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插队回忆】唢呐的故事

1楼
闲人一个 发表于:2013/9/16 10:36:00

【插队回忆】唢呐的故事

 

      家里重新装修收拾旧物的时候,我在一个破木箱子里除了翻出了一个马灯之外(前面已经写过了),还翻腾出了一大一小两只唢呐,于是就拿出来重新擦拭了一番,直到擦得木见本色铜见光,然后打上液体蜡亮晶晶的摆在了书柜之上,看着它又不由得想起了我在农村插队的那些岁月......
      上个世纪75年夏天,不知道哪个上头下了一个指示:学习贯彻落实天津小靳庄的文化建设经验,每个生产队都要成立文艺宣传队排演文艺节目。一时间,屯子里长得像点样的青年男女和会点吹拉弹唱的都被吸收进了文艺宣传队,每天从早晨开始一直到晚上在大队部的会议室里唱歌跳舞排剧弄得整日价烟尘四起、笙管笛箫、莺歌燕舞不亦乐乎。这年轻人是热闹了,可苦了那些下地干活的老年人,正值三伏大热天,都是他们钻玉米高粱棵子里砍大草,描化肥,汗流如雨,胳膊上被庄稼叶子拉得都是血道子,可是那也没法呀,谁让咱长的太着急了,又不会弄那吹打弹拉的劳什子,只能下地干活的命。于是当时就有了“姑娘小伙排大戏,老头老太耪大地”的发牢骚说法,可是牢骚归牢骚也只不过是暗地里传话,谁敢在明面上说呀......
      我那时的命运不算好也算不坏,既没排戏也没下地,因为我是大队民兵连长,也算是半拉脱产干部,因此还是在大队部值班的时候多一些。每天顺便给这些排戏的像归整道具,摆摆桌椅,收拾乐器的打打下手,倒也落个清闲自在。
      人是万物的灵长,只要是遇到新鲜的事物,当然也就充满了好奇,作为插队的知青的我也当然如此。眼看着乐队的那些人手一件乐器合起来喧天动地的觉得很动人心弦,就不知不觉的手也跟着痒痒起来。
当然,在人家排戏正忙的时候你是不能动人家的家伙的,那些玩意在那些人的手里金贵着呢。乐手们基本上手不离开自己的家伙,你好奇的想碰一下他都不愿意,那架势就好像你碰了他老婆的胸脯一样都得和你急。那就只好只好等到了晚上他们都散场回家了,你才可能有碰碰这些宝贝的机会。可是那也并不是什么都能让你碰得着的,属于借用个人的东西人家能拿的就带回家了,除了笨重一些的像扬琴、大阮、拉杆号之类的只好寄放在会议室等着第二天再用。
      乐队里有个吹唢呐的老杨,据说是祖传的吹鼓手出身,以前方圆几十里之内的红白喜事跑场子挣小钱的事他们没少干了。就因为他有这个手艺,大队才死乞白赖的把他也拽进了文艺队,成了乐队里唯一起高调的乐手。但是他却提出了一个要求,在文艺队里排练的时候,只能拿公家的家伙,自己的家伙只有在正式演出时才能亮相,大队主任翻翻白眼考虑了一下,虽然不大情愿但也无奈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只是规定乐器只能在大队部排练时用,不能拿回家,于是在业余时间里保管唢呐的任务就摊到了我身上。
      我很高兴,因为我喜欢唢呐演奏时激越悠长的音色,听着是那么振奋,尤其是他们排练的民乐合奏【大寨红花遍地开】里唢呐的主奏段落,我听着是那么地震撼人心,从而也就对唢呐的演奏产生了极大地兴趣,老想着也偷偷滴学两手,以便将来有个机会也一鸣惊人。
      可是大概有点能耐的手艺人性格都独,就说我接受保管的第一天晚上,眼瞅着到了晚上十点左右排练完了,心想我该拿过来了吧?谁想这老家伙把唢呐一拧,喇叭和吹杆就分离了,又一拔,把唢呐哨子给拔下揣进了自己的口袋,然后把拆成两截的唢呐往我怀里一扔,似笑非笑地瞟了我一眼就扬长而去,径直回家了。敢情他是怕我鼓捣——这小子太坏!
      先不管他,反正这唢呐不是已经到我手里了吗?我拿着唢呐仔细看看,白铜的喇叭,枣木的吹杆,桐木的护嘴,白线缠的芯子,我翻来覆去地研究着,心里就奇了怪了,那悠长悦耳,五音绕梁的调调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吗?我开始没有急于求成,先是在他们排练曲目的时候,不露声色地在他身后近距离观察了几天他的演奏动作,慢慢地体会他的演奏方式和技巧。
      过了几天,我觉得应该开始试着实践的时候,困难又来了——没有哨子。人家唢呐手自己肯定预备哨子的,但是演奏完了以后人家就会把唢呐嘴子上的哨子拔下,放入自己随身带着的小铁盒里,然后揣着回家。第二天吹的时候再拿出来接着用。这就使我很是无奈,因为我每天空有唢呐杆子什么事也干不了,更不用说是练音儿了。正当我绞尽脑汁的想办法时,后来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成全了我。
      话说这吹唢呐的老杨有一个习惯,也算是摆谱吧。就是在吹凑一段时间之后,必须要喝点茶水,每天价自己都带一个罐头瓶子的茶水预备着,等到节目排到中间休息时,他便拿出来用嘴滋喽滋喽呷几口茶,再抽上一颗烟,然后才慢悠悠地再拿起唢呐,呜哩哇啦很有气势地地试上几个音开始正式演奏。这一天也是凑巧,当中间休息的时候,在他习惯地想伸手拿放在木凳子上的水罐子时,一不留神把罐头瓶子碰到了地上。哗啦一响,完了,这茶水是喝不成了。往下的排练他一脸的阴云密布不见开晴,我见这倒个好机会,连忙到外屋往灶坑里填了把柴禾,烧了一锅底开水,然后拿着水舀子又洗了个大碗给添上了。这老兄脸上当时没有任何表情,但是我从他端碗喝水的表情看得出来,对我还是有点心存感激的模样的。
      晚上排练结束人们离开排练场以后,我又开始像往常一样开始收拾场内的家伙,在唢呐手做过的木椅子上,我发现了一个火柴盒,当时以为是唢呐手抽烟忘在这里的火柴,可是我从打开一半的盒里惊喜的发现,里边有一枚新新的唢呐嘴子,这肯定是唢呐手有意识地留下给我的!我简直是喜出望外极了,对他也开始心存感激,我小心地拿出并把它按在唢呐的芯子上开始了第一次试吹,可是令我大失所望的是,尽管我鼓足了腮帮,攒足了劲就是吹不响。把个腮帮子都鼓酸了弄好也只是像大车轮胎撒气的动静,一声一声地还没有驴子放屁的声音好听呢。
      没办法,我只好又开始给那个唢呐手继续递烟倒茶的打进步,以博得唢呐手的好感,图他教我个零零碎碎的吹奏要领,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唢呐手在我的感情攻击下,终于良心发现有意无意的开始教我如何先把大喇叭吹响,然后再怎么吹出调调,好在我对乐理还多少有点明白,一来二去的终于能吹出简单的曲子来了,而且只会吹【北京有个金太阳】还只是片段,根本不太完整,听着人家摇头晃脑地吹出整章的曲子,把我眼气的很不能一下子把唢呐给扔了。
      人就是这样,一旦对什么事情有了兴趣就想方设法地往里钻,我的想法就是要学吹几个正儿八经儿的唢呐曲子,等将来万一要是有哪个露脸的机会好好地显摆一把,于是我又豁出了点本钱(烟酒糖茶)继续拼命地向唢呐手献媚讨好,这回彻底地感动了上苍,他看我是一片诚心地和他交好就破例地指点了几种技法,又传授了我几首传统的唢呐曲子,没有简谱,都是口传心授的啷当调儿,然后就全凭自己品味体会和掌握吹奏要领,时间一长倒也学会了几个曲子,像【将军令】、【丢手帕】、【四平调】、【庆丰收】、【壮别】剩下的什么老曲牌【小上坟】,【光棍哭妻】那玩意悲悲切切地我不感兴趣,也就没学。随着“四人帮”的倒台,文革结束,各村的文艺队也就烟消云散各回各家干活去了,大队的那些锣鼓家什笙管笛箫的那些乐器也就散放着没有人来专门管理,我就都把它们放进了武器柜子,当我抽工回城的时候,因为喜欢,我就顺手牵羊地拿了两只我最喜爱的唢呐回家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吹过两次,一次是在有一年八月十五诗词学会的野外晚会上,一次是在单位的新年联欢晚会上吹了两只简单的曲子,然后就刀枪入库——收藏起来了。
      这次搬家又倒腾了出来,可是以往的吹奏心情和能力早已不再,还是把它又擦干净放在书柜里留作永久的纪念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635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楼
自强不息 发表于:2013/9/16 11:35:00
拜读朋友佳作,仿佛耳边响起了时而高亢嘹亮,时而如诉如泣的唢呐声声,仿佛回到了难忘的知青岁月。拜读欣赏学习了!谢谢朋友!祝您和您的家人中秋快乐!
3楼
苦辣酸甜 发表于:2013/9/16 11:45:00

      知青岁月中,每一个物件都有一段故事。

      祝好!

4楼
天行健 发表于:2013/9/16 13:00:00
欣赏闲人一个朋友细腻的文字描述,娓娓道来,犹如心泉流畅。尤其配上精心设计的照片,好似嘹亮的唢呐声已从画面上隐隐传出......
5楼
千帆过 发表于:2013/9/16 20:02:00

   闲人真是个闲不住的人,只要感兴趣的事总要弄成才行。他的类似的小物件还真不少,哪个都有一段故事,这一个个故事勾勒出了闲人年轻时走过的路。今天回忆起来仍然是那样的清晰。

   顺祝闲人兄弟中秋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6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13/9/17 8:48:00

当年看人吹唢呐,

心痒难耐要学它,

终于成功得技巧,

演出两次得意佳。

7楼
千帆过 发表于:2013/9/29 22:22:00
   闲人保存着不少有关上山下乡时期的物件,可见是个有心人。这些东西肯定不如古董那么值钱,但却记载了那段难忘的经历,从这一点上说,它的价值还真是无法估量。
8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13/9/30 8:47:00
多才多艺的闲人!
9楼
孙伯江 发表于:2013/10/4 15:41:00
依我说:年老退休,闲人一个,丰富生活,再吹唢呐,自娱自乐。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