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买的那本《美学原理》一直没有读完。
这次住院前,我决定带上这本书,心想,不能再懒了,就趁这次住院把它读完吧。
在现代中国,大多数学问一但被编成教科书,读起来就拗口艰涩起来。
以前,我之所以没把这本书读下来,就是看到它章章都要以马克思怎么说怎么说来开头。可是,书的前言里又有这样一句话:“虽然马克思没有系统地论述过美学,但是在他的许多著作中也论述过一些美学观点......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我们研究美学还是有指导意义的。”
---- 我就是看到这句话后知道这本教科书又是在那个写个啥也必说以什么什么主义什么什么思想为指导的八股风没有断掉同时又想说点或介绍点新学问新观点时期出的书,因为腻歪这种写作风格,也是我一直没把这本书读完的一个原因。
住院后,躺在病床上的第三天,我就把这本书读了一遍。过后,我又读了一遍,并做了一些笔记。
结论是,这本书值得读。因为结合我的专业,对美学上的许多问题,以后就会讲得更清楚、更理性了。
举个例子,审美客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说壮美和优美都是美,可是它俩又有区别。看青藏高原和桂林山水,游天安门广场和苏州园林,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江南丝竹,品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等等,我们立马就区别出两者的不同。
除了自然界的壮美和优美外,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如作曲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同样也能创作出审美客体即他们或壮美或优美的作品。
朋友们常问我,你的书法风格到底是什么,能不能一句话就说清楚?
我说,很难说清楚。这要看,你要我写什么啦?比如,你让我给大庙、星级酒店写匾额是一种写法,可你让我给一个小亭子或一个小餐厅写点什么,那就是另外一种写法了。如果用一句话慨括的话,我的书写特点是由内容来决定的。
比如说,下面这幅给一位朋友写的字,就需要我写时多点壮美的成分:
可是,下面这几幅,就不能像上面那样去写了,需要多加点优美的成分啦:
(完)
壮美优美有区别,
客体差异成美学,
漠公书法据内容,
两种美意掌握绝。
龙哥总结得太精到啦!
我翻译一下最后那一篇草书吧:书画可以养年。养年者,养心也。心静,始可言养。
---- 这是大书法家吴玉如说的话。龙哥想想,是不是很有道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书能画,但是,完全可以去修炼心静。心静无非就是不烦、不气、不怒、不恼、不急、不争、不郁闷、不纠结,一个天天起床后,就开始保持这些不健康情绪的人,何来养乎?
塔松自谦!
龙哥好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