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剃头

1楼
西部老土 发表于:2009/2/19 16:39:00
 

剃头

 

碎石子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在小巷中,街道两旁高高矮矮的民房陈旧不堪,每数间民房的中央都有一扇黑漆大门,门上的漆脱落后像张地图,大门的下面有一道高高的木制门槛,遇有大件东西进出时门槛便可拔出,足见祖辈的建筑匠们高超的智力非同一般。

一个瘦弱的中年人挑着一副担子走在小路上,担子的一头是一个小木柜子,木柜子做的很精致又很破旧,担子的另一头却是一个小火炉。中年人的面部充满了皱纹,眼睛眯缝着,不紧不慢地用肩膀忽悠起担子,姿势优美不亚于现代的名模。当他走过每一扇黑漆大门时便会唱起调子:“剃头来呀,热火”,这就是当年的剃头挑子。

一个老汉弯着腰从黑漆大门里走了出来,四下张望着。看到街对面的挑子便举手示意,那挑子加快脚步奔了过来。轻轻地放下担子,支起小火炉,打开炉门捅开煤火,用铜盆装上半盆水放在炉火上,请老汉坐在小柜子上,从小柜子的抽屉中拿出一把锋利无比的剃刀,把剃刀在一张长条型的牛皮上刷刷地摩擦,哗哗的呼啸让你感到了刀锋的锐利。剃光头、刮胡子、按脑门,整套下来一毛五分钱,最后还要用热毛巾擦把脸,那个腻歪劲就甭提了,老汉心满意足地从黑漆大门里回了家。

又过了些年,还有些贫困的世道刮起了臭美风,那些国营理发店纷纷推出了“大背头”、“青年无缝包”、“偏分”、“小平头”、“一边倒”等等发型。记得土门大桥有个国营理发店,一个同学在里面当学徒,那个时侯崇倡劳动光荣,把学习和科研都归为非劳动人民,我们对这个同学弃学务工当然是羡慕的不得了。国营理发店比街头的剃头挑子自然是气派多了,宽敞的店面,舒适的可以放倒的转椅,每人面前一个大镜子,照的你面目皆非,因为大都质量欠佳变成了哈哈镜。入得里来先在长条凳上坐着排队,店里面气氛严肃没有半点吵闹,只听见理发师的推子剪刀之声,那个同学学徒期满,俨然当上了理发师,先不说他的工资涨了几块钱,却是对我们有着大大的好处,从此进门不用坐在长条凳上了,径直走到理发椅前等待,那时走后门和找熟人之风不比现在腐败程度差多少,只是性质不同而已,恐怕腐败就是这样慢慢进化来的,达尔文的学说有着普世的价值。

又过了些年,国营理发店纷纷倒闭,究其原因却是不思进取吃大锅饭,港台粤的美发之风吹来,大众眼睛发亮,推子退了役,剪子入了装,只见美发师神采飞舞,刀光剑影之中便把人头修理的时髦又美丽,再打上发胶,发型足足能够保持一礼拜,好在那时的人不习惯天天洗澡,否则再好的发胶也无法保持住呀。一时间街上美发厅林立,有次去柏树林玩耍,猛然抬头看到一家美发厅的招牌,让人张大了嘴半天说不出话来,上书:高等发院,距审判只差一字,耸人听闻。美发厅再好也无法消除儿时的记忆,理发时还要满大街地去寻找国营理发店,直到有一天位于莲湖路与西北三路交叉口上的最后一家也倒了闭为止。

又过了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汹涌澎湃,社会主义法治还在建设之中,空白地带比比皆是。老爸是法律界的老前辈,78年从自己国家的监狱里平反出来后感慨地说:“解放后他和几个法律工作者力谏政府制定完善的法律,领导说不要旧社会那一套。经过文革的浩劫,才知道了什么是无法无天,现在提倡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看了看大纲基本还是过去的那一套,在社会科学面前是没有区别的,可惜制定的太晚了!”。由于民主法治不健全,美发厅在空白地带自由发展成为了“发廊”,一直发展到让人不敢轻易去理发了。

深圳的南海大酒店是一所坐落在海滨的饭店,面向大海、春暖花开,非常的美丽优雅。走出大门有一条不算宽的街道,街道两旁是一家接着一家的发廊。白天看不到人烟,夜幕降临的那一刻,所有的发廊敞开了大门,灯红酒绿、烟花缭绕,门口坐满了花枝招展的发廊女,遇有单身男士路过便用肢体语言招呼,骚情的让你顿时晕倒!

从剃头到美发,从美发到发廊,还要加上个“女”字。修剪头发的定义完全被改变了,惜哉、哀哉、悲哉?!

人各有志,喜欢去发廊的尽管去吧,小心艾滋!喜欢去美发的也尽管去吧,注意不男不女的发型价钱很高啊!喜欢去理发店的也尽管去吧,可是就享受不到服务啦!喜欢去找剃头挑子的只能去乡下了,兴许还能找到!

谢谢大家看“剃头”,与时俱进好噱头。

您剃头了吗?!

2009-2-19

2楼
二黑 发表于:2009/2/19 17:14:00

我们下乡那时,当地那里没有"剃头挑子",但自己带了理发推子,开始都是推光头,反正没有什么讲究,光头就光,后来慢慢理出头绪来,发型也象点样子了,连老乡也来凑热闹.说我们理发有"功夫",他们也沾沾"光".
理发这点"手艺"到现在还能发挥作用,只可惜发挥余地不大,给自己理不了,但给老婆孩子理发,还是拿得出手的,这不止为了省几个钱,也为了省点事,因为外面理发确实太"脏"了!

3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2/19 18:02:00
我们也是到了队办小学后才发现必须自备理发工具了。不然那些小孩们的头发实在诚得不像样子。
知青们自己好像也一直是自己解决理发需要的吧?现在突然一下子居然想不起来了!惭愧!
4楼
穆怀书 发表于:2009/2/20 10:07:00
      好一篇《剃头》,畅快!从剃头挑子到美发店的演变,说明了在经济开放的大潮中,人们的生活理念在转变。不同的年龄代沟,体现着不同的消费理念。比如,如今的70后、80后他们这些接受包括中西方生活意识的的年轻人,可能到只会剃平头和传统分头的的国营理发店吗?反过来,我们这把年纪,到新潮时尚的美发厅,肯定很惹眼。所以,我到5元一位的小理发店,他们不乏国营理发店的下岗职工。当然,社会的糟粕还是有,比如顾问指的“喜欢去发廊的尽管去吧,小心艾滋!”
正像顾问所说,人各有志。
5楼
沙海归舟 发表于:2009/2/20 10:16:00
剃头理发,截至到我们这代人的词汇。小年轻的都美发去了!!
知青年代我们都备有推子剪子,自我服务,为农村老少爷们服务。这件往事几乎淡忘。
6楼
闯北走南 发表于:2009/2/20 16:38:00
  现在公园里常有剃头师傅,但他们只有理发工具,不准备水。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49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