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1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巴市笑话(河套叙事8)

1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08/12/24 9:21:00
  
          巴市笑话(河套叙事8)
  
  1974年夏天,我已离开连队半年多了。一天连队司务长(我走时他是炊事班的班副),他是我的同班同学(现在都当外公了),来我这里带了许多瓜,也给巴市(巴彦高勒镇,磴口县政府所在地,曾经也是巴彦淖尔盟机关所在地,人们习惯上称巴市)最好饭店的厨师带了点瓜,我连的瓜全内蒙有名气的。老同学非要我陪他一块去(这天晚上也没什么事),我就一起去了。
  
  到了饭店,见了这位厨师爷,年龄有五六十岁了。老头很热情,当场给我们两送上一叠羊肉馅饼,好吃,又做了三四个菜,老头没有陪着喝酒,忙着张罗厨房里的活,也时常出来陪坐一会儿。这老头是谁?我同学告诉我,他是傅作义的厨子。当然厨子也分好多种,有大厨师,也有厨房干杂活的。其实,老头说得话并不多,主要是我同学边喝边吹的。看来我同学来他那儿不会太少的,主要是食品的交流,我连是比较富有,关系也多,地方有些物资没有的,兵团有,只要兵团有的,我连就可以有。
  
  关于这位老厨师的能力,都是我同学说给我听的。说他最拿手好戏是“山西刀削面”,面团定在头顶,双手持刀,一根根面条从刀尖快速飞向热气腾腾锅……吹着吹着,这一斤多河套老白干两人下肚了。老同学说还要喝,我说不行了,再喝就回不去了,再喝我要受科里批评甚至处分的。随后两人摇到我的住所休息……
  
  在河套地区傅将军的旧部很多。抗日战争时期,五原大捷之后,日寇败退大佘太(那个地方我也去过)镇,再也没敢向驻守河套地区的傅作义部队进犯。此时的既抗战同时在河套地区兴修水利,这件事当时在老百姓中间被传为美谈。军民一起兴修水利,挖了许多渠,同时也规划了许多渠,但是由于处于战争时期,许多渠没有完成,甚至没有开工。我们兵团战士这些年就是完成了这一历史的使命,是河套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自然灌区,也是世界级自然灌区之一。
  
  时间过去已经三十多年,许多事都忘记了,唯一能留下就是关于傅作义将军的一个笑话。那位厨师爷告诉我的,当然没有那样详细,我把它演义一下,只当个笑话听。
  
  傅作义 —— 抗日名将、爱国将领,也是一位为新中国水利事业贡献卓著的第一位水利部长。他当上水利部长之后,到过的江湖河海不计其数,一心扑在中国的水利事业上。他可是满口的家乡话,乡音不改。他的家乡话与河套话差不多少,属于一个语系的,都是因为这段黄河。说他的一个笑话,丝毫没有对他不恭敬之意,不合适请各位谅解。这个笑话就是他的口头禅“俄失特”,这一点对于走南闯北的知青来说丝毫不会,引出什么笑话的。
  
  一次,他去南方视察水利工作,也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部长驾到,免不了开会作报告的。那时普通话的水准比较低,南方许多人不仅不会讲,甚至连听懂都有问题。部长是满口的河套话,问题就更多一点了。
  
  一日上午,部长在南方某地的小礼堂作报告,报告前,由于要办理一些事,他打发了随同人员办事去了,撂着部长一人在讲台上作报告。傅将军可是个兴修水利的能手,解放前就在黄河的河套地区,治理黄河,使河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灌区,成绩斐然,傅将军的口碑很好!所以傅部长的报告很精彩,有听得懂的,所以带着没听懂一起,掌声热烈。可是部长时常带出“俄失特”这个口头禅(就是夹带着轻轻的,“wo cao”)。当地组织会议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就为这位将军部长多想了些什么……
  
  正当三年自然灾害,饿肚子是正常的。几位工作人员就请示一位当地领导,说部长一直在说“饿死掉了”,这可怎么办呢?又不知道部长还要说多久,真是于心不忍啊。这位当地领导可好,悄悄告诉工作人员,那就给部长找点吃的,最好是“点心”,喝茶的时候乘机也可以吃一点,不碍事。
  
  那年头,不是吃饭的时间,饭店是不营业的。找点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转了一圈,也只有食品店才有,不过食品种类很少,点心还是需要粮票的。这位好心的工作人员,还是把事给办好了,好不容易,买回几块“绿豆糕”。
  
  回到会议礼堂,正见部长作报告在兴头上。兴头是兴头,部长的口头禅出来的频率也太多一点了,下面听到“俄失特”,几乎都要鼓掌,听不懂的也许是为了礼节,也顺着部长的情绪。听得懂的,也觉着这是咋整的呢?不过也反而跟着故障。听不懂一看,咱还是鼓掌对了呢?这不,相互鼓励作用就是大。
  
  再说这位工作人员,也觉着部长的“俄死掉了”频率高了,部长真的是“饿极了”,所以赶紧把买回来的“绿豆糕”呈送到部长的讲台上。部长可不是这么想,这不是添乱吗?生气了,而且很生气。难道你们当地干部作报告还要吃“点心”?什么作风!“绿豆糕”?怎么不送点“攸面卷”?这火就上来,本来是坐着的,突然站了起来,随口又来了一句骂人的口头禅,“球也娈不成了!”
  
  可底下的多数人不懂啊。这一看部长报告终于结束了,而且部长还是情绪激昂的站着说,“穷没啥办不成的!”简直是豪言壮语!所以全礼堂的人都站立起来,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2楼
穆怀书 发表于:2008/12/24 10:30:00
爱国将领傅作义,
抗战同时修水利;
沟渠战乱未修完,
知识青年全补齐。

部长口语饿死掉,
报告会送绿豆糕;
将军一看气更恼,
(球)穷也没啥(娈)办不到。
3楼
土坷垃 发表于:2008/12/24 16:44:00
是个笑话。傅作义可是个儒将?
4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08/12/24 20:41:00
以下是引用土坷垃在2008-12-24 16:44:06的发言:
是个笑话。傅作义可是个儒将?

  
 哈哈,你说得没错!
  

5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8/12/25 11:55:00
老傅将军一儒将,
乡音无改口语强,
前往南方作报告,
闹出笑话乐一场。
6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08/12/27 10:12:00
  
河套地区上岁数的男人中,有不少是傅将军的部下,
其中多数后来改编为解放军,不少参加抗美援朝。
他们转业与复员后,又回到了河套地区。
  
河套是个好地方,塞北江南。
  
7楼
穆怀书 发表于:2008/12/27 11:43:00
以下是引用小红柳在2008-12-27 10:12:55的发言:
  
河套地区上岁数的男人中,有不少是傅将军的部下,
其中多数后来改编为解放军,不少参加抗美援朝。
他们转业与复员后,又回到了河套地区。
  
河套是个好地方,塞北江南。
  

我在呼和浩特呆过,河套的雪花粉最有名。大同有一家烤馒头必须用河套粉。羡慕啊!

8楼
思安 发表于:2008/12/27 11:52:00
河套面粉哦!
9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08/12/27 17:03:00
  
  河套平原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黄河河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
  
  习惯上,河套平原应包括宁夏的青铜峡到内蒙古喇嘛湾之间的黄河两岸平原。即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又称前套平原;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后套平原;包头、呼和浩特、喇嘛湾之间的平原,又称土默川平原。
  
  历史上,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美称。但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就是这块土地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自然灌区。巴彦淖尔盟(市)位于这一片土地的中央。为何叫巴彦淖尔?“巴彦淖尔”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可见这里是个与水结缘的地区。人们熟知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古老民歌,就出自河套平原。描写这块土地的过去。明清以后才逐渐形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
  
  “河套粉”为何如此著名?其机理就是“熊掌与鱼刺”兼得。许多农耕只有“甘蔗没有两头甜”。一般阳光充足,自然就显得干旱,雨水多自然就日照缺乏。而河套既有非常充足阳光,周围许多沙漠就是例证,而且足够的水资源。况且这水资源挖个水渠就可以引来,不用什么“风车呀”、“牛车啊”来回的转。这就是“自然灌区”特有的惠及。“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优势全体现出来了。所以,瓜果、粮食那样都是顶级的。
  
10楼
小红柳 发表于:2008/12/27 17:09:00
  
       叨了莜面(河套民谣)
     
  三十里莜面二十里糕,十里的荞面饿呀断腰,
  莜面长圆吃个半饱饱,喝碗开水受隐正好好
  
  注:叨了——闲聊,长圆——无论如何
    受隐——舒服
  
共1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559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