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改变命运
文革开始那年,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后来运动愈演愈烈,学生都停课闹革命了,一直折腾到68年“复课闹革命”时,我们这一届6年级一天都没上的小学生,稀里糊涂的进了初中。那时,初中改为两年制,课程也进行了调整,只有毛泽东思想、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什么外语,化学,物理,地理,历史,统统都没有。还要学工(去工厂劳动)、学农(去农村劳动)、军训、挖防空洞什么的。读书的时间本来就不多,上课时,还老是乱乱哄哄的。老师们都很“面”(河南方言,厉害的反义词),也不管。有的课,比如数学,和小学学的接不上茬儿,听不懂,就更没兴趣学了。毕业时,我们这一届“连窝端”——全部上山下乡“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到广阔天地修理地球去了。
77年恢复高考,我刚从内蒙兵团调回郑州。就凭7年“屯垦戍边”的生活经历和小学5年级的文化水平,压根就没敢报考。再说我这人随遇而安,没什么雄心大志,上进心也极其有限。能从内蒙调回来已经很知足了。后来,文凭热兴起,文革期间的文凭全不算数,要重新考试。上数学补习班,第一课就听的一头雾水,这哪是“复习”呀,整个一个从头学嘛。下课后,老师问我是哪一届的,是不是听不懂啊。他说,你们这一届小学都没上完,小数分数都没学,怎么能听的懂呢!当时正值深秋,阴雨连绵,我打着哆嗦走回家,心里满是委屈,愤怒和无奈,脸上泪水雨水横流。有种被社会遗弃,被从大堆儿里择出来的恐慌感。初中文凭都考不上,以后咋混啊。咱中国老百姓干什么都讲究个随大流,最怕和别人不一样。大家都有的你没有,那么你就很另类,随不上流,扎不了大堆儿,被择出来,入了另册,成为一只白乌鸦——你就死定了。
86年我参加首次全国成人高考,可谓背水一战。语文,政治,历史,地理靠死记硬背还能奏效,关键是数学,如果考0分,就失去了录取资格。急的我天天上火,满嘴起泡。可急有啥用?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也没有捷径可寻。只有老老实实从头学起。高中数学唯一能看懂的只有“集合”。我就把“集合”学深学透倒背如流。进了考场,第一题就没看懂,那些奇形怪状的符号也不知是啥意思,吓的我差点没晕过去。再仔细看,有一选择题是“集合”(此题3分)!我毫不犹豫地答了题,如释重负。考完别人问我,选择题为啥不答呀,瞎蒙也能蒙几分,白给你送分呢你都不要傻帽呀你。我说要是瞎蒙老师会以为“集合”作对了也是瞎蒙的呢,那就太对不起自己啦你说是不是?
这是我一生中考的最费劲,最珍贵的3分,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后来呢?当然是考上啦!
刚上小学的儿子和外甥女听说我数学考了3分的轶事,乐不可支,笑的前仰后合。任凭我怎么解释,他们也弄不懂那个年代是怎么回事儿。是呀,在寓言中,狼想吃小羊还要找个借口呢,可文革中,学校里批斗老师连借口都不用找,“知识”就是一种罪过。“那时的人都疯了吗?”面对孩子的们的困惑,我决心一定要写这篇文章,让同龄人重温噩梦,汲取教训;让下一代知福,知足,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受教育的权利。
前一阵子,单位分房子,张榜公布排名,原始学历、职称……等。我的原始学历是初中,是单位里唯一的初中生,学历最低。大家十分惊诧,年轻人则对我投以白眼,神情很是不屑。我说:“初中学历还是带水分滴,其实只有小学5年级的水平。”众人大笑,居然有人说我幽默——无语,汗!
2001年
“这是我一生中考的最费劲,最珍贵的3分,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后来呢?当然是考上啦!”
文笔生趣诙谐,喜欢.
小五写的故事太真实了,只有我们这代人才看得懂。的确,那个年代的许多事讲给年轻人,他们根本听不懂,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赞同!
冷雪峰、那一片芦苇地、龙行天下、槐乡、天籁之音、真情年代:
俺总觉得知青应该写书,留给后人一段真实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不能没有知青这一页。
一个健忘的民族是可悲的。
不敢正视自己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
谢谢大家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