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4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5]
[浏览完整版]

标题:我的那些好哥哥

1楼
兔子念经 发表于:2013/7/17 8:29:00

前些日子,老知青、内蒙古著名摄影家(其官职就不介绍了)赵如意把作品发在了中知网内蒙古板块。在他不知道我也在这里的情况下,我给他的几张照片分别配了几副对联。我还打电话告诉豆豆,他是我的发小哥哥,于是豆豆也跟了他的贴,说了很多表示热烈欢迎的话等等。

 

正在如意哥纳闷他为什么在这里受到如此热烈欢迎的情况下我给他打去电话,告诉他给照片配对联的兔子念经就是我。他问我那土左情深是谁?我说是豆豆,她1968年就在你们老家土默特左旗插的队。如意哥的父亲是共产党早期在内蒙古的领导人之一,解放前被国民党杀害了,是革命烈士。豆豆在他的家乡插队,他当然觉得豆豆亲了。

 

后来,如意哥的照片越发越多,其中发了他少年时期拍摄的小伙伴们,我一看,没有一个我不认识。而且那些照片都是文革时期拍的,照片中的少年们都是蒙古族,家家都在受难,没有一家例外。就连如意哥爸爸那样著名的烈士,身份也被否定了。

 

因为我贴不上来照片(由如意哥在后面补吧),我把给三张照片配的文字复制如下:

 

第一张照片:

 

如意哥发的这张照片,右数第二人,笑得特灿烂的那位叫李磊,我叫他哥。


李磊跟我一个学校,是老初三的,高我一届。我俩都是学校乒乓球队的队员,因此也是队友。

文革前,李磊的爸爸是乌兰察布盟的盟长,他家当时在集宁盟委大院。我们学校在呼和浩特,因此,李磊住校。每年到寒暑假才回家。

那时一星期只休息一个星期天,我们都回家了。李磊一个人闷在学校特没劲,他就请我到学校陪他打一上午球。

我的交换条件是,他必须请我吃点什么,我才干。他说没问题。

李磊有爸爸妈妈给他留的生活费用,因此,在我们眼里,他老有使不完的钱。

从1964到1966年文革前,李磊带我吃遍了呼和浩特的大小饭馆,这为我以后成为美食家,在少年阶段就打下了基础。

吃来吃去,我还是觉得旧城饭馆里“干炸丸子”那道菜最好吃。因此,我俩打一上午球后,就骑车去那家饭馆,直奔那道菜而去。

李磊性格随和,老好人一个,对待我,始终像个大哥哥。

文革开始后,他爹我爹都被打倒了,那就一块当“黑崽子”呗。共同的命运让我俩的关系更亲密了。

1968年下半年,内蒙开始了惨绝人寰的“挖内人党”运动。不满17岁的我,由起初的害怕,逆转为无惧和反抗。我组织起敢拼命的人,开始了讨还血债的一次次行动。

为逃避追捕,李磊在集宁的家成了我经常的栖身之所。那时,他爸爸妈妈全被拘押着,家里只有妹妹和弟弟,多一个小孩也没有人注意。

1969年,我俩还几次到北京上访,为各自父母的冤案到处告状。最后,我俩的结论是:球事不顶!

再后来,我被抓到群专关押起来,李磊下乡插队了。

上面这张照片,不知道如意拍摄于1967年,还是1968年?反正那时的李磊哥,个子长起来了,块儿也有了,全身各部肌肉都练起来了。

但是,无论是拳击还是摔跤,他都不是我的对手。

因为,他太善良、太温情,下手慢,总是缺一个“狠”字!
 
第二张照片:
 
上面这张如意哥拍的照片中,左边第一个叫苏青,我也叫他哥。

我俩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在一个班里,他始终是我们的班长。

小时候的我,可能是太淘气了。我几乎跟班里所有的男生都打过架,唯独没跟苏青打过架,甚至也没吵过架,人家从小就知道忍让,不跟我一般计较。

我是班里最后几个加入少年先锋队的人,到四年级才戴上红领巾。

可能荣誉得来的太不容易吧,我知道了珍惜,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了。

五年级时,我当上了少先队的小队长,左臂上有了一道杠。

苏青的官始终比我大,一直是我们的班长,中队长,戴两道杠。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小学毕业,我那个一道杠就没有摘下来过。但是,让我自豪的是,我得过市里颁发的,全校唯一的一枚铜质“读书奖章”。

苏青有个哥哥叫苏南,比我们大两届。记得特清楚,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苏南边走边翻看一本叫《米豪生奇游记》的小人书,他一边翻一边给左边的苏青右边的我,念画页下的文字。到了我家住的军区大院门口,他把那本书才讲到一半。因为苏家在市里人委大院,他俩还要往下走,我可要到家了。苏南看到我对书恋恋不舍的样子,把书递给我说:“借给你一晚上,到明天上学的时候,一定要还给我弟弟。”

这出乎意外的赏赐让我喜出望外,我接过书给苏南大哥鞠了一个深深的躬,然后誓言旦旦地保证第二天一定还书!

别小看孩子们之间这种交往 ,从此以后,我学会了大方。

从我们军区大院到人民公园要走很长的路。星期天,我们班住在军区大院的男同学如果想去公园划船,都可以在中途到苏青家歇一歇。苏青妈妈每次见到我们都很高兴,给我们茶水喝,或买冰棍吃。我记得阿姨老说让我们要帮助苏青进步之类的话,我心想,苏青总是帮我们进步的人,哪轮得着我们去帮助苏青进步呢?

那时候小,我在苏青家看到许多照片,其中有苏青爸妈在北京开会时跟毛主席照的照片,于是好奇地问苏青,他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他也说不清楚,就知道妈妈是邮电局的干部,爸爸是军人。后来大了,才知道苏青爸爸是独立二师副师长,妈妈是内蒙古邮电总局的局长。

有人总认为干部子弟从小就有优越感,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公允,起码我们小时候就没有这种感觉。我们班有四个红军少将的孩子,其他也都是师团级干部的孩子,但我们从小照样都穿补丁衣服,热爱劳动。印象最深的是,1961年班里同学全饿得面黄肌瘦,四个少将的孩子全得了浮肿病,你在他(她)们胳膊上拿指头摁一下,那肉半天都弹不起来,因为那时没有人搞特殊化。

五年级 、六年级的时候,我和苏青负责出班里的黑板报,每个星期换一次新内容。每到星期六下午,全班同学除我们俩留在班里出板报以外,其他同学都在操场上玩。我俩想着法儿的把每期的黑板报出好,让大家看了有新鲜感。

后来 ,苏青当了包头市市长,我俩见面时,他开玩笑说:“你小子一直没撂下笔,真当了书法家了。”我说:“你也没撂下呀,只不过你写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我写的是唐诗宋词而已。”

文革开始,我和苏青家都倒了霉,当上了“黑崽子”。苏家被从机关大院扫地出门,住在郊区的破烂民房里。挖“内人党”时,苏青、苏南兄弟俩有一次探视被关押的父亲,看到老人家被打得遍体鳞伤,就去二师师部告状,结果刚进院,就被警卫战士认出来,分别被揪住耳朵拖出了大院!

再后来,苏青、苏南都下乡插队了。我们再见面的时候,大家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不知如意这张照片是否是在挖“内人党”时期照的?苏青的神情是那么的忧郁。

话说回来,那时,谁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7-18 8:00:52编辑过]
2楼
兔子念经 发表于:2013/7/17 8:41:00
第三张照片:
 
如意哥拍的这张照片,背景是呼和浩特市游泳池。

 

这个游泳池建于1964年夏天。那一年,呼和浩特市建起了两座游泳池,一个是照片里的这座,座落在呼市体育场东侧。是对市民开放的。再一个就是我们军区大院里的游泳池,只对军区大院的军人和家属开放。

 

这两个游泳池现在都不在了。照片里这座被拆后,现在是一个星级酒店。军区那个也拆了,因为后来的首长一拨一拨地离退休,房子不够了,只好在游泳池的位置上盖起了首长住房。

 

这两个游泳池,记载了我太多少年时期的记忆。因为军区游泳池没有跳水台,我就去市里那个游泳池考到一张游泳合格证。平时我在军区游泳池玩,星期天到市里那个游泳池学跳水。

 

那个跳台五米高,从上往下跳也得有点胆子才成。当时,也没有跳水教练,上去以后,都是自己瞎想一套动作后,胡乱跳下去的。

 

记得第一次站在那个跳台上时,我真的很害怕,如果不跳了,池外的看台上和池内周边就会传来一片笑话你的哄嚷声。64年我也就是13岁吧,虽然小,也丢不起那个人,就捂住小鸡鸡,闭上眼睛,采用“冰棍式”(头在上,脚朝下)跳下去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以后的无数次。后来,我就能很自如地采用“燕式”或“镰刀式”自如地往下跳了。

 

我也曾试过在空中翻一个跟头往下跳,但时机总是掌握不好,被水“拍”了两次,那叫一个疼!从此,我就再没翻过跟头往下跳过。

 

话头转回来,再介绍一下照片上三个小伙子吧:

 

左边第一位叫郝时晋,跟我一届,但比我大,我得叫哥,现在北京工作,是高官了。业余时间,他来跟我学字,因此,也是我的学生。

 

中间那一位叫吉尔格楞,是我们学校高一的大哥哥,是著名的《天边》那首歌的词作者。

 

右边那位就是赵如意,我也得叫哥。显然,这张照片他在文革期间拍摄的。

 

当时,他们三个跟我一样,在社会上的阶级属性都被叫做“黑崽子”或“黑帮子弟”。那时,大家的表情可能都是这样:比较凝重。因为看不到自己将来有什么前途。

 

这次,我就专门介绍一下吉尔格楞哥哥吧。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格楞哥的爸爸跟郝哥的爸爸都被关押着,几年后格楞哥的爸爸被放出来时,让彻底打残了。

 

我们班的班花叫高娃,是内蒙军区步兵学校副校长的千金。文革乱套后,格楞哥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他画得一手好画,还是油画,是我们学校学生中著名的丹青手也能写一手好诗。他不光能文,还能摔一手好跤,是我们学校摔跤队的主力。而我们学校的跤队是呼市中学生摔跤大赛的第一名。

 

插队前,我们全看出来格楞哥爱上了高娃,他频频发动攻势,高娃是怎么想的,我们虽然看不出来,但也都认为他俩应该属于“才子佳人”那样的关系,般配!

 

后来,他俩都到巴盟插队去了,我被关押了,从此再没有了联系。

 

恢复高考后,格楞哥考上了内蒙师范学院油画系。此时,我当兵探家看望过格楞哥,当时他跟高娃已在谈婚论嫁。可是,我那时没见到过高娃,她在天津上大学。

 

再后来,我就在北京生活了,跟他们两口子之间的联系也少了。

 

改革大潮开始后,听说格楞哥毅然下海,成了巴盟著名民营企业“西贝莜面村”的艺术总监。现在,我们在全国各地看到的“西贝”那标志性的建筑装饰风格,都出自他的设计。

 

不知什么原因,格楞哥后来跟高娃又分手了。但是两个人还有一个爱女,夫妻虽不做了,但血仍然浓于水。

 

2000年格楞哥跟合伙人在北京创办了著名餐饮企业----“腾格里塔拉”(天堂草原的意思),为搞好开幕典礼,格楞哥一笔挥就了《天边》的歌词。

 

结果,这首歌一问世,就传遍了祖国大地。

 

因为这首歌不管是歌词,还是旋律,都太经典了。知道格楞哥经历的人做了很多推测,编了很多故事,有说格楞哥是给这个写的,或是给那个写的。

 

今天早上,我给格楞哥打电话说,为了配如意哥一张照片,我要写写你了,请你告诉我歌词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他哈哈大笑后,给我细细地讲了一遍创作过程,让我听明白了。

 

我这样跟大家说吧:一位有着丰富感情经历、生活经历的艺术家,在创作时,可能会因某个形象、事件或经历的存在,而激发出他的感慨和思绪,然后把这种感慨和思绪展开,再经过整理,特别是写出那种带有“空筐结构”并具有概括功能的作品,就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审美共鸣了---- 这说的是诗。如果这首诗,再配上朗朗上口的音乐旋律经典的东西就出来了。

 

我说的这些很好理解,大家想想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的插曲,不都是这样产生的吗?

 

格楞哥说:“我的《天边》,离不开人家的音乐也做得好。两者,是相得益彰的关系。”

 

(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7-19 19:08:39编辑过]
3楼
赵如意 发表于:2013/7/17 10:05:00
呵  呵   兔子的经念的好  书法更神,梁纪新和我说, 大书法家漠公你认识吗? 看完漠公的书法字画才会领略国粹精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北京火车站四友s.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下乡ss.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吉尔格楞等人2s.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兔子讲的都是真情
实话 。我的摄影就是从那时发烧的,一盒盒的底片至今保存完好。兔子说的第1张照片是不买火车票,列车员韩=带我们逛北京,68年5月在北京车站。李壘(右数第2人)。第2张是1968年10月  苏青(左一)我(中)云大平(右一)送我下乡插队。第3张  是1967年在游泳池。吉尔格楞(中)
4楼
兔子念经 发表于:2013/7/17 10:41:00
谢谢如意哥发上来照片!!!不然我一个人在那里干说没意思。再次致谢!
5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13/7/17 11:04:00

漠公几位好哥哥,

当年都是帅小伙,

可叹父辈皆挨整,

幸亏如今好生活。

6楼
兔子念经 发表于:2013/7/17 14:14:00

谢谢龙哥的小总结!

 

 

下面我把吉尔格楞哥写的《天边》复制如下:

 

       天边有一对双星
  那是我梦中的眼睛
  山中有一片晨雾
  那是你昨夜的柔情
  我要登上登上山顶
  去寻觅雾中的身影
  我要跨上跨上骏马
  去追逐遥远的星星~星星
  天边有一棵大树
  那是我心中的绿荫
  远方有一座高山
  那是你博大的胸襟
  我要树下树下采撷
  去编织美丽的憧憬
  我要山下山下放牧
  去追寻你的足印~足印
  我愿与你策马同行
  奔驰在草原的深处
  我愿与你展翅飞翔
  翱游在蓝天的穹谷~穹谷

 

 

---- 可惜我不知道怎么把这首歌弄上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7-18 10:06:14编辑过]
7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13/7/18 7:34:00
到大草原去找找人看!
8楼
兔子念经 发表于:2013/7/18 7:58:00
龙哥,大草原那边已经配上了,不知谁配的。
9楼
雄鹰 发表于:2013/7/18 9:56:00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ku6.com/refer/zVUio0IoIY4La6uWuTiEYQ../v.swf
10楼
雄鹰 发表于:2013/7/18 10:00:00
共4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5]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