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是新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一代(2013版)
历史的长河容易淹没人们的记忆,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老三届却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为历史留下可供评说,且有自己丰富传奇的独有经历。
老三届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在校的1966级、1967级、1968级三届初、高中学生。老三届大都出生在共和国创立前后,他们的成长经历了反右、大跃进、庐山会议、三年自然灾害、中苏论战和文化大革命。老三届的青少年阶段处在中国社会矛盾突出,党内斗争异常的历史阶段,也是新中国20世纪罕见的阶级斗争暴风骤雨年代。
老三届在历史的风浪中磨练成熟,特别是经历“文化大革命”巨变和苦难漫长的“知青上山下乡”。在命运的抗争中,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许多人成为了社会中的中坚,绝大多数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他们特有的责任感支撑起共和国的蓝天。在中国结束“文革”动乱浩劫的抗争中,在举世瞩目的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巨变中,老三届这一代人,为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做出过历史性的积极贡献。
一、英雄主义的情怀
老三届大都是新中国创立后第一代儿女,他们诞生在共和国的礼炮声中,成长过程中大都受到英雄主义的熏陶。教科书和接触的文艺作品中也多是英雄主义的题材。董存瑞、赵一曼、江姐、欧阳海是他们学习的楷模。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是他们生命交响曲。《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等电影中的英雄成了他们理想的追求。英雄主义的激情,既造就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盲从冲动,也成就了他们负有国家责任感的牺牲精神。由此出发就不难理解,上海知青金训华大河中抢捞木材牺牲,天津知青张勇为救落水羊群而献身,内蒙古花季年华女知青们,为救一场无碍大局的荒火血染黄沙。从珍宝岛中苏之战到中越自卫反击战,处处可见老三届的军人和知青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故事。英雄主义情怀是老三届的一大特征。
二、跌宕起伏的人生
和平年代何曾有过那一代人有老三届这样大起大落的人生。1966年8月18日,多少穿着父辈军装的中学生在天安门城楼上,他们戴着红卫兵袖章,亲密簇拥在共和国开国领袖们的身旁,欢呼雀跃指点江山,为“文革”鸣锣开道。但是他们何曾想到,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父母,随后也成为“文革”迫害的对象。5个月后,他们中的联动成员悲壮的在北京西直门古城楼,赫然贴出大标语,“中央文革将我们逼上梁山,我们不得不反”。一夜间根正苗红,被中央文革称之为“小太阳”的老红卫兵的骨干成为了阶下囚。
公安部门前,两派中学生剑拔弩张的抗争,长安街上,数以千计穿着各式军装男女红卫兵的自行车队呼啸而过。北京展览馆两派中学生,激烈辩论的场面愈演愈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竟是十几岁的孩子们争论的焦点。1967年取而代之的中学造反派红卫兵,他们也是血气方刚的中学生,为了反抗昔日同学压迫揭竿而起,他们反血统论要求生存平等。其代表人物成为文革领导者们,在人民大会堂经常召见的座上宾,纵论国事推动文革,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很快为文革中当权者利用,沦为所谓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过河卒。而一年之后伴随着工宣队、军宣队开进清华大学,从大学的五大领袖,到中学各派红卫兵头目,霎时间成为追捕“五一六”分子的对象。曾经少年壮志、自信满满的老三届,从天上回到人间,顷刻间,成为被逐出城市上山下乡知青的主力。
三、苦难悲壮的经历
多数老三届都经历过苦难,三年自然灾害时忍饥挨饿是多数人的记忆。“文化大革命”风暴无情的冲毁了老三届求学的校园。除少数幸运者能去当兵或进工矿外,多数人都被卷进上山下乡的洪流。在遥远的边疆、在贫困的山村、在艰苦的农场、在荒凉的草原、在许多缺少现代文明基本生存条件的地方。1700万知青,包括老三届和他们之后的多届毕业生(许多人只能勉强算小学毕业),将青春永远留在那里。在生存权利无法选择的年代,许多人面临着不仅仅是劳作和生活的艰辛,他们更多背负着父辈们在政治斗争中的冤屈,被作为政治异类变相劳改,其离乡背井的痛苦和返城的艰辛是后人难以想象的。著名知青作家肖复兴所著《绝唱老三届》中说,1987年秋统计表明,到北大荒知青有40万,陆续返城的36万,还有3.7万星星点点落在北大荒辽阔的黑土地。这个数字大而化之,在全国范围就更可想而知了。新中国建国后,有哪一代人经受过这么多苦难,除了老三届和有过知青经历的人们外,恐怕是少之甚少。包括老三届在内的中国知青一代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垦荒种地、修路建房、教书育人、治病扶困。他们为农村带去了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为偏远农村和城市架起了沟通的人文桥梁。虽然,这种贡献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但大多数的农民对知青在农村中的贡献至今念念不忘。这是知青经历中苦难与辉煌并存的一章。
四、“文革”动乱的责任
老三届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主力人群。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中部分学生,在圆明园成立了红卫兵,在伟大领袖和中央文革支持下,以干部子弟为核心的红卫兵运动席卷全国。造反有理,革命无罪成为冲击党政机关,揪斗所谓走资派的上方宝剑。国人中所谓的地富反坏右和广大知识分子成为革命对象,为创建新中国建立过功勋的各级干部,也大都成为这场革命的对象。善良的中国人被打成牛鬼蛇神,许多人含冤而死。而除了少数没有人性的肇事者,良心该受到拷问外,更多的责任不该归咎当时只是十几岁孩子的红卫兵,这是国家制度和时任领导者该承担的历史责任。我欣赏我的同龄人中有人反思“文革”时,能承担责任,勇于向历史道歉。我反感那些至今还用“文革”思维,“文革”语言,自持一贯正确,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人们。
“文革”的发动者和领导者在不同历史阶段,利用不同学生组织,推进他们的政治目标。按照他们政治目标去做的,他们称之为革命组织,不按照他们政治目标去做的,他们称之为反革命组织。对于异己者,马上动用军队、警察、监狱、国家专制机器进行镇压。“文化大革命”是领袖左右群众运动,还是群众运动绑架了领袖,经历者都该清楚,“文革”中的群众运动的挑起都是领导者所为。“文革”中的群众组织,老红卫兵也好,造反派红卫兵也好,不过都是“文革”领导者手中的工具。因此,将“文化大革命”的罪责,加在当时还是中学生的老三届身上是不公平的。当然少数“八旗子弟”凶残成性,丧失人格的法西斯行为也为世人唾弃,一些打手后来暴死他乡或精神分裂,也应该是一种报应。
五、先天不足的缺失
老三届和地球上任何一代人一样,都有这一代人的优点,也有他们的缺失和历史局限。他们中即会产生社会的精英,也会出现社会的败类。我们对老三届这个集合概念评说,老三届成长在新中国初创的年代,那是一个政治运动频繁,阶级斗争风声鹤唳,空想社会主义和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而这种政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人生道路和心理历程,都会有这段历史造成的烙印。阶级斗争非黑即白的形而上学思维,包容心差,道德修养欠缺,认识问题偏激易走极端,普遍文化教育水准低,成为许多老三届人的先天不足。文革是封建专制思想泛滥的年代,想想腐朽的满清王朝后期,一些八旗子弟,自恃血统高贵,已经沦落的提笼架鸟了,还招摇过市,炫耀祖辈马背上的功德。封建特权思想,官本位观念、形而上学认识论,深深影响着老三届一代。文化大革命造成正值中学生的老三届,以及接踵而来的多届学生失学,使他们中很多人丧失了系统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加之国家政治路线走偏,政治教育另类,封建帝王思想回潮,这些都对老三届中的许多人,产生了很大影响。造成相当多的一些人知识断层,乃至影响到道德修养、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文明传承。在虔诚的个人崇拜和现代迷信破灭后,增加了几分失落和彷徨。但这种先天不足的缺失,有些人通过后来勤奋加以补救,而有些人却带着这种缺失,在社会上碰壁抱憾终生。文化大革命影响着几代人,中华民族的理想情操,文明水准重塑仍需艰巨的拨乱反正。
六、浴火重生的机遇
对于老三届来说,上世纪70年代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得以突出重围、浴火重生。首先是国家领导者之间矛盾再次白热化。1971年9月13日,林彪一家仓皇出走,在蒙古境内的温都尔汗,三叉戟256号专机爆炸,机毁人亡。这一事件惊醒了狂热投入文化大革命人们的思维,特别是在上山下乡中的老三届和广大知青,宣布中国现代迷信神话的破产。其二是1976年清明,首都百万群众在北京天门广场纪念周总理,老三届文革中不同派别的人站到一起,反对“四人帮”。老三届又成了积极参与者,这场运动本身就是一次思想解放。同年10月“四人帮”下台,“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1978年大批知青落实政策返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改变,为建国后的各种冤假错案平反,废除阶级出身考量,恢复平等高考。为多数已近而立之年的老三届的人生,带来了伟大的转折,许多人抓住了这些机会,勤奋学习努力,最终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试想文化大革命再耗几年,试想我们再不纠正阶级斗争年月的错误,包括老三届在内的整个国家民族,恐怕就会被带到万劫难复的深渊。
七、千差万别的道路
老三届是一个集合概念,应该说经历文化大革命、经历上山下乡知青命运,那个年代的同龄人,都应该是一代人。他们有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苦难。但人生道路差别却很大,即便相同物种也会在不相同的气候、土壤、水分条件下,表现出成长的差异。人也是这样,不要说老三届成长过程有很大差异,就是一个班同学,几十年后也会千差万别。但就多数人而言,包括老三届在内的中国人,多数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老三届中的多数人,也都是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积极推动者。老三届大都进入退休,或将要退休年龄,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众多知青网站、知青合唱团、公园社区文体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许多不同经历,不同工作岗位,不同社会地位,却有着老三届或知青共同的经历者,又由于青少年时代相同命运,退休后走到了一起,这是一个令人称道的庞大社会群体。当然,这个群体也都无处不展现老三届的特征。一个知青网站分裂成三个知青网站。一个合唱团分裂成两个势不两立的合唱团。为了争夺控制权,明争暗斗,无不打上当年红卫兵的烙印。近年京城也有老三届为主体,包括部分文革前大学生,以父辈关系聚集,他们在一起,为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言献策,若能有积极所为,也不失为好事。 中国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如吏治腐败的蔓延,施政成本居高不下,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环境矛盾突出,道德底线失守等社会问题日趋显现。老三届、特别有知青经历的,还有不少人工作在各级领导岗位上,他们由于经历过新中国许多重大历史进程,理应运用历史正反两方面教训,努力推进社会改革、社会进步、社会民主。
八、岁月如歌的自信
我于1977年7月结束了长达9年的知青生涯从东北返回北京,同年12月进入新组建的北京羊绒衫厂,上千人的企业中许多科室骨干、生产一线的工人都是老三届。我1981年至1990年在团中央机关工作,当年二百多机关干部中,有五人进入政治局,近四十人在省部级岗位,他们中很多人也都是老三届,许多人也都有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我也曾从1990年至2003年在中央国企,招商局集团旗下公司工作过13年,也见识机遇有时比能力更重要。我更喜欢那些不怨天尤天的人,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人生的道路千差万别,有的人有能力、又有机遇,还要有舞台,就脱颖而出,有的人平凡,却快乐知足,也生活得无忧无虑。此外,现代社会成功与否,不应该与封建社会官本位并论。老三届在中国现代生活的各界,都有成绩斐然的代表人物。知青作家史铁生大半生与病魔搏斗,他的人品和成就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如何评估。有过知青经历的李三友,善良待人,倾心报国。中国的老三届成为一个跨越国界和时空的话题。成功人士也好,平民百姓也罢,我们经历过悲壮,我们见识过辉煌。我的老三届的朋友们只要自己觉得快乐,一切就都好。
九、包容宽厚的心态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转眼间老三届中的大部分人将退出工作岗位,有关老三届、有关文革、有关红卫兵运动、有关知青、有关上山下乡的话题多了起来。怀旧颂扬也好,反思批判也好,既然是一段历史,谁都有评判的话语权利。但讲述和评价历史,起码要真实客观。但愿我们能将真实的历史告诉后人。老三届就是老三届,老三届及所有有上山下乡知青经历的人们经历丰富,颇具传奇,承载一代人的求索。毕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关于红卫兵运动等同于老三届,关于血统论、打砸抢也混同于所有老三届,这都是缺少历史常识的评论。“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应该彻底否定。但1700万知青们在农村屯垦拓荒,辛勤耕作,修桥筑路,教书育人,医疗济困,将城市文明、文化带入农村的功绩将载入历史。从新疆建设兵团的铸铁为犁、屯垦戍边,到三江平原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这些“开荒种地”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知青们对农村、农民所做出的贡献是尽人皆知的,我们下乡的东北黑土地,许多在职的干部都是当年知青们的学生。当地的干部群众,对知青当年的辛勤劳作、传播知识、扶贫济困、造福一方至今赞誉有加。
近年来各地老三届、知青纷纷办起了知青网站、知青联谊会、知青文艺团体。这本来是人们退休后自娱自乐、安度晚年的一些行为,无可厚非。可一些人却说三道四,把它说成是“歌颂文革”、“宣扬青春无悔”等。对于活动内容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生活娱乐选择的权利,更不该偏执的评论,给人扣帽子,打棍子,那岂不是风声鹤唳的阶级斗争和“文革”思维重演?但愿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厚、包容,多一些善意、良知,多一些客观、美好,多一些理解、尊重。
2013年春节我填了首散曲《2013年春节贺友人》:
神州斜阳里,春晚送,北归秋雁,长安柳絮。笑看荒唐宫廷戏,却见席散酒醉,天下事,古今同异。纵有稼轩平戎策,谁人听,弦断军情急。豪放词,江南忆。 复兴大业风和雨,中国梦,重整朝纲,再除时弊。太平岁月不太平,左右难尽人意,念英雄,跃马千骑。期许朋辈补天裂,铸辉煌,碧水东流去。桃花源,,泛涟漪。
我们这一代人,有人称老三届一代,有人称红卫兵一代,有人称知青一代。我们是新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一代,我们经历了新中国初创的暴风骤雨年代,我们全程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我们经历了1700万人艰辛的上山下乡,我们经历了30年中国改革开放。我们经历过挫折与希望,我们经历过苦难与辉煌,我们有责任将老三届人和知青一代的传奇历史的真相告诉世人,让中华民族改革奋进,再创辉煌。
作者:林小仲
承上启下一代人,
集体名字叫知青,
历史浓浓记一笔,
老三届是又一名。
但愿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厚、包容,多一些善意、良知,多一些客观、美好,多一些理解、尊重。
林小仲
一段发深省的话,北京精神就有包容、厚德的内容。夕阳已经没有了朝阳那样的火红,也不似正午烈日那样的炙热,但它是是温馨的,平和的,给人以安全感。老三届们更应该如夕阳那样宽厚淡定,善意包容,让我们的晚年在和谐的氛围中度过。
老三届文化大革命的牺牲品
老三届---就是文化大革命的牺牲品,承认不承认也是事实,被历史淡忘是必然的。
认倒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