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1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瓜香飘逸(河套叙事6)

1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08/12/21 6:50:00
  
       瓜香飘逸(河套叙事6)
  
  说起俺们连队,是全团最大的连队,战士、职工和家属共有七百多号,这哪是一个连?分明是一个营,可是内蒙兵团那时没有营建制。连队人多分两个点居住,老点住职工家属,新点住着知青战士,也有少量职工家属。老点的历史很早,前文说过,连60年代初的《沙漠追匪记》还在这里拍摄的。我们去的时候,就看得出曾经也繁荣过。
  
  俺们连队多种经营搞得比较活,属于自给自足的典范。兵团组建后,又增加了两台履带式拖拉机,几乎就不用马、骡、牛拉地了。一位温州养蜂人看上了咱们连队的那片苜蓿地和沙枣林,每年到这里来放蜂。俺们连队也开始合作与他一起养蜂。养蜂不就是旅游?把男战士们的心搅活了,谁都想去。就是连队文书、通讯员也不例外。领导看着这些身边最近的战士,还是有恻隐之心,逐个安排他们每人一年的养蜂生涯,哈哈,真是从东北到海南免费旅游度假。其实,也是一种漂泊的人生经历,苦与乐交织在一起。连队年龄最小的战士,是我的同乡,身高才一米五几,领导照顾他,让他放驴,这回他硬磨死磨,同意他改放驴为放蜂,一年多养蜂回来后,大家都傻了,个头窜到一米八,大伙儿开玩笑,说他偷吃蜂王浆长大的。
  
  别的连队帮助俺们抢收麦子,专门有人给他们送水,他们一喝是蜜糖水,真的让他们羡慕不已。都说俺们连是蜜糖水里泡大的。可别说,就是团宣传队、电影组来得次数也多。团里干部来连队也多。连里的菜排(女战士排)到赶着驴车到附近的连队叫卖,到团部叫卖。
  
  然而,连队最富有名气的是种瓜,不仅名扬河套,还传遍内蒙古。俺们到连队那年是1971年,那年夏季,俺们连种瓜的新闻就在《兵团战友》报上刊登,而且在内蒙日报转载。这名气一扬就收不住了。随后几年,这瓜季许多卡车来卖瓜、装瓜。几百亩的瓜地,每亩产瓜不低于5000斤,算一算就知道对于一个连队来说是个什么概念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69年前连队种河套蜜瓜,也叫华莱柿。那个区域(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和腹地)华莱柿名气最大。1969年夏,来了一批浙江临海籍的战友。其中有一位女战士的亲戚(叔叔还是舅舅,搞不清楚了)在宁夏农科院工作。是她和她的亲戚,为我们连引来了许多瓜种,70年开始试验和种植。71年就获得巨大的成功。有一种瓜最为成功,这种瓜叫“泰国瓜”。个个像冬瓜,瓜皮细纹翠绿。几乎个个都在20斤以上,最大的瓜48斤。这下在兵团、在河套地区就开了锅了。
  
  别看俺是个连队,可是有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生。文化大革命串联,来到俺们连队,一看俺们连队好,对象也好,结婚成家就不走了。这回他可是有用武之地了。连队蔬菜品种都起来了,瓜的品种多起来了。赫赫有名的华莱柿除了刚下来,别的瓜还没有下时,人们还吃,等别的瓜下来时,它可是靠边站了,太甜、不爽,多吃嘴上长出热泡来。其它瓜有解放瓜、三白瓜、四川瓜、日本瓜,泰国瓜,还有别的像伊丽莎白瓜似的那种瓜(好象叫白兰瓜),还有比黄瓜水淋,既甜又爽的瓜,俺叫不出名来。最好的还属泰国瓜。俺们连队种瓜,连祖宗宁夏都刮目相看,俺们是集群化的农业生产,他们是小农耕作,没法比。
  
  这就苦坏了俺。1973年早春,通讯员轮到他养蜂去了,连里决定让俺离开武装班到连部,兼任通讯员。哈哈,司号员、通讯员都俺担任了。连里来人多,关系多,礼尚往来多。俺除了每天去团部取信取报取包裹,还肩负着带菜送瓜。连长神神道道,还非让俺半夜三更送,看来这些事在当年还是抬不起头来,属于不正之风哦。连长说,这些团首长带着家眷很不容易,明着送不好,他们也不要,所以,你就照着纸条上的地址放在家门口,你就别管了。就这样73年的夏季俺可是没闲着。有时骑车、有时赶着毛驴车。一次送完东西,自己在毛驴车上又睡死过去了,值班的下半夜在马圈的打谷场上,发现一辆毛驴车,一看俺在车上呼呼大睡,身上盖着麻袋片,真得让人怜悯。
  
  我调师宣传科电影组的调令,七月份就到了,也一直没走了。直到十月中旬才离开连队。以后连里每年给我送来两大麻袋的瓜。其实他们知道我不吃瓜的,直到现在俺也基本不吃瓜,因为当时吃腻了,以后的瓜也从来没有比当年的瓜还好吃。他们给我送瓜也是顺便的,每年瓜季送巴彦高勒的关系户也不少。这瓜一直送到兵团司令那里。那是71年兵团司令到过俺们连队,就夸俺们连队的瓜种的好,为兵团争光了,鼓励好好种。就凭这几句话,俺们也得让司令员,年年记着俺们连队的瓜,俺们连队的瓜仍然瓜香飘逸……
  
  
2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8/12/21 10:34:00
天时地利人更棒,
多种经营实力强,
名声最大是瓜种,
四方传颂震山乡。
3楼
闯北走南 发表于:2008/12/21 11:53:00
   兵团还能搞多种经营,要在农村可不行,非说是资本主义尾巴不行。我们村为上大同拉煤搞副业都讨论半天,怕不让干。
4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08/12/21 14:43:00
  
多种经营首要任务是自给自足,多出来的农副产品没有说法。
也许这是当时的现状。
  
5楼
怡然 发表于:2008/12/21 16:57:00
 苦乐年华!
 来听小红柳老师的河套叙事。

 曾在一个论坛也起名“红柳”的,呵呵!

6楼
穆怀书 发表于:2008/12/21 19:13:00
    小红柳《瓜香飘逸》真实地反映了,当年河套地区那瓜果满山岗的迷人景象。有这么多的瓜,还是名瓜。我们那个地区那些年,要是吃到一般的西瓜就不错了。羡慕啊!
7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08/12/22 0:34:00
以下是引用怡然在2008-12-21 16:57:52的发言:
 苦乐年华!
 来听小红柳老师的河套叙事。

 曾在一个论坛也起名“红柳”的,呵呵!

  
 喜欢红柳品格,但咱是小字辈。故取名小红柳。
  
 

8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08/12/22 0:39:00
以下是引用穆怀书在2008-12-21 19:13:00的发言:
    小红柳《瓜香飘逸》真实地反映了,当年河套地区那瓜果满山岗的迷人景象。有这么多的瓜,还是名瓜。我们那个地区那些年,要是吃到一般的西瓜就不错了。羡慕啊!

  
 瓜好的地方风沙大,有道是 —— 
 内蒙古、四两土,白天不足晚上补。
 

9楼
土坷垃 发表于:2008/12/22 14:48:00
  
楼主幸运!文笔流畅!
  
10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08/12/22 23:52:00
 
确实是有不少的机遇,应该是幸运的。
 
共1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3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