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两座山后,出现了非常平坦的地势,我百分之百地肯定在这里校枪的声音是传不到连部的。于是,我让崔师傅停车,等后面那辆车跟上来。
后面那辆车的师傅下车后,给我递来了那支56式半自动。我拉开枪栓一看,里面出厂时的老油都在,一看就是新枪。“武装部组织我们民兵训练时,这支枪只打过一次射击练习。是新的。”那位师傅说。
“新枪更得校好。”说完,我从地上抓起一把土扬到空中,确定了风向,找到了顺风的路线。校枪,是一定要避开横风和侧风的。草原辽阔,那风,你看上去不觉得什么,其实刮得又硬又急,影响着子弹的稳定飞行。
我确定射击位置后,在地上做了个记号,然后向前走出133步,让崔师傅他俩拿铁锹把胸靶栽在那里,这正好是校枪所规定的100米标准距离。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战士齐步走,要求每一步的步距都是75公分。通过长期训练,每个战士都能走出那样的标准步距。所以我走出的133个标准步,正好是100米的距离。
多年之后,即2006年春节的前夕,我带队慰问天安门国旗班,了解到当年规定的那个步距仍然没有改变。因此,国旗班的战士,在每天进行的那两次升降旗仪式上,从出发位置算起,走到旗杆下,都是用标准步距精确计算过的,不会多走一步,也不会少走一步。
崔师傅他俩拿锹挖坑栽好了半身胸靶,然后,跑到我的射击位置旁,看我怎么校枪。
校枪的程序是这样的:把缺口定在常用标尺的位置上,然后瞄准胸靶的下边缘线(不是瞄准靶心),在稳定地保持住准星、缺口居中平正关系的情况下,射出四发子弹。然后,在靶纸上找到四个弹着点,拿尺子通过分割线,确定出四点的中心位置,再用尺子测量其偏移靶心的距离,最后,计算出准星需左右挪动多少?上下挪动多少?挪动准星有专门的工具。校枪的基本原则是:弹着点向靶心的哪个方向偏离了,就向哪个方向挪动准星。假如偏左,就向左挪动准星;偏上,就向上高调准星,反之亦然。
因为我是校枪老手,每组只需打两发子弹就可以了,两组下来,也就是只用四发子弹便能校准一支枪。我还试过一次只打一发子弹,打两次,前后只用两发子弹,就校准一支枪。团作训股之所以把我定为团里的校枪员,就是因为我能用最少的子弹,在最短的时间内校准一支枪。
很快,我就校完了那支枪,对崔师傅他俩说:“行了,我保证这支枪你们以后能瞄哪儿打哪儿了。”
崔师傅说:“那我试试!”
崔师傅是老兵,他把标尺调到100米的刻度上,这跟我刚才校枪时用的标尺刻度不一样,我用的是常用标尺,射击时瞄准胸靶下沿,而他定在100米刻度上,就要求直接瞄准靶心射击了。
他采用卧姿打了两枪后,放下枪跑到靶子跟前看了看,兴奋地冲我大声喊道:“全是十环!”嚷嚷完了,他扯下靶纸,撕碎后一扬手,风把纸片片都吹走了。接着,他又把靶子放倒在地,拿铁锹铲土给埋了。
他走过来后,我对他笑了笑,说:“你滴,大大滴揪猾!”
(待续)
进贡牡丹他不要,
拿到新枪认真校,
迅疾完成他人试,
全是十环乐蹦高。
梧桐哥,听说现在还是那样校抢,程序没变。
龙哥,正是:牡丹固美难留影,弹道常偏必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