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从事教育工作的趣事之四十九

1楼
高鸿芳 发表于:2013/2/19 9:51:00

一九七九年暑假,接学生家长通知:有辆县委的北京二一二吉普车去北京,可搭乘回家。提前准备乘车的东西:面包、水、水果,那天早九点出发。一路顺利,车速较快,近下午三点就进入陕北三边

 

地界。除周围多是沙丘,车子很快驶上盘山公路。车速明显变缓,一是,盘山路转弯;二是,路傍均是悬崖。不时可看到:翻到悬崖下的汽车残骸。另外吸引人眼珠的是:许多路口立有标语牌,上书:

 

某年某月某日党中央毛主席从此处路过、住宿、开会。再有就是路傍边常见破烂的寚洞,倘若拍旧社会穷人住处,可不用置景。车行至横山附近抛锚,修理无效,只能就地求援。后经附近公社人员帮

 

助,将车拖到公社驻地。当夜我们住宿在哪儿,寚洞是先用石块叠成拱形,然后填土而成。墙壁用细白灰抹上,下铺大块青砖,十分考究。据说当时要花二千元钱才盖一孔。当晩公社领导设宴款待我

 

们,一碗红烧肉、一盘炒鸡点、一盘青西红柿拌麻油、一盘老玉米,主食是用发芽土豆合面轧的面条。儿子吃了几口嚥不下去,朝我要面包,给他一个,趁我们说话溜走,呆有半小时发现儿子不见,急

 

忙出去找。刚到大门口,见一大群人围观,分开众人只儿子坐在门坎上,一大邦衣服破旧的老人小孩看他吃面包。见到我问:这娃是的啥东西?甚么这样白?我说:面包。他们说:甚么这儿白?俺们

 

有多年没见过这么白的东西啦。陕北三边地区是贫困地区,中央多次救济,但救济物下发不久便让他们转买卖。如此往复仍然穷困,吃水困难,一个井深近百米,打上的水似黄泥汤。我遇到在此工作的

 

文革前后分来的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大学毕业生,见面与我述苦:工作、生活再艰苦,不怕。只愁子女受教育无条件!八十年代前后,此处大批人才孔雀东南飞就是多因为此。

2楼
塔松 发表于:2013/2/19 21:43:00
     34年前陕北地区穷困也是人所共知的。留住人才太不容易了。
3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13/2/20 8:30:00

当年陕北太贫穷,

文化荒漠最严重,

人才纷纷外流去,

只为子女获书逢。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51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