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再见了青春岁月(下乡回忆录十八)知青食谱

1楼
老井1 发表于:2013/3/6 10:41:00

       知青食谱(下乡回忆录十八)   

 

    老井说了那么多动物性食材,也来说说植物性食材吧。
    那年月是“瓜菜代”的年代,所以大自然的无私奉献是对百姓的恩赐,山区植物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野生食材,不过那时候吃点野菜,可不像今天是尝个新鲜或赶时髦,是为了填饱肚子。说实在的,我们知青每月七十斤稻谷,粮食还是够吃的,采野菜多少是一种好奇和尝鲜。

    一、吃花。能吃的花有很多,最常吃的栀子花、木槿花、芙蓉花,还有南瓜花。
    栀子花是最好吃花。每到立夏前后,栀子花开了,采来栀子花,用开水一淖下锅一炒就是一道美食,它还有一个特点,不需要放很多的油,也不会烧锅。不过栀子花带凉性,吃太多要闹肚子。直到现在,有机会我还会到乡下采摘栀子花解馋。
    木槿是当地人围篱笆的一种常见植物,花很漂亮且花期较长,摘来用开水浸泡,第二天就可以做菜吃了。
    芙蓉花就是我们常见的观赏植物木芙蓉,很大一朵的粉红色的花。辣椒炒芙蓉花是我们吃得较多的菜式。
    南瓜花以前没吃过,第一次吃南瓜花是在一个玩得好老乡家。那年月,肉食供应不像现在那么方便,而且都没钱,老乡家来客人,常见的就是煎几个鸡蛋。他母亲拿了两个鸡蛋,却炒出了一大碗,我感到很奇怪。我尝出有鸡蛋以外的东西,问他是什么?他不好意思的说,是南瓜花。虽说家家都养着鸡,鸡蛋也不常吃,要用来换点煤油、食盐、火柴、肥皂等,所以用南瓜花炒鸡蛋是为了凑多。南瓜花与鸡蛋颜色相近,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二、吃草,当然不是什么草都能吃,常吃的只有几种。
    有一种当地叫胡葱,可能是一种野葱,山堪边、田埂上到处长着一丛丛。我们三月份下乡,没有种冬菜,夏菜还没下种,正是青黄不接时。好在头年有生活补贴,除了赶墟买点菜外,就是吃胡葱炒鸡蛋(好在鸡蛋才四分五到五分一个)和胡葱辣椒汤。胡葱吃多了,肠胃活动剧烈,打起屁来奇臭无比,所以当地有句骂人的话“放你妈的胡葱屁”。
    蕨是最好的野菜,现在市场也价格不菲。清明前后正是采蕨时,一有时间,女知青都会去采蕨。采来的蕨用开水一淖,除了做菜外,晒干收藏起来,每年回家大家都带一大把蕨干菜。
    青蒿是一种代粮的食材,用青蒿做粑粑我想不少的人都吃过,不过老乡做的粑粑里青蒿比粮食多,能填饱肚子。
    还有一种当地叫“水粘子”的植物,开黄色的小花,用来做粑粑比青蒿味道更好。
    三、吃果。山里的野果很多,上山砍柴肚饥随手可以才来一把,最常吃的是毛栗子。记得赶墟我们常买炒毛栗,两分钱堆尖一升(一种量米的量具),大概有三两。
    好吃的还数猕猴桃,那时可能还没有人工引种。当地的猕猴桃有好多种,最大的比拳头还大,常见的鹅蛋大,还有一种像枣一样大,当时都不知道叫猕猴桃这个名字,当地人取了难听但又形象的名字,分别叫“牛卵子”“狗卵子”“鸡卵子”。
    春天的茶园里,茶树上常见一种发泡的叶子,很好吃。油茶林里有一种未成油茶果的果实,老乡们叫“茶苞”,剥去皮就吃,那个味至今还记忆犹新。
    至于“插田苞”(覆盆子)、桑葚果谁都知道能吃。
    快过年了,我们就跟老乡们上山挖冬笋。乡亲们挖冬笋是换点过年的零用钱(可怜才五分钱一斤),我们则是为回家做准备,冬笋在城里可是稀罕物。

2楼
老井1 发表于:2013/3/6 10:54: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栀子花

3楼
老井1 发表于:2013/3/6 10:57: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木槿花

4楼
老井1 发表于:2013/3/6 11:0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木芙蓉

5楼
老井1 发表于:2013/3/6 11:07: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野生蕨

6楼
老井1 发表于:2013/3/6 11:10: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青  蒿

7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13/3/7 8:30:00

野花野草和野果,

伴随知青日常过,

最是积极挖冬笋,

只为回家更难得。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29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