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头线脑,终登大雅之堂
——读荒友管寿义新作〈北大荒十年〉
一本新出版的知青个人文集,仿佛还散发着黑土地的气息,就从黄埔江畔跨越山山水水,送到了我的手中,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心仪已久的图书当真来到,还是在心底荡起了春水微澜。
这几年,知青们出版图书,办杂志已经是蔚然成风,但真正能拎清苦难与风流这两大命题的作品实属少见。
然而还有这样一些人,另辟蹊径,不争一日之短长,游走在思索与回忆中,默默地耕耘黑土地的往日,捡拾青春的绿叶与幻想,而后再从容去面对60 岁退休后的新的出发。管寿义就是这样一位有心人。他是在用自己的青春感悟,去迎接、诠释暮年的夕阳。
管寿义,上海知青,虹口中学1967 届初中生,1969 年赴黑龙江引龙河农场,1979 年病退返沪,在北大荒整整风雨十年。
十年间,管寿义象千百万知青一样,撸锄杠下大地,牧马放牛,粉房里劳作。工作之余,他没有选择紧跟时尚,附庸风雅,而是俯下身来,在曾经卖过力气的马号、蚕场、机耕队等犄角旮旯去拣拾最质朴,最有生命活力同时又土得掉渣的词句,找个小本子记录下来,用来填充经常掉文化链子的知识青年的行囊。收到家里或同学来信,他会用旅行小剪刀细心地剪去一角,再从信封里剪开,阅读后保存起来,10年里共计珍藏300封家信。返城时带回上海,40年过去,300封家信历久如新。
有时他还把当地职工、领导的语言挂在嘴边模仿,此举非但不被认同,反倒获反感于连领导,直接的后果是被发送“下大地” ,从非农业连队调到农业连队,算是惩戒。
但他没有就此沉沦下去,明知其难而继续作为。心闲着笔、舒卷自如、人生顿悟、陋巷草屋。
经过40 年的岁月积淀,豁然开朗,终成正果,一篇篇散发着北大荒泥土气息的文章整出来了,现在又出版了自己的专著,直与职业文化人比肩。谁说知青文学只立身于庙堂之高,君不见管荒友的佳作已传江湖之远。
在他笔下,猪圈马号,皆入视野;铡草割地,尽成文章,把北大荒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表现得是淋漓尽致。入选本书的200 篇文章,短的仅数百字,稍长的也只千言,概如作者自己所语,不过就是针头线脑罢了,如今却跻身于文学殿堂之列,其清新若北大荒山野之报春花,那悠远似引龙河水碧波粼粼。
作为北大荒荒友,管寿义第一时间就向我馈赠本书,虽然我们山高水远从未晤面,却亲如兄弟,此举令我情何以堪?仅此致谢,并祝他今后写出更多耐读的好文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740d9f1td760215b2e7e&690.jpg:
十年艰辛细收集,
贮藏丰富管寿义,
精雕细琢成硕果,
晚年终得出书集。
十年艰辛细收集,
贮藏丰富管寿义,
精雕细琢成硕果,
晚年终得出书集。
下乡十年忆不同,
拾得俚语到心中。
自费出书修正果,
沪上欣闻东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