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集体户人物素描(四)

1楼
沙海归舟 发表于:2009/2/26 11:26:00
 

能人“LOG”

     “LOG”是数学中对数的符号,借用一下,权当此君的代称。

     “LOG”大脑壳,卷发,宽额方脸,浓眉大眼,蒜头鼻。长相有点儿像洋人后裔。九大期间,集体户几位男知青结伴到邻省辽宁的重镇彰武购买农具,其间顺便在县城照相馆拍张照片寄给家人。众人都撵时髦,手握红宝书,胸佩像章,一身红卫兵打扮,个个形象雷同。唯独他独树一帜,借用车老板(赶车人)的行头,头戴前进帽,足蹬高统皮靴,一套草原牧民的装束,仪表堂堂。四十年后回头看“LOG”当年这张旧照,套用一句现今的流行语,那简直就是“帅呆了”!

      “LOG”擅长说书讲故事。每逢干农活地头歇憩时,他就有了展演才艺的用武之地。《三国》《水浒》尽人皆知,内容“不新鲜”,他不讲;专讲狐鬼蛇仙,《聊斋》之类;再有就是《一只绣花鞋》《梅花党》之类文革期间民间流传的手抄本的故事题材。讲到关键之处,老百姓讲话叫做“裉节上”,他就“卖关子”,戛然而止,停下来,向听众提条件:犯烟瘾了——有人马上卷烟敬上;口渴了——有人立即递水润喉;累了,一会儿我还要干活,有人许诺——我们替你铲地。一切条件得到满足、伺候到位,“那咱就接着表”。此招屡试不爽。加油添醋、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口若悬河,讲得大家如醉如痴,有时讲得“打头的”(领工员)都忘记了招呼大家继续干活。

     “LOG”还有一个特长,会修理收音机。周边村屯的农牧民仰慕其大名,大老远骑马将有故障的收音机送到我们集体户修理。“LOG”让人家把收音机先撂下,试听几天,美其名曰:细查待修。其实送修的收音机大多是小毛病,无非线头开焊,接触不良等等。维修应该很简单,只要用电烙铁把线头焊接牢靠就行了。然而当时我们插队的村子没通电,电烙铁用不成,就改招用火烫,用在灶坑炉膛烧红的铁条,将焊锡熔化。或者干脆偷工减料,用手拧接线头。村民估摸着自己送修的收音机该修好了,登门来取活儿时,总是提烟拎酒以示答谢。“LOG”一番推脱后,每每“笑纳”,我们大伙跟着沾光。常有不走运的“客户”,送修的收音机没到家又“颠”坏了,只好折回头再返修。

    “LOG”有表演的天分。下乡岁月,知青的到来为农村文艺舞台增添了活跃力量。     “LOG”脑子活,悟性好,会做派,戏路宽,正反角色都能扮演,在《智取威虎山》里他演侦察英雄杨子荣,在《红灯记》里他演日本鬼子鸠山,在《沙家浜》里他演土匪司令胡传魁,个个演得活灵活现。他不但会京剧唱腔,还模仿学唱当地民间流行的“东北落子”。那腔调乡亲们喜闻乐听,我们听着总觉得怪怪的,不对味儿。

     “LOG”嗓子好,男中音,浑厚宽广。他唱起《草原之夜》,深沉动情;唱起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 音色伤感忧郁,苍劲悲凉。我还听他唱过一首怪歌,“全死该(世界)的扔(人)火焰高,一同唱起国民的锅(革命的歌)”南腔北调杂烩,不知歌名,亦不知所云。“LOG”唱的最震撼人心的一首歌叫《知青之歌》,这首思乡曲据说是一名南京知青谱写的,因为与上山下乡的主旋律“唱反调”,作者被判了重刑。“蓝蓝的天空,白云在飞翔,……那是我可爱的故乡……” “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转入了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又漫长,生活的脚印深浅在偏僻的异乡。 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沉重地修理地球是光荣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LOG”有感而发,唱得感情投入,如泣如诉,令人心酸。

     “LOG”其实很有文采。某年冬天,我们集体户女知青全都回津过年,四位男生留守,佳节夜晚躺在炕上思乡难眠,约定以“佳节梦游天津城”为题,接词凑诗(七言诗)聊以解闷。哥儿四个每人说一句,要求紧扣主题,合辙押韵,为游戏增加难度,特别规定,下句头一个字必须与上句末尾那个字相同。前三人依次联句赋诗:“和平路(当年津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人流如海”——“海河畔张灯结彩”——“彩旗飘春意满城”,轮到“LOG”压轴收尾,他毫不犹豫,应声接上——“城逢节年轻几载”!这句“脱口秀”接得实在妙。还有一次,户里知青赛诗,有人吟出的诗句让人感到老气横秋,心灰意冷,“LOG”迅即应和——“正是八九点,尔何暮色沉?”,两句诗暗借领袖称青年朝气蓬勃充满希望 “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说法,点出了个别插友意志消沉失意的不对头情绪。作为初中生,“LOG”反应机敏,出口成章,令人不可小觑。

      “LOG”有时也搞一点恶作剧,说话云山雾罩,“满嘴跑火车”。邻村集体户的天津知青报信“近日杀猪”,我户几位男知青“闻香”前往蹭吃,不巧遇到该户的贫协户长阻拦询问。身穿蓝涤卡中山装的“LOG”很沉得住气,竟冒充城里来落实知青政策的“学访团”领导,云山雾罩,吹嘘陪同外宾某“亲王”出席国宴,招待吃“转桌”一百四十四道菜,“我的妈呀!”当时那里农村人听说过最排场的宴席不过“四凉八热”十二道菜,煞有介事,讲得贫协户长目瞪口呆,我们在一旁硬绷住,不敢笑出声来。

      “LOG”关键时敢说真话。刚下乡时,我们村劳动日10个工分的分值是一块八毛四,第二年,天灾人祸,减产减收,10分工分的分值大幅度直降到六角七分钱。“LOG”唱起《算盘歌》,故意篡改歌词:“我的算盘好呀么好伙计,整天和我不呀么不分离,噼了个啪,啪了个噼,噼了个啪拉啪了个噼,带来了丰收的好消息——一天六毛七!”。队长虽然没听清最后一句,但听出他阴阳怪气,怀疑不是好话,追问“你唱的哈(啥)?”“没唱哈呀!”“LOG” 连忙打哈哈遮掩过去。还有一次,好像是“9.13”事件公开后不久,生产队开社员会,忘记争议什么问题,知青的意见成了“反方”。队长一张嘴说不过我们七嘴八舌。恼羞成怒,蛮不讲理,以势压人,训斥说“定了的老规矩,不能改!”“LOG”应声反驳:“老规矩怎么就不能改?林秃子当接班人明明白白都写进九大党章里了,他坐‘四股叉’(批林时闹过一段笑话,当地有的农民不知何谓‘三叉戟’,竟称之为‘四股叉’)外逃摔死以后,党章那段不也改了吗?”一句话窝得队长张口结舌愣了眼,无以对答。

      “LOG”有时举动怪异,出人意料。某天晌午,他忽然将平时压在箱底的旧皮鞋拿出来,打油擦亮,摆到公社大院毗邻的供销社门前叫卖。此举动疑似模仿古人冯某“无车弹铗”发牢骚,抱怨这阵子囊中羞涩。公社领导见状,忙通知生产队干部把他劝回去,别再出洋相了。某个盛夏傍晚,他曾爬到队部房顶上,拢起火、架上“燎壶”、烧水沏茶,旁若无人,自斟自饮,驱蚊消暑纳凉。某个深秋凌晨,他又独自一人跑到沙坨顶上“嗷嗷”吊嗓子,与报晓雄鸡“争鸣”。遇到这种情况,吓得队长赶快找人把他喊下来,直问我们:他是不是“精神失常”,其实知青们都明白,“LOG”他就是心里不痛快,苦闷无处排遣,烦恼无法诉说,百无聊赖,寻求刺激。

     “LOG”家住海河东岸旧称“意租界”的洋房深宅里。平时他很少主动说起父母家世,对家庭情况也是缄口不谈,讳莫如深,疑有“黑五类”之嫌。有人说其父资本家,被遣送原籍,不知是否讹传?

      集体户“散伙”之前,“LOG”被选调到通(辽)沙(城)铁路,听说后来“办”回天津,找了个对象是建筑女工。回城后我们一直没联系上,也不知道“LOG”如今日子过得怎么样了?

2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2/26 12:18:00
知青涝歌是秀才,
技术精湛名在外,
能侃故事能蒙事,
偶而也会闷起来。
3楼
天津老知青 发表于:2009/2/26 12:42:00
用户已锁定!
4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2/26 15:18:00
以下是引用天津老知青在26/2/2009 PM 12:42:07的发言:
天津一规划都搬迁了,我也有一个同学联系不到。往日插友应该多联系,常聚聚。

借助众多的知青网站,希望应该会有的!

5楼
闯北走南 发表于:2009/2/26 17:55:00
  好一个LOG,多才多艺。
6楼
穆怀书 发表于:2009/2/27 10:27:00
多才多艺好青年,
知情堆里佳话传;
怀才不遇真遗憾,
至今还念好伙伴。
7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9/2/28 10:53:00

人物素描四集完,
真实生动细腻间,
如今集中点击后,
有助大家看更全。

8楼
沙海归舟 发表于:2009/3/3 17:15:00

谢谢龙超版代为整理拙文。

9楼
沙海归舟 发表于:2009/3/3 17:21:00
天津老知青:寻找老同学,建议可以到《今晚报》[周日寻人热线]试试
共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980 s, 2 queries.