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春节往事——病退返城 人生拐点

1楼
沙海归舟 发表于:2013/2/9 9:45:00
 

病退返城再就业 人生拐点 难忘春节


      1979年春节,于“国”于“家”都很不寻常。国有大事: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举世瞩目;家有“喜事”:四个月前,女儿诞生。我和妻“二人世界添丁”,初享天伦之乐,体验到“上有老、下有小”与往年大不一样的过节氛围。

      转眼春节探亲假到期,“挈妇将雏”,离津北返。故乡虽好,关外才是“我的小家”。

      妻产后无奶。当时新生儿的奶粉凭票限量供应,而我女儿户口落在内蒙,没有资格在津领奶粉票。嗷嗷待哺的婴儿,返程列车上只能靠代乳粉充饥。一路上,我数次将装着代乳粉糊糊的小奶锅探进列车茶炉的灶火眼儿里熬煮加热,根本顾不得炉灰飞扬洒落。至今闭上眼睛想到这一幕,还为襁褓中的女儿生不逢时营养缺失而心酸。隆冬傍晚,到站下车。进家门如进冰窖。赶紧升炉子、暖屋子。妻子勤快,撂下行李,就趁烟筒烧得通红、室温较高时,为孩子洗澡。由于忽冷忽热,幼女感冒发烧,结果一家人深夜上镇医院看急诊,打针退烧。孩子幼小,不适应关外严寒气候,自此感冒不断,落下一入冬就咳喘的病根。

      世事难料。仅过了四个月,知青命运大转机,病退回城风起云涌。也许“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我和妻反复合计,机不可失!为了我们自己的后半生,更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着想,当机立断,甘冒风险,忍痛辞职,抢搭回城这班车!

      妻子幸运,办病退获准(并非一帆风顺,第一份批件未曾到手,居然“中途丢失”,赶紧重新补办),女儿随迁回津;而我和一批知友(几乎与我妻子同期)递交的病退申请,却意外“卡壳”,迟迟未见批复(后来隐约听说,我与妻子下乡前“户口不属于同一个区”, 而各区审批宽严不一);回城之路受阻,我和妻子女儿天各一方“两地分居”,人为地成了“城乡两半户”。自酿苦酒自己喝,怨不得别人。从此整日郁闷焦躁惶惶然,无可奈何至极。


		
2楼
沙海归舟 发表于:2013/2/9 9:51:00
   时光荏苒,度日如年。又过了四个多月。1980年春节,我怀着内疚自责的复杂心情回津,与妻女、父母短暂团聚。心事重重刚返回内蒙,就接到家里来的急电:“(知青返城)准迁证已批下”。寥寥几字,不啻石破天惊!我惊喜欲狂,归心似箭,赶紧收拾行装、处理家当。如此行色匆匆,居然还想到了为回津后小家建设“备料筹材”,托在木材公司工作的房东帮忙“批指标”,买了一根水曲柳原木,联系电锯加工成板材,还有一些浸透昔日汗水的农具——铁锨头、镰刀等,也舍不得丢弃,随其他物品一并“打慢件”托运回家。仓促拔根、紧急撤退之际,脑海中猛然闪过诗圣杜甫的两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放歌纵酒”?我等获准回城,着实庆幸,但还不至于如此张扬吧?“顺心之时宜低调”,毕竟还有许多插友同伴留守边陲,总要照顾一下人家的感受。“青春作伴好还乡”?年届而立的我们,人虽可重返故土,却早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还敢再奢望“青春作伴”吗?“青春啊,青春,美丽的时光,比那彩霞还要鲜艳,比那玫瑰更加芬芳”,“青春啊青春,壮丽的时光,比那宝石还要灿烂,比那珍珠更加辉煌”,电视剧《有一个青年》这首插曲,歌颂青春,唱得一点儿不错。然而,“我们的青春在什么地方”?它们早已遗落在茫茫大草原。经过旷日持久(两年)一波三折的命运磨难,我和妻终于先后回城。夫妇俩无房、无业、无收入,一切从零开始。天佑老知青。妻子就业在先,回城不久,争取到一个职工提前病退、亲戚可以“顶替”上岗的名额,于1979年底进了个国营小厂;而我苦苦待业大半年之后,终于在1980年末赶上了一拨“社会招工”机遇,当上园林工人,还是事业单位、全民指标。庆幸!“沙海归舟”没有搁浅沉没;振作!重新扬起生活风帆。

      回城改变了我的后半生走向,也改变了二代、三代后来人的命运。人生轨迹,从此大转折!农历壬申年(猴年)那个不寻常的春节,我这辈子怎能忘怀呢?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还是有些后怕,当初我和妻决计双双辞职病退回城,鲁莽行动万一失策,落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鸡飞蛋打”的恶果,岂不追悔莫及,抱憾终生?

      可话又说回来,办任何事情,总是“风险与机遇同在”。如果我们当断不断,犹豫彷徨,也许到现在还带着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滞留在关外异乡、苦苦守望。谁能预测日后我们的生活境遇会是怎样?或许艰辛,或许富足?很难设想。幸运的是,看结果(目前处境),孤注一掷,得大于失。我们当初冒冒失失下的这步生死攸关“险棋”,还是“走对了”。这一切,似乎老天怜悯,命运垂青,我们“瞎猫撞上死耗子”。其实,并非“天上掉馅饼”。我们应该“感恩”。应该感谢那些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在“自己救自己”同时,也为千百万知青冲出生路、争得前途的勇敢无畏的知友;更应感激的是,国家拨乱反正初期,那些身居高层不畏寒,敢于涉足“雷区”、突破“凡是”禁锢、顺应民心、及时调整知青政策的明智决策人。

(续篇总也编辑不好,请版主帮忙吧)

3楼
塔松 发表于:2013/2/9 12:25:00
     热烈欢迎沙海归舟朋友到《纪实文学》发表您的作品!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就会得到机遇,虽然有些小插曲但还是画了一个圆。是幸运者。继续听下文祝您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4楼
沙海归舟 发表于:2013/2/9 14:40:00
谢谢塔松版主光顾点评!祝您春节快乐!
5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13/2/10 8:09:00

津门迎来女降生,

回到内蒙太寒冷,

听到病退风尘起,

妻女先回咱还等。

6楼
千帆过 发表于:2013/2/11 22:39:00

  1979年国家正值百废待兴,物质供应还是很贫乏,那样的春节的确让人无法忘记。

7楼
沙海归舟 发表于:2013/2/12 19:36:00
谢谢龙行天下超版赋诗点评!顺致春节问候!
8楼
沙海归舟 发表于:2013/2/12 19:40:00

历史转折期的过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谢谢千帆过版主关注点评,给您拜个晚年!

9楼
千帆过 发表于:2013/2/12 22:18:00

   沙海归舟新春快乐!

   你的这篇文章确实让我回忆起当年的一些事。1978年我的女儿出世了,我爱人没有奶,孩子只能靠奶粉。可是我们那个小城很难买到奶粉,还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也是知青)从北大荒农场每月给寄奶粉才解决了孩子吃的难题。所以我对那时的物质供应记忆尤深。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