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轮炊

1楼
沙海归舟 发表于:2009/1/8 11:26:00
 

 

      给集体户十几、二十人做饭不是个好差事。且不说没油水、众口难调、巧妇难为,而且好像你干不起下地的累活儿,躲清闲一般,工分还要少拿,受累不讨好,所以这个活儿谁也不乐意干。但饭总是要吃的,有人吃饭就要有人做饭,最后大家达成共识:轮流下厨。

      轮炊解决了做饭的问题,然而每人做出的饭菜水平参差不齐,质量可就没了保障。干了一天累活儿,傍黑进家吃饭谁也别挑眼,应了那句话:半夜下饭馆——有嘛食嘛!

      集体户有几位十五、六岁的小知青,都是投奔先期下乡的哥哥姐姐来的,在家根本没做过饭,打鸭子上架硬干,洋相百出。男知青不会掌握火候,要么是凉锅贴饼子——溜了;要么是猛添柴禾,把一锅饼子做成了焦糊的“铁饼”,甚至把木锅盖烧了个大窟窿。一天干活中,大家轮流讲笑话,有位当地的小伙子绘声绘色地形容他所见到的一位女知青怎样贴饼子:“灶膛火苗都舔出来了,火燎烟熏得直抹眼泪,一脚跐在锅台上,两手捧起一捧和的贼稀的苞米面糊,啪!来了个‘满天星’……”小伙子边说边表,夸张的动作,把听众乐得前仰后合。

      有一天,轮到知青小w做饭,他心血来潮,要给大家换换口味,做一顿饸饹吃。

饸饹是一种用荞麦面轧出来的类似面条状的食物,据说内蒙西部也有用莜麦面轧饸饹的。我们插队那个地方,村里盖房打墙,主家招待帮工的午饭,一般都吃饸饹。打墙是重体力活儿,干力气活儿的人都能吃;特别是在缺粮饿肚的年代,打墙帮工没工分好挣,就在吃上“找齐”。一般人吃饸饹少则两三碗,大肚汉能吃七八碗,轧饸饹越供不上趟,食客就越能吃。东家的对策,一是让帮工食客分批入席,一气供饱不拉桌;而是为了省口粮,同时使轧出来的饸饹口感滑爽,在原料上“掺杂使假”,荞麦面里加入车前草、榆树皮轧成的粉,这在当地是公开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都理解,谁也不挑剔。

      轧饸饹的荞麦面团要和得较硬,一口烧开了水的大锅架上形似铡刀的“饸饹床子”,把和好的荞面团塞进下端满是蜂孔的槽子里,一人把住压把儿铡草般用力挤压下去,几十根滚圆的荞面条落入锅中,滚几开就熟了,用笊篱捞出来过了水,盛到碗里浇上卤子就能吃了。卤子是用肉末萝卜丁加盐做的,没有猪肉,也有拿鸡或鸽肉代替,连骨头都剁碎下到卤子里,吃时,碎骨头渣儿择不出来,只好连饸饹一起吞咽。

      集体户没有荞麦面又没有饸饹床子,知青小w大胆“创新”,用苞米面、大眼笊篱替代,结果事与愿违,没轧出半根饸饹条,倒给大家喝了一顿糊涂疙瘩汤,一时成为笑谈。

2楼
穆怀书 发表于:2009/1/8 11:53:00
      沙海归舟的《轮炊》表现了知青集体生活别样有趣。特别是当地的轧饸饹和当地老乡吃饸饹的情形,文笔细腻,浓郁的乡土风情,让读者融入其中。妙文!
3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1/8 17:32:00
男集体户做饭难,
只好轮炊度此关,
一天小伙发奇想,
饸饹变成疙瘩欢。
4楼
闯北走南 发表于:2009/1/8 17:43:00
      轮炊可是个考验,我在家一直吃食堂,从未做过饭,刚下乡时大家轮炊,可难为死我了,为这还掉过眼泪。楼主可真描绘得维妙维肖。
5楼
长吟归去来 发表于:2009/1/8 19:46:00
想起了一件事。我们企图吃纯白面的,结果把饸烙床子手把压断了。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639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