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成为我家伙房新厨师
父亲五十多岁时,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己经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由于工作关系他常去外地,从事考古发掘工作。
由于工作的关系,家里的事情几乎全部由母亲承担。自然父亲罕有在厨房作饭,更谈不上去买菜购物。不过父亲没有什么嗜好,烟、酒、茶、饮料、零食,全部不沾,只是爱好看书、写书法、研究文物。对于母亲的厨艺夸奖有佳,从不挑剔。这一点到多少让母亲减少许多,因父亲少与干家务,引起的不快。
文革开始后,考古所受到很大冲击:被称为是为封建帝王、才子佳人搽脂抹粉,是封建王朝的粉刷匠,钻古纸堆的扒虫。父亲也被贴了许多大字报,剥夺其在办公室搞研究的权力,赶去扫院子、搞卫生工作。定期报道听取革命群众的批判,还要适时写出深刻检讨,肃清封建主义的影响,作人民的好公仆。
一九七一年秋,父亲与所里其他同事一起,被送往江西共青团城农场,那里有所五七干校,到那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经受劳动锻炼,经过劳动锻炼重新成为人民所需要的历史考古工作者。
父亲在五七干校劳动挺努力、积极,先在大田劳作,平田、整地、播种、插秧、收割打场、赶车、运输等都练过。
最后父亲被派到干校伙房工作,这是他从未有正面担当的事,一切从头学起。幸好结识了市烹饪协会的副秘书长,他是一位美食家,平日也好露两手,作得一些准扬菜,很的道够味!伙房做饭的是市里大饭店里的两位总厨师长,这干校的饭菜,真是手到擒来,易于反掌。
父亲由于在家时极少下厨房,因此得从头做起:洗菜、配菜,基本刀功、掂勺、看火候、瞧油温,烹、炒、烧、煎、炸、煮、炖、烤、爆、煨、汆等烧菜的功夫一一慢慢学来。
父亲有一次学葱爆羊肉,一切照师傅所传去做,但味道不行,羊肉的膻味不净,影响口味。后来师傅将小窍门告之:再放入羊肉翻炒几过,用炒勺点些醋放入锅中,翻炒几下即可。照此方法以后再做此菜,果然无异味。
诸如此类的窍门,只有学生虚心、诚恳,老师认可才会传授与你。干校食堂那时条件逐年有改善,但仍然是不理想,平日只能做些家常菜,逢年过节供应好些,那大高鸿芳的父亲是个搞考古的研究人员,文革中却被剥夺了做学问的权力,只能去清扫、平地、种田。也许是做学问的人都有灵性,做什么像什么,高鸿芳家的厨房来了新厨师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高鸿芳节日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师傅才露出真功夫,烧几样好菜、大菜,让大伙解解馋,也让父亲见识见识,跟着练练手。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实践,父亲基本上具备当时二级厨师的水平。为了让父亲更富有经验,他的师傅也常常让其担纲。
从五七干校回来后,由于那时考古所工作,尚未正常,上班打个照面就可以。所以职工们也多利用上班时间干私活:打毛衣、钓鱼、打扑克、回家看孩子、做饭等。
父亲则利用这段时间看书,他视乎迷上烹饪,买回几本有关烹饪方面的书,有空就看几眼。有时也下厨房实践一下。
但是当时仍然是母亲主厨,父亲只好作陪衬。直到有一天,母亲生病住院,父亲就担起做饭、送饭给母亲吃的任务。
父亲做饭如同他干考古工作一样认真,早上他亲自去菜市选购蔬菜、水果,再去商店采购付食、肉蛋类食料。平日他腌制的泡菜、熏鱼等开胃小菜格外受到欢迎。
第一次全部由父亲一手制作的午餐:鸡蛋炒西红柿、烧冬菇豆腐、西芹炒鸡肉丝等,大家吃过都说味道地道。
给母亲往医院送歺,都是清谈、易消化吸收,富于营养的饭菜,母亲很满意,看到父亲能独立操持家务做饭,也很高兴。她住院近一个月就出院了。
母亲出院回家,父亲仍让她静养,家里做饭的事依然他干。自然在父亲的精心调理下,母亲很快复员,家里每个人都很赞赏父亲的厨艺。
一九八0年初,考古所全面恢复正常研究工作。父亲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在他第一天正式上班工作的前一天中午,父亲特意为此做了一顿丰盛午歺招待我们一家人。
他倾尽所能,做出:芙蓉鸡片、红烧牛尾、葱爆羊肉、西芹百合、清蒸鲈鱼、菠萝沽咾肉等,加上酸辣汤,我们吃得满开心!
父亲在动筷子前,提议大家举杯:祝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在各自工作岗位更好地工作,祝母亲及大家身体安康!说完一饮而进。
虽然父亲上班后,再到厨房下厨做饭次数较前少些,但他只要有空就下厨,退休后更是与母亲,同出购买食材,同进同下厨房。用同进同下厨房。用他自己的话:不但学会厨艺,也可服务家人!
老爸工作忙,
从不下厨房。
家中做饭事,
全是老妈唱。
干部去劳动,
学会当厨娘。
手艺不一般,
美肴大家享。
劳动改造人,
老爸新职当。
工作照样干,
不时下厨房。
伙房添新将,
全家更和祥。
父亲离开我们己经十六年啦!写此文以纪念亲爱的父亲!
老父专业是考古,
文革被贬干校住,
居然学会烹饪技,
闲来家中好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