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收了四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当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张雅淳(字心舒)。她的父母都是博士。
心舒不愧是博士的孩子,知道的事情比同龄的孩子要多得多。
比如我讲书法简史的时候,问道:“汉朝结束以后,进入了什么朝代?”
心舒马上回答:“三国。”
“是哪三个国家呀?”我接着问道。
“魏、蜀、吴。”还是心舒抢先回答。
“这三个国家的领袖都是谁呀?”
心舒清楚地表述说:“魏是曹操,蜀是刘备,吴是孙权。”
“心舒,这些事情都是爸爸妈妈告诉你的吗?”
“他们没告诉我,都是我自己看书知道的。”
孩子们很单纯,判断事物非黑即白。比如,当我讲秦始皇实行书同文,下令全国统一使用秦小篆的时候,心舒问:“师父,您刚才讲秦始皇这个人很残暴,现在又说他统一文字是个历史功绩,那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你们说呢?”我问道。
四个小姑娘争了起来,有说秦始皇是好人的,也有说是坏人的,还有说是又好又坏的。
我说:“你们别争了,我们国家在明朝的时候,出了一本奇书,叫《菜根谭》。”接着,我把书名给她们写了下来,边写边继续对她们说,“这本书把世上所有的人,都做了一个总结。你们最好记住书上是怎么说的:善多恶少是贤人,恶多善少是佞人,有善无恶是圣人,有恶无善是小人,无善无恶是仙佛,前善后恶是两截人,前恶后善是回头人。”
给她们把每句话都解释清楚后,书案上那张纸也留下了我写的“贤人”、“佞人”、“圣人”、“小人”、“仙佛”、“两截人”、“回头人”等字。
我问道:“你们分析一下,师父我属于什么人?”
“是贤人。”心舒说。
“对。”我说,“师父就是善多恶少的人。那,心舒,师父在哪些方面表现出恶的一面啦?”
“抽烟喝酒!”心舒说。
!!!
(完)
上图:我的小弟子心舒。
善恶需要细分析,
多少差异好坏分,
小人心中无滞碍,
评价最是客观明。
你说呢,童哥?
谢谢龙哥总结!
从善的是好人,行恶的是坏人!
不做坏事的人是好人!
回答正确,童哥,加十分!
闲人,据说?那是什么人把我美好化了,我现在还是恶习不改,只是稍有收敛。
回答正确,童哥,加十分!
闲人,据说?那是什么人把我美好化了,我现在还是恶习不改,只是稍有收敛。
大哥,如果还想多教几个学生的话,还是少喝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