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涛声依旧叶青青

1楼
大山脚下 发表于:2008/11/27 8:53:00

一片松林,涛声阵阵,那就是我们的松树屯。
松树屯是二师十六团的“科研连”,培养小麦、玉米和大豆良种。
连队有十来个农业技术员,实验室和气象观测站。

1970年,连里建了“孵化室”。
养鸡姑娘跟团宣传队的李静民是好朋友。
两个小孩子,李静民和姜昆跑到松树屯,看毛绒绒的小鸡。
1990年,姜昆在迈阿密演出。在佛州工作的养鸡姑娘闻讯赶来。
养鸡姑娘和小李,含着热泪,手拉着手,
二十年后异国重逢,伏尔基河的老朋友。

现在,松树屯是“种子公司”。
当年的兵团战士回来看望。屯里的孩子把城市的孩子拉到一边,
悄声说:“你会说外语吗?咱们一块儿玩!”
为啥不跟我一块儿玩呢?我也想学两句外语。

1968年,我来到松树屯,喜欢跟孩子一块儿玩。
一个孩子告诉我:“底儿小,口儿大的水桶叫‘喂得箩(俄语,Vedro)’,
 大的水桶叫‘水梢’”。
我问:“水梢,是用来烧水的吗?”
他说:“你家才用水梢烧水哪,城里人啥都不懂!”
他指挥几个孩子,下河游泳,叨唠着:“人家是城里人,嫌埋汰!”
我真觉得水不太干净,就没下去。
一个小孩子走了几步,水太深了,喊着:“救命!”
我连忙跳下水,把小孩子拉上岸。
我成了“孩子王”。

我在木工班干活。电锯场的后面是种子实验室。
实验室里,一个女孩子盘腿儿坐在窗台上,像个洋娃娃。
一个军队的老干部把女儿托付给我们团的生产股长,
让她到农场经风雨,见世面。
她才十六岁,想家,还哭鼻子。
技术员让她坐在椅子上,学技术。她不学,偏要坐窗台。
技术员急出一脑瓜子汗。股长来检查工作,咋交代呀?
“孩子王,你有招吗?”他问我。
我有啥招呀?小孩子应该和小孩子在一起!

我烧锅炉,用蒸汽糊苞米粥,那是猪食。
养猪姑娘跟我发火:“干啥糊得那么稀?苞米也不是你家的!”
我说:“猪也不是你家的!”
她拿起木锨,往大锅里铲苞米面:“我就不信,管不了你!”
我说:“我是班长,谁管谁呀?”
她说:“我管猪,还不行?”
气死人了!我是养猪班长,还能亏待了猪?
在一个天真烂漫的姑娘面前,我只好认输。

配乐诗:涛声依旧
配乐:音乐,"涛声依旧"
http://www.inkui.com/a3/B/3/B3E5CEC22E747175E157.html


春播的风尘,嫩绿的夏锄,
金色的场院,红松的原木,
秋天的大犁,翻起了黑土,
烧个青棒子,排气筒突突。

清澈的井水,吱吱的辘轳,
高高的柴垛,草苫的农屋,
磨盘儿转转,风箱儿呼呼,
嗷嗷地赶车,嘞嘞地放猪。

秀美的剪纸,豪放的锣鼓,
姑娘的歌声,小伙的二胡,
儿童耙犁,在大地上书写乐谱,
雪花飘飘,敲打着过年的音符。

-----------
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
2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8/11/29 17:04:00
当年情景历在目,
重逢之时泪水糊,
曾经遇到小调皮,
气得班长犯糊涂。
哈哈!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