并且有了知青的后代。昔日的革命激情已荡然无存,大家对回城和前途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几年来的努力使我们不但没改变了农村,反而让农村改变了我们,甚至有些“淄博青年”变成了地道的当地人。

为了生活,女知青成了名副其实的农家主妇,也学会了摊煎饼,尽管手艺有些生疏总还可以吃。安春田、崔敬义还置办了小驴车,和社员们一道外出跑运输,为盖屋的人家拉石头。这是力气活,天不亮就动身去几十里外的石窝装石头。买石头是有窍门的,要挑那有角有棱有面的,这样的石头匠人们垒墙好使,也好出手。无论多大的石头都是自搬自卸,一平车能装到两三千斤,上山下坡的踩不好就容易出危险。我们二队有个叫“胡闹”的社员,就因车子翻了把腿砸断了,幸好人多,别人把石头卸掉,用车把他送到医院。腿治好后,走路一瘸一拐的,落了个终身残疾。“胡闹”是原二队粗腿队长的大儿子,他伤着腿后,大家都说他真的胡闹了。

粗腿队长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胡闹”,二儿子叫“结实”,三儿子叫“牢靠”。当地人五花八门地给孩子起名,叫什么的也有。很多人以器物为名,有叫“板头”的,有叫“斧头”的,有叫“屯子”的,还有叫“折子”的,也有叫“大车”、“碾盘”、“粮食”的。二队还有个叫“油壶的,他能说会道,嘴象抹了油一般,下乡后不久,“油壶”就当兵走了。最有趣的是我们二队黄敬宽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大闺女”,一个叫“小媳妇”,他俩是“廷”字辈,他又给“大闺女”起名“廷俊”,“小媳妇”取名“廷美”。有人跟他开玩笑连起来叫,就是大闺女挺俊,小媳妇挺美。说来也巧,“大闺女”俊得长了一对疤瘌眼,“小媳妇”美得落了一双眼疤瘌。

女孩名通称“妭”,“妭”字从字典的字义上看是美丽的妇人,这倒很有象征性。可有些女孩的名字也是很随意的,如“小等”、“小随”,有叫“线”、“花瓶”的,还有叫“扣子”的,大家开玩笑问,你是什么扣子啊?闺女不好意思地说:

“俺爹说俺是大摁扣。”

打那以后人们就叫她“大摁扣”了。

现在农村人跟着城里人学,给孩子起名文雅多了。乡下人说,我们总是赶不上城里人的步伐。城里人用卫生纸擦屁股时我们用的是破旧纸、书页子,当我们使上卫生纸时,城里人又进了一步,已用上擦嘴的纸了。

那时的知青生活都很贫困,不像现在的市场经济容易谋生。为了生活有的知青干起了爆大米花的行当。买个二手爆花机需六十来元,那时能买起旧爆花机的寥寥无几。用小车推着机子走街串巷,在街头巷尾打个场子,木风箱咕哒咕哒的把小炉子烧地旺旺的,引得大人小孩围了一圈,一炮一毛钱,这个递粮食那个递钱的,忙得泪一把汗一把的,让人心动。怎么还泪一把呢?是因为那时买不到好炭,小炉子弄不好就熄火,得歪着头吹气点炉子,两眼被烟呛得直流泪。

黄圩子没结婚的知青就剩下了四个光棍。一是李树亮:在淄博白杨河电厂招工时回到了淄博,后转到张店区政府,成了黄圩子四十五个知青中唯一的公务员。他乳名叫“狗子”,是李大娘怕他不长命而给他起了个让人嫌的名字,知青们大都喊他“狗子”而很少喊他树亮。现在都已退休在家有了外孙了,大家有时还亲切地叫他“狗子”。

二是韩其训:人们称他“韩赖子”。说他赖,其实他一点也不赖,人极聪明,有自学修理手表的本事,曾在郯城大集上摆摊修表,开创了郯城修表行业之先。他下乡时年龄小,是个调皮鬼,曾跟他队里的“神偷”倪老头学了一手夜里摸鸡不叫的本事。如果夜里想偷谁家的鸡,保准手到擒来。我们曾多次问他这其中的窍门,他笑而不答,说是门规不能外传。这是他用了几盒烟才学来的本事,谁要想学得拿烟来。

农村的晚上很无聊,我们是以“侃大山”渡过的。有次侃着侃着就侃到他摸鸡的本领,我们要他露一手,于是就瞄准了伊树钱家的鸡。伊树钱也是“知青”,伊大爷以姓的谐音给他起了个象征巨大财富的“一树钱”的名字,他弟弟叫“一树果”,兄弟俩可谓财物俱全。大家却反其道而叫之,都称他“一毛钱”,与“一树钱”形成巨大反差。真是人如其名,伊树钱很会打点生活,是把过日子的好手。他宿舍隔着一条水渠就是大田,他年年喂很多的鸡,能把鸡从小就训练的天天飞到大田里去,傍晚那鸡再张开翅膀飞回来。鸡在大田里吃的又胖又肥又干净,下蛋也多,还不易生瘟。可也怪了,别人家的鸡撵也撵不到村外去,撵到村头的桥边就往回跑,死也不过桥,有时人还没到家,鸡早跑回院子里了。看来鸡鸭狗猪都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也像人一样。要想有突破,有改变,首先得突破其活动范围,扩大其活动空间。

我们等伊树钱两口子入睡后,“赖子”和“狗子”出动了,不大会儿两人提着三只老母鸡回来了。他们是把鸡头别在鸡翅膀底下,让鸡无法喘息,自然就叫不出声了。这三只鸡折腾了我们一宿,偷人家的东西吃,总是觉得心虚。第二天早晨我们还在蒙头大睡时,就听到门外乱哄哄的,是伊树钱找上门来了。他是发现了我们泼出去的洗鸡水里有鸡绒毛,断定是我们干的。见我们装睡不起,周边围观的农户也笑而不言,“一毛钱”是个老实人,知道是我们吃了他的鸡,也拿我们没办法。

那时我们馋急了的时候,也容易做一些偷瓜摸枣的事。有次见隔壁劳动大学菜园里,条条翠绿的黄瓜挂在秧架上随风摇摆,可口诱人,一个个红彤彤的西红柿把枝条拽的弯弯的,招人眼馋。几个人商量到晚上动手,每人带了个布袋子想狠狠地捞一把。近半夜时,我们悄悄地翻墙而过,蹑手蹑脚来到菜园边,还没来得及伸手,就听到附近大狼狗恐怖的吼叫声,几个人顾不上摘柿子赶紧往墙边奔去,幸亏我蹲在墙上守候,手忙脚乱地把一个个拉过墙头,这时两只狮子般大的狼狗已窜至墙下,冲着墙头狂叫,吓得我心里扑通扑通乱跳。

怎么办?常言说“贼不走空”,不能空手而归,于是我们又转向一队的土豆地……

1972年的招工中韩其训去了枣庄煤矿,至今仍生活在枣庄。

第三个是王东成:他个子不高,年龄稍大,自幼患气管炎影响了发育,犯病时佝偻着身子喘不开气,所以大家称他“王老头”,后来病退回到淄博,安排在加油站工作,家人帮他找了个外地的农村老婆。我回淄博见过他一次,他领着个三、四岁的女孩,见他反应迟钝精神疲惫,又答非所问,好像脑子受了刺激,与在郯城时判若两人,几年后有人说他已病逝,他也是我怀念的一位知青弟兄。

我当时最惨,两手空空地从米庄回来,幸亏村里发了救济粮,从粮所领回的全是地瓜干,我和李树亮是光棍,合在一起吃饭,顿顿清水煮瓜干、瓜干煮清水,吃一两天还凑合,时间一长李树亮就撑不住了,便到处打游击去了,我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总算又熬到第二批救济粮,这次领到的全是小米,我们又开始上顿小米饭、下顿饭小米的生活。

正值吃小米饭时,佃秀来了,别看她人瘦小,每次能吃两大碗小米饭。因为是穷人出身,她不在乎吃什么,也不在乎我穷,对我没有额外要求,只有顺从。她没有月光下的浪漫,没有那含情脉脉的眼神,也没有热烈地拥抱,只有庄稼人的实在。初次见她,是在米庄她姥姥家门口,她正在门外的一个石台子上给姥姥洗衣服,没肥皂、没洗衣粉,那黑乎乎的衣物只能用手使劲揉,她抬头好奇的瞅着我,眼神像是会说话,我眼前竟是一个俊俏的少女。从那时起我就把她当小女孩待,直到结婚多年我还有这种感觉,我必须给她呵护,尽到我的责任。随着多年的考验,也使我逐步体会到,她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伴侣。人老了更感到伴侣的重要,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么,岁月越长体会地就越深刻。

时间不长,佃秀又来了,见她面黄肌瘦的,还伴有胃疼,那时我正自学针灸,她胃疼一犯我就用针灸给她治疗。在内关、中脘、足三里三个穴位下针,足三里斜刺,下针要重,运针幅度要大,针灸对她的胃疼还是很见效,通过针灸,她的胃痛得到了有效控制。我还时常为社员们针治胃病、咳嗽、感冒头疼的。我见佃秀身体弱,便带她去县医院找了位老中医给她开了几副中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身体逐渐恢复了正常。她说身体不好的原因是在“特殊情况”期间在生产队干活喝了凉水造成的。

佃秀姊妹五人,她排行老二,姊妹一多家中就贫,她家一直过着吃上顿无下顿的日子。初见她时,见她穿着用床单布做的裤褂,污渍已把布面染成了灰色。尽管人穿着简朴,骨子里却透着一股灵秀之气。直到结婚后,她还保留着少时的讨饭习惯,有时外出总爱找那墙旮旯蹲着。这使我想象着她衣着单薄、手拿打狗棒专找那墙旮旯挡风避雨,遇到危险也相对安全,只面对前方就行。我想各行有各行的道,为官的有那为官之道,乞丐也有乞丐的生存窍门。身份不同,习惯也各异。

儿时见有些老头,能把一个咸鸭蛋喝几次酒、吃几顿饭。他们在咸鸭蛋的一端开一个小小的洞,用竹制的耳抠般大的小铲子,一点一点地往外取,把里面的东西吃完了蛋壳还不舍得扔,这是城里老头的生活习惯。还见有些老头去酒店打上二两酒,买一把花生米或一块豆腐乳,把小锡壶的酒先倒满一牛眼盅,用火柴把酒盅的酒点着,蓝蓝的火苗徐徐燃烧,他手把酒壶在火上慢慢地转动,直到需要的温度后,把酒盅的火吹灭,剩酒掺在酒壶里,再从酒壶一杯一杯往酒盅倒,滋滋润润地品着,嘴里还不时地发出咂酒的响声,那悠闲自得、慢条斯理的样子让人看了心里发酸。

农村老汉和城里老头的习惯就大不一样了。在农村时见那爱喝酒的老汉,怀揣小酒瓶,到代销店里打上二两酒,手里拿着个干辣椒,走不到家就馋得把酒喝光了。有人问:大叔!拿辣椒干啥?他说“酒不够辣来凑”。还见老汉们在代销店里蹲在墙根处聊天,有的忍不住那酒香的诱惑,随即让店员记个账打上二两酒,再让店员给他几个盐粒当酒肴,就着盐粒三两口就把酒喝下肚,然后捂着嘴不说话。大家知道他怕酒气跑了,就故意“大爷、大爷地逗他说话,他实在憋不住了嚷道:

“小东西们,让我二两酒跑了一半。”

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就是不同的生活习惯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城里老头酸溜溜的行事小气,农村老汉不拘小节幽默滑稽,都给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和记忆。

2楼
塔松 发表于:2013/1/26 8:27:00
      处在不同的环境,各有各的活法,生活总是要继续。
3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13/1/26 9:21:00

知青渐自各散去,

融入乡间民众里,

楼主爱妻家中贫,

城乡喝酒常有异。

4楼
千帆过 发表于:2013/1/26 21:23:00
   楼主和佃秀虽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却有相濡以沫的温馨,是艰难岁月培育了这份情,因而尤为珍贵。
5楼
昆仑山主 发表于:2013/1/29 11:04:00

    “处在不同的环境,各有各的活法,生活总是要继续。”

 

     感谢塔松版主评论。

    多年的农村生活,使我们萌生了很多生活的感慨和人生感悟!

6楼
昆仑山主 发表于:2013/1/29 11:06:00
 

“知青渐自各散去,

 融入乡间民众里,

 楼主爱妻家中贫,

 城乡喝酒常有异。”

 

 

 感谢龙版主的诗评,祝你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7楼
昆仑山主 发表于:2013/1/29 11:13:00

  “楼主和佃秀虽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却有相濡以沫的温馨,是艰难岁月培育了这份情,因而尤为珍贵。 ”

 

    因为我的身世才找了一位农村妻子,就是这位农村妻子在后来的市场经济中帮我做了一番事业,我真的很感激她,我也很珍惜这位农村妻子的感情,更感激她对家庭的付出。

    感谢千版主, 问好!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90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