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朋友的深情厚谊
和我一起插队的老知青朋友名叫-邵元卯,绰号叫毛毛,他在天知网的昵称-乌兰。
提起他的绰号“毛毛”,本来是我先得名,这里有一段故事。那是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学校号召学生参加课余文艺活动。当时我在一年九班,邵元卯在一年七班。我们俩都报名参加了话剧组,互不相识。华老师(女)让我们排练话剧《100分不算满分》,其中有四个人物,爸爸、妈妈、姐姐、弟弟,那个弟弟就叫毛毛。我是扮演毛毛的第一人选,邵元卯是后备演员。剧本中毛毛的台词又多又长,平时我最不喜欢背课文,故此我在剧组排练几次后,便不辞而别。无疑邵元卯代替了我的角色,扮演毛毛。后来,剧组到北京参加汇演而获奖。从那时起,邵元卯落下了毛毛这个绰号。
想当年,我和邵元卯在同一个大队插队落户,我在第四小队,他在第二小队。我俩交往并不密切,只是认识而已。1975年队长派我出民工修公路,当年秋天工程竣工后,我被筑路工程指挥部留用,在当地道班当养路工。那年邵元卯被选调到敖力佈皋供销社当职员,不久他被提升为供销社经理。从此以后,我们哥俩再也没见过面。
多年以后,邵元卯的女儿的户口迁入天津市,他女儿在本市有了工作而结婚成家。前几年邵元卯的妻子病逝后,他叶落归根而回到天津,独自一个人生活。他与我们在一起插队的女知青,在大街上偶然相遇,谈话中他打听到我家的住址。而后,他经常来我家看望我们夫妇俩。他每次来我家,为了不给尹桂荣添麻烦,他总是自己买酒、买菜和包子。他时常用轮椅推着我去参加知青聚会,或到西沽公园、北宁公园知青角散心。我们哥俩每次去公园,都是他主动约我,然后来找我。从我家步行到西沽公园得走50分钟,到北宁公园得走一个小时。我的轮椅前轮坏了,他骑车到西北角轮椅销售商店去买配件;往返三个多小时回到我家,再给我把轮椅修好。我的电动剃须刀坏了,他骑车去到大胡同小商品批发市场,给我买来一个样式相同的电动剃须刀。他来看望我,得知我的大腿根长了褥疮,他便骑车去到二五四医院给我买来褥疮膏。
邵元卯时常跟我们夫妇俩说:“一九七五年我选调以后,我们哥儿俩再也没见过面。但是伯江出工伤全身瘫痪的事,我早就听说了,那时候我想帮忙也办不到。现在我回到了天津,你们家有嘛事就跟我说一声,我能帮上忙的绝无二话。你们两口子别不好意思,咱们都是上山下乡的老知青,跟亲哥们儿有嘛区别……”
每次听了这话,我的心里总有热乎乎的感觉。
老邵不光是这样说的,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便毫不犹豫而出手相助。他与我同龄也是61岁的老年人,他帮助和照顾我虽然不辞辛苦,但是我们一家人很不过意,内心里充满感激之情。我和老邵往日并无深交,也就是在一起插过队的老知青。他对我就像亲兄弟一样,不乏出于对我的同情而动恻隐之心,更重要的是老知青之间40多年的深情厚谊。
天津市老三届知青:孙伯江自笔。
2013年8月26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5.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6.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8.jpg:
这话说得太好了!我已制作成图片,上传到文章题头。
握手致意,谢谢!
都说知青是傻青,
我说知青最有情。
看似小事一件件,
点点滴滴显真情。
知青战友情谊深,
无私相助最感人,
敬佩元卯好汉子,
祝福伯江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