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1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肝胆篇---读胡锦涛总书记给大学生回信有感《惟有奉献多壮志 敢教农村变新颜》

1楼
穆怀书 发表于:2008/12/23 14:39:00
 

肝胆篇-读胡锦涛总书记给大学生“村官”的回信有感


      唯有奉献多壮志   敢叫农村换新颜


       今天,新华社发表记者文章,报道了胡锦涛总书记关心大
学生到农村当“村官‘的报道,令人兴奋不已。

       报道中称,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助
理兼团支部书记周倍良,前不久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汇报在投
身新农村建设火热实践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这封信寄往中南海以
后,胡锦涛总书记在信上做了重要批示,称赞大学生“村官“的
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
难能可贵。

       在中央的号召下,一个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
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到农村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
的地方去,成为一代青年学子不懈追求的远大志向。

       据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
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并做重要讲话,
勉励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另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撰文“中国鼓励新的『学生上
山下乡』。

       过去的四十年前,我们参与了的轰轰烈烈上山下乡运动。千
百万知青留下了一代人与农村基层割不断的知青情结。我们曾做
出很大的贡献,从篇篇网友们那深情的杰作中,凸现了广大知青
的伟大业绩。那一片芦苇地《第一堂课》至今在脑海里像过电影
一样,久久难忘。在那贫困的山区,有多少知青在最简陋的学校,
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还有离离老师,龙行老师等,为了农村、
边远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真情姐姐、孙书权、
小红柳、老车、闯北走南、沙海归舟、快乐老头、武坚、怡然、
小豆子、格林童话、天涯孤客、江北川,数不清的网友,那一篇
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篇章,无不记录了千百万知青在广阔天
地为祖国建设作出的贡献。

       如今,又一个时代的年轻人,背负着历史重任,响应党的召
唤,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不辜负党和人民的
培养,为改革开放的新农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同时也是党
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途径。

       总之,今天的大学生下乡,利用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帮助
农民脱贫致富,完成党和国家100年致富奔小康的历史使命。与
当年,我们上山下乡不同而语。这些到农村去的大学生也是热血
青年,名副其实的“知识青年”。你们肯定在那与农民在一起,
创作出可歌可泣的篇章。愿这些大学生“村官”、“村民”,加
入到中国知青网,把那些祖国农村建设新变化,与农民在一起感
人的故事讲给当年的老知青。

       把祖国农村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是老知青和新一代大学生的
共同心愿。

                                               2008年12月23日14:0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howimg.jpg:
4365832285.jpg" border="0" />
2楼
快乐老头 发表于:2008/12/23 15:09:00
好文!有现实意义。支持。
3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8/12/23 15:50:00
四十春秋飞过去,
祖国大换天与地,
当年知青成千万,
如今接班有新意。
4楼
聆听 发表于:2008/12/23 16:20:00
    楼主的心愿代表了网内老知青的愿望。尽管我们不是同一个年代,欢迎大学生“村官”、“村民”来和我们共同交流。
5楼
穆怀书 发表于:2008/12/23 20:55:00
以下是引用快乐老头在2008-12-23 15:09:37的发言:
好文!有现实意义。支持。

感谢快乐老兄的首读和支持。

6楼
穆怀书 发表于:2008/12/23 22:53:00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08-12-23 15:50:48的发言:
四十春秋飞过去,
祖国大换天与地,
当年知青成千万,
如今接班有新意。

感谢龙版的诗作。试想,如果把那些下乡的大学生“村官”“村民”吸引到中知网,交流下乡的体会,新老结合,网站定会兴旺不衰。

7楼
穆怀书 发表于:2008/12/24 20:26:00
以下是引用聆听在2008-12-23 16:20:39的发言:
    楼主的心愿代表了网内老知青的愿望。尽管我们不是同一个年代,欢迎大学生“村官”、“村民”来和我们共同交流。

       感谢聆听版主的关注。这些大学生“村官”、“村民”是又一代有知识的热血青年。他们在农村与农民交融。又一代知青会有更多更好的感人故事。在这里开一片交流平台,新老交融肯定更精彩。

8楼
小豆子 发表于:2008/12/24 23:00:00
哈哈!
         大学生当村官和我们的当年下乡不能同日而语。我们是去接受再教育,一个官帽罩顶说明他们是去教育农民,他们的人数有限,只能算作一种象征,没有普遍的意义。如果和当年全体下乡一样,现在的大学生全部去当村官,那恐怕农村也和城里的某些单位一样,也是官满为患吧。
     我们这些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知道,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半空飘来一个领导者能做好农村工作吗?
    我这样说,不是反对什么,只是感到这又是一种,中瞧不中用的秀拳花腿。几十年后,这些当年的村官会不会和我们一样大发慷慨呢!
9楼
离离 发表于:2008/12/25 11:00:00
 我们当年下乡,只是奉献了青春,并没能真正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如今贫苦边远地区确实需要一批有志青年的参与奉献,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这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但当今社会还有多少青年肯打破世俗到农村基层去大有作为呢?即使下去的是否真能待得住,干得好呢?
10楼
穆怀书 发表于:2008/12/25 12:52:00
感谢小豆子好友的特别关注。楼主的感慨,确实他们与当年知青不可同日而语。太好了,各抒己见。欢迎大家来参加讨论。
共1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29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