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登香山

1楼
梦回太行 发表于:2008/12/10 19:22:00

 

 

北京的十月秋风送爽,正是登高的时节,我们几个好友相约去登香山。

香山,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城里20多公里,占地面积2400余亩,最高处557,山顶有一巨大的岩石,叫乳峰石,形状很象香炉,晨昏之际,云雾蒙蒙,远看如香烟袅袅,因而得名香炉峰,简称香山。但也另有说法,据传古时这里曾是杏花山,长满杏树。明代王衡记载:“杏树可十万株,此香山之第一胜处也”,有诗曰:“寺入香山古道斜,琳宫一半白云遮,回廊小院流春水,万壑千崖种杏花”,春天杏花开放,香气四溢,故而名为香山。在人们的印象中,香山是一个深秋红叶遍山,仲夏绿荫压地,林木葱葱,花树繁茂,典型的森林公园。其实,香山也是一处皇家园林,历史上曾金碧辉煌。金、元、明历代皇帝都曾在此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离宫别苑、亭台楼榭,清乾隆十年,更是调动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对香山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形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京城“三山五园”之一的“静宜园”。此时园内景物非凡,各式的亭台楼阁、廊榭轩馆,牌坊庙宇等分布在山峦坡坎之上,掩映在茂林绿荫之中。咸丰十年、光绪二十六年,香山先后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破坏,解放后几经修葺,才有了今日面貌。

1016,天高云淡,我们乘车来到香山。从东门进去,在望峰亭聚齐,一齐向主峰攀登。过芙蓉馆,穿玉华山庄,经多景亭,看森玉笏,一路走来,林中幽雅恬静,空气明洁清新,偶一回眸,一棵棵黄栌枫树上,红红的叶子在夕阳下熠熠生辉,真真令人流连忘返。此时,爬山登顶已在其次,放松了心情,舒缓了筋骨,已是最大的收获了。几个体弱的,便就势坐在路旁石上,或闲聊交谈或欣赏美景,依旧怡然自乐。

不一会儿来到了平台,小憩片刻,继续前进。这时距顶峰已不远,山势变得陡峭,石阶路窄崎岖难行。大家早已个个气喘吁吁,却仍然相互鼓励,满怀了冲刺般的喜悦。看到那些年轻体壮的,已经从山顶返回来,虽然大汗淋漓,却个个红光满面、谈笑风生。我们被这火热的气氛感染,虽已不再年轻却也决心爬到山顶。说起来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香山并不陌生,上学时曾与同学们多次爬上主峰,有一次还是骑自行车从城东赶来的。一晃40多年过去了,先是上山下乡,26年后才回来,回来后岁月匆匆世事沉浮,特别是9年前的那场大病,更是大大减少了剧烈活动,香山就像一个老朋友,多年不见竟生分了,此次有了机会,岂有不到山顶之理?那香炉峰一名鬼见愁,难道我们也见愁不成?这样想着,脚下就有了力气,怀着与老朋友久别重逢的心情,终于和几个老当益壮的老伙计,一道登上了主峰。站在山顶巨石旁,放眼望去,金色的阳光下,满目青山郁郁葱葱,间或一坡红叶如霞似锦,真叫人心旷神怡欢喜雀跃。

此次登香山非同寻常,检验了身体锻炼了意志,偿还了夙愿,真乃不虚此行也。

2楼
闯北走南 发表于:2008/12/10 21:37:00
  秋季的香山美不胜收,加上有三五老友更是乐不可支。楼主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3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8/12/11 13:06:00
香山云雾缭绕间,
三五知己道短长,
齐聚登峰抒胸臆,
心怀放松心意广。
4楼
穆怀书 发表于:2008/12/11 13:31:00
老当益壮登香山,
欣赏红叶难忘返;
世间烦恼皆空去,
坚了意志又锻炼。

拜读梦回太行好友的《登香山》颇有同感,每次去都是从山涧小道爬上去,爬一段再回头,心旷神怡,到了香炉峰平台,往远处一望,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5楼
孙书权 发表于:2008/12/11 16:29:00

热烈欢迎梦回太行来本版发表作品!
我三十多年前蹬香山,那时候卧佛被锁在庙里.那时候香山游人很少.读太行的作品又蹬了一次香山,以后还有第三次.

6楼
梦回太行 发表于:2008/12/11 17:52:00
谢谢各位斑竹啦!香山一直在我心里。在黄土高坡上,曾无数次想到那座香炉峰,它成了一个象征、一个符号,它寄托了我太多的心绪,太多的情感,它已经不再是一座山了。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510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